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热法制备纳米ZnO,通过熔融共混方式掺杂入淀粉基底,获得纳米ZnO淀粉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组成状况、微观形貌,分子构造、光电特性及相应作用规律,同时初步探索复合材料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结果表明,纳米ZnO粉体形貌均一,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平均粒径约85nm,KH560接枝改性纳米ZnO,接枝率5.26%~5.86%。进一步将改性纳米ZnO与淀粉基底键合连接,复合材料基本维持晶型构造,KH560对纳米ZnO的修饰提高了掺杂材料在淀粉基底的分散程度及稳定性。随着纳米Zn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光致发光强度、紫外屏蔽性能和抑制大肠杆菌的能力随之增大,但透光率呈下降趋势。纳米ZnO掺杂量10%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约95%。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热法制备纳米氧化锌(ZnO),并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其进行改性,进而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改性ZnO/热塑性聚氨酯(TPU)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量仪、旋转流变仪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研究了改性纳米ZnO/TPU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流变性能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ZnO可以相对均匀地分散在TPU中,KH550的加入改善了纳米ZnO在TPU中的分散性,并减小了纳米ZnO的平均直径;纳米ZnO/TPU和KH550改性ZnO/TPU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可达到93.16%和95.26%,且经改性后,TPU的接触角由原来的60.60°,分别增加到73.62°和79.82°,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抗黏附性能,且经KH550改性后抗菌性能更好。纳米ZnO及其KH550改性材料的加入降低了TPU复合材料的黏度,且后者更优,有利于改善材料的成型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3.
改性小麦秸秆纤维对P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OH对小麦秸秆纤维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蒸煮助剂Na2S2O4和偶联剂(KH550、KH560)改性秸秆纤维,并将其分别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制备了秸秆纤维/PBS复合材料.研究了NaOH处理中Na2S2O4的添加以及NaOH处理后KH550、KH560的改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EDS、WXRD和SEM对改性前后的纤维及复合材料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NaOH同3% Na2S2O4混合处理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最好,KH560较KH550更能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KH560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LLDPE/纳米ZnO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纳米ZnO(或改性纳米ZnO)与LLDPE经Brabender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LLDPE/纳米ZnO复合材料,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变性能,讨论了纳米ZnO、改性纳米ZnO及KH550偶联剂含量对LLDPE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纳米ZnO的加入略提高了LLDPE的表观黏度、黏流活化能和熔体的平衡转矩,改性纳米ZnO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比未改性纳米ZnO复合材料的略低。  相似文献   

5.
ABS/改性抗菌纳米ZnO的力学及抑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偶联剂处理法对抗菌纳米ZnO表面进行改性,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改性抗菌纳米ZnO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改性抗菌纳米ZnO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最佳,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缺口冲击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较纯ABS树脂提高37.4%,3.4%,44.0%,15.8%,11.8%;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76.3%及84.0%。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4种不同偶联剂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增塑淀粉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KH550改性的增塑淀粉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剂种类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顺序为KH560、KH550、NDZ-201和AEG,对断裂伸长率的影响顺序为AEG,KH550,NDZ-201和KH560;随KH550含量的增加,PBS/增塑淀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得到增加,当含量大于淀粉用量的1. 5%后,影响较小。当加入30%的KH550改性增塑淀粉,拉伸强度较纯PBS下降55. 79%;断裂伸长率下降60. 27%。DSC结果表明,改性增塑淀粉对PBS的结晶和熔融行为影响较小。红外光谱显示,PBS/增塑淀粉复合材料比纯PBS在3 362 cm~(-1)和1 628 cm~(-1)处多出现了羟基和羰基的特征峰。POM显示,加入改性增塑淀粉后,PBS仍出现环带球晶特征,但随淀粉含量的增加,PBS球晶出现的缺陷越多。  相似文献   

7.
使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Si3N4和Al2O3进行了改性,随后将其分别填充到PTFE树脂中制备了PTFE-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KH560含量对复合材料密度、硬度,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3N4经质量分数6%的KH560改性后,填充制备的PTFE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与未经改性纳米Si3N4填充复合材料相比,磨耗量高、硬度低,但密度、摩擦系数等相差不大;纳米Al2O3分别经质量分数4%的KH560改性后,对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于未改性纳米Al2O3填充复合材料,但密度、硬度、磨耗量及摩擦系数等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提纯后的凹凸棒土(AT)进行改性,得到有机化凹凸棒土,并对其进行FTIR和TG表征,结果表明,KH560对凹凸棒土起到了良好的修饰改性作用。采用熔融复合法制备了AT质量分数为0~5%的邻甲酚醛环氧/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ECN/(KH560-AT)x),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分析、动态力学分析(DMA)和热重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KH560-AT的加入使复合材料断裂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ECN/KH560-AT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Tg可比纯ECN分别高出54.12%、78.95%和37.5℃,KH560-AT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KH570对石墨烯(GNPs)进行表面改性,通过预混、熔融共混、挤出制备了聚丙烯(PP)/改性GNPs复合材料,研究了3种硅烷偶联剂对PP/GNP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P/GNPs相比,PP/改性GN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升,KH560改性PP/GNPs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共混法和纳米ZnO表面偶联剂改性技术,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TPU)/改性纳米ZnO复合材料,并借助偏光显微镜(PL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和结晶性能,研究了改性纳米ZnO用量对POM/TPU/改性纳米ZnO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ZnO在体系中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OM的结晶,并使得POM球晶细化;当改性纳米ZnO用量为0.3%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