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赋予疏水性聚酯短切纤维亲水性能,可拓展其应用价值。本文提出在碱性Tris缓冲液中,使没食子酸与乙二胺通过迈克尔加成或席夫碱反应共沉积在聚酯短切纤维表面。测定了改性前后聚酯短切纤维的动态接触角,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纤维的微观形貌,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最后以改性前后聚酯短切纤维和阔叶木浆抄纸,测定了纸张的孔径分布变化和透气性,并测试了纸张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经共沉积改性后的聚酯短切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羟基,纤维表面有氮元素生成,同时表面粗糙度提高,与未改性聚酯短切纤维相比,改性后聚酯短切纤维与去离子水的接触角降低了57.2?,显著改善了纤维亲水性;与未改性纤维纸页相比,改性后纤维纸页抗张强度提高35.2%,湿强度提高43.3%,透气度提高11.1%,相同孔径范围内孔径增加了24%-30%,纤维分散性明显提高。本研究成果可制得亲水性优良的聚酯纤维,并可用于高性能纸张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聚改性法制备了不同磷含量的阻燃共聚酯纤维,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等方法表征阻燃共聚酯纤维的微观结构,并对纤维的热收缩性、柔软性和染色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磷系阻燃剂的加入,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减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下降,纤维的干热收缩率和沸水收缩率增加,柔软性提高,染色性能得到改善,上染...  相似文献   

3.
将丁二酸(SA)部分取代对苯二甲酸(PTA),与玉米基乙二醇(EG)共聚制得SA/PTA/EG共聚酯并对其进行纺丝,研究了共聚酯纤维的可纺性、力学性能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SA/PTA/EG共聚酯的纺丝温度较常规聚酯的纺丝温度约低25℃。随着SA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纤维的模量和声速取向度降低,沸水收缩率增加,但SA质量分数(相对于PTA)不宜大于20%。共聚酯纤维染色性能优异,染色温度约90℃,上染率可达90%以上,其耐摩擦牢度和耐洗色牢度均不低于4级。  相似文献   

4.
对 PET-PBT共聚酯纤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ET-PBT纤维的 1次和 10次拉伸回复率均高于 PET纤维 ,经 5 % 1次拉伸后回复率达 10 0 % ,与 PBT相当。 PET-PBT纤维的 180°弯曲回弹性能高于 PET,PBT纤维 ,和 PA6纤维相当。PET-PBT纤维的染色性能远高于 PET纤维 ,且随 PBT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PBT组分含量达 2 5 %时 ,共聚酯纤维的上染率高达 91.5  相似文献   

5.
对所合成的PHB/PET/HQ-TPA三元液晶共共聚酯进行纺丝实验,制备了实姓纤维并对其进行热处理。利用DCS、WAXD、密度、S-S曲线等方法对初生纤维及热处理后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液晶具有有较好的可纺性,初生纤维在DSC升温过程中有冷结晶峰和熔融双峰现象产生,实姓纤维经热处理后,可使基微晶尺寸有较大提高,力学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未使其取向性能得到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TGA等手段对以聚酯二醇作为第四组份的酯型ECDP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与以聚醚二醇作为第四组份的醚型ECD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酯型ECDP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经180℃热处理30min后,酯型ECDP纤维强度损伤低于6%,克服了醚型ECDP纤维耐热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磷系阻燃聚酯纤维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工作在制备磷系共聚/共混型聚酯的基础上,对磷系阻燃聚酯纤维进行了纺丝试验研究,并通过大角X衍射、声速和动态力学测试等手段对含磷阻燃PET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含磷阻燃PET纤维的强度能达到2.8~3.0cN/dtex,LOI值达到32.5~34,但相应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低于常规PET纤维。  相似文献   

8.
液晶聚酯纤维的性能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美荣 《合成纤维》1998,27(2):33-36
本文论述了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分子量、纺丝加工参数及热处理条件的关系,并揭示出纤维结构特征.指出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比全芳族聚酰胺纤维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圣泉集团生产的生物质石墨烯聚酯母粒为原料,通过与负离子聚酯母粒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备了石墨烯负离子改性聚酯纤维,并对其力学性能、抑菌性能、远红外性能及负离子释放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负离子改性聚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5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9.9%,沸水收缩率为8.7%,能够满足织造要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的抑菌率为98%,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为96%,抑菌效果显著;远红外辐射温升为2.0℃,远红外发射率为0.89,远红外功能优异;负离子释放量达到了6 010个/cm~3,具有明显的负离子保健功能且效果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0.
11.
使用300 L通用聚合反应器,以对苯二甲酸(PTA)和间苯二甲酸(PIA)为原料,按照一定混合比例与乙二醇进行酯化和缩聚反应,制得聚混合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I);探讨了PETI的热性能及加工性能,并以PETI为原料,分别使用小釜反应器和Mucell发泡仪进行发泡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IA含量的增加,PET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均为60~70℃),吸水率降低;PIA质量分数为28%时,PETI有少量结晶,同时具有较好的微孔发泡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NT-COOH)为导电填料,采用双螺杆熔融挤出制备聚酯(PET)/MWNT-COOH共混切片,通过熔融纺丝得到PET/MWNT-COOH复合纤维。研究了MWNT-COOH含量和拉伸处理对复合纤维可纺性、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WNT-COOH质量分数小于1.0%时,切片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初生纤维的导电逾渗阈值为0.5%~1.0%;MWNT-COOH的加入提高了纤维的断裂强度,当MWNT-COOH质量分数为0.1%时,纤维断裂强度提高约34%,随着MWNT-COOH含量增加,纤维断裂强度的增加幅度逐渐下降;拉伸会使MWNT-COOH沿纤维轴向取向,有利于MWNTCOOH间的互相搭接形成导电通路,提高纤维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制备抗紫外老化高强聚酯纤维对添加剂分散性和聚酯相对分子质量的要求,选用双苯并噁唑二苯乙烯(OB-1)作为紫外吸收剂,采用原位聚合和固相增黏法制备了抗紫外老化增黏聚酯,再通过低速纺丝、多倍拉伸的方法纺制了抗紫外老化高强聚酯纤维。结果表明:OB-1不影响聚酯的聚合和增黏过程,随着OB-1的加入,聚酯熔体非牛顿指数降低;添加OB-1质量分数0~0.05%,所得抗紫外老化增黏聚酯切片的特性黏数大于0.85 dL/g,抗紫外老化高强聚酯纤维断裂强度大于6.8 cN/dtex,达到了产业用高强聚酯纤维的要求;经过300 h人工氙灯加速老化,添加OB-1质量分数0.05%的聚酯纤维强度保持率达到96%,抗紫外老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以凹凸棒为载体,没食子酸为模板剂,合成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没食子酸的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没食子酸具有高度选择性,吸附行为更符合多层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为准一级动力学。重复使用5次,吸附效果没有明显下降。用此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从茶叶中提取出没食子酸,与纯品相似度为99.9%。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17,(2):325-327
采用溶解-涂覆法,将钛酸酯偶联剂处理后的导电炭黑分散在苯酚和四氯乙烷溶液中,与一定量的聚酯树脂或纤维充分搅拌,然后将涂覆液均匀地涂覆在涤纶纤维表面,制备出涤纶导电纤维。测试导电纤维的耐水洗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了涂覆液中炭黑含量对涤纶导电纤维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涤纶导电纤维的电阻率可达102Ω·cm,并且具有较好的导电耐久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22,(2):325-327
采用溶解-涂覆法,将钛酸酯偶联剂处理后的导电炭黑分散在苯酚和四氯乙烷溶液中,与一定量的聚酯树脂或纤维充分搅拌,然后将涂覆液均匀地涂覆在涤纶纤维表面,制备出涤纶导电纤维。测试导电纤维的耐水洗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了涂覆液中炭黑含量对涤纶导电纤维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涤纶导电纤维的电阻率可达102Ω·cm,并且具有较好的导电耐久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聚(癸二酸-甘油-柠檬酸)酯弹性体(PGSC),并对其结构、组成、力学性能、热性能、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PGSC弹性体的组成和性能,可以通过控制后期的热交联时间进行调节;而结构中存在的氢键作用,则大大影响了材料的热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该弹性体期望被用作术后防粘连膜、诱导组织再生膜、药物缓释载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相沉淀法将纳米氧化高银与二氧化钛进行复合。水热法处理得到二氧化钛纤维后,加入到制备氧化高银的反应液中,即液相沉淀法制取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EDS)对纳米氧化高银颗粒的结构、形貌和元素含量分析进行表征。采用抑菌圈法,用制备的AgO/TiO2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高银与二氧化钛纤维的质量比为2:1时,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