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为了研究斜盘发动机摆盘机构相关参数对发动机动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斜盘发动机摆盘机构相关参数的推导,建立了其设计参数与发动机动力学性能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合该数学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摆盘机构缸数的变化对输出转速及斜盘质心位移的影响,并进行了Adams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选择缸数为自变量时,斜盘倾角从29.93°逐渐减小至14.26°,且缸数为7缸时的转速平均偏差最小,为0.005 4 r/min;斜盘质心在x轴、y轴上的位移平均值也最小,分别为-0.005 9 mm、-0.016 7 mm;在z轴上的位移平均值为0.038 8 mm,虽不是最小值,但偏移幅值更小。结果表明,发动机缸数为7缸、斜盘倾斜角为16.35°的结构时,主轴转速稳定性及斜盘的稳定性均为最优。研究为斜盘发动机的参数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曲柄固定式斜盘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其惯性力和惯性力矩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该型发动机完全可以实现自平衡,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运转平稳性、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斜盘发动机用弹性联轴器设计方法落后,对轴系振动减振效果不良的现状,提出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GA优化设计弹性联轴器的方法.首先建立斜盘发动机轴系动力学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获得样本.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弹性联轴器设计参数与目标函数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最后采用遗传算法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全局...  相似文献   

4.
针对周转斜盘发动机结构复杂,有限元模型规模大且分析效率较低等问题,引入子结构模态综合法用于发动机振动特性分析和减振设计。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发动机模态综合法分析模型,计算了发动机模态。分析了发动机振动激励源和振动传递路径,讨论了发动机结构减振措施,提出了发动机关键轴承处采用柔性支撑的减振方案,拟定了柔性支撑减振器可行结构形式。基于模态综合法计算模型,将减振器作为子结构建立采取减振措施的动力学分析模型。谐响分析表明:减振方案在低频段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斜盘式气动发动机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盘式气动发动机是为满足特殊工作环境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新型气动发动机,为了对该发动机的性能进行预测与评估,运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对发动机的活塞、连杆、导槽约束机构等各组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动机气缸内气体状态模型以及负载模型,推导发动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根据动力学仿真模型编制仿真软件,进行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动态仿真.建立发动机样机试验系统,并进行样机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表明:这种新型发动机在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上都是可行的,所建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是基本正确的,进行适当修正后可用于发动机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基于AMESim的斜盘斜柱塞泵特性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斜盘斜柱塞泵柱塞的运动方程进行分析和推导,考虑到泄漏及油液的可压缩性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了斜柱塞泵的仿真模型。通过设置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后得到相关的流量压力特性曲线以及柱塞所受的液压力。所得结果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和有限元技术对某型柴油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了先建立实体模型和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后导入虚拟样机软件构建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的思路,建立了配气机构刚柔耦合的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对气门加速度、凸轮挺柱间作用力等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也通过气门加速度试验得到验证。与应用广泛的多刚体模型相比,该耦合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气门、推杆等零件的刚度、阻尼变化,计算精度更高。同时,该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的分析和优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配气机构是内燃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样机技术是研究配气机构的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原理,并利用ADAMS中的专用模块ADAMS/Engine对某高速汽油机的配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建模及仿真研究,获得了气门在不同转速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出了气门的运动规律,指出了气门冲击、振动随速度变化的趋势。这对发动机配气机构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性能预测、故障诊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凸轮型线优化模板设计及动力学特性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郝志勇  彭禹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0):912-916
基于Pro/E平台的特征参数化技术和行为建模技术,开发了高次多项式凸轮型线优化设计模板,并运用该模板,对一台高速柴油机四气门双顶置凸轮轴凸轮型线进行了优化计算求解;生成了满足最大接触应力和避免飞脱的最大凸轮型线丰满系数的图形文件;对计算优化的结果,运用ADAMS/VIEW软件,进行了柔性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对以往的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摆盘发动机的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治  洪炉  张栋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21):2252-2256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水下航行器摆盘发动机进行了虚拟设计与动力学性能的仿真分析。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摆盘发动机的虚拟样机模型,虚拟样机包括了气缸、活塞、连杆、摆盘、斜轴、主轴以及推进器等摆盘发动机的主要部件。根据发动机的设计要求,确定了气缸分布圆直径、摆盘中心与气缸的距离、摆盘的倾角、连杆的长度作为发动机虚拟设计及仿真的重点。通过对发动机配气以及转速工况的模拟,分析了发动机的性能,主要部件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传动部件间的受力情况,探讨了发动机结构参数的修改对整机性能以及部件强度与振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发动机结构方案及参数。  相似文献   

11.
以新型两点支撑式起重机硬齿面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建立减速器的三维模型,并将其模型导入到机械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view中,建立了齿轮箱的虚拟样机。为了保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对此虚拟样机模型按接触力约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各传动轴的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和各个齿轮副之间啮合力变化规律,将仿真实际值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各传动轴角速度与实际传动误差值在0.17%内,啮合力误差值在4%内都非常小,说明了仿真模型建立正确,分析方法可靠,为准确计算齿轮副强度以及疲劳寿命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曾成  罗警  李刚 《机械传动》2011,35(12):97-99
在深入研究各种现存葡萄酒开瓶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电动葡萄酒开瓶器的设计.该开瓶器能实现自动拔塞、退塞的功能,在软件仿真中运动性能良好.应用Pro/E软件对开瓶器的传动系统进行建模和动力学仿真,并得到了符合设计要求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赫兹接触理论,对端塞式滚珠丝杠副系统的接触碰撞进行了分析,通过ADAMS宏命令建立端塞式滚珠丝杠副系统动力学仿真系统,利用仿真系统对端塞式滚珠丝杠反向器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为改善滚珠丝杠系统的流畅性与摩擦力矩性能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设计品质,对研究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的产生及变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多种型号的滚珠丝杠副仿真系统,为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某重型车辆为目标车型,利用ADAMS建立其传动系统当量模型,通过仿真研究了双质量飞轮主要参数对系统扭转振动的影响,并对双质量飞轮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针对目标车型设计出一种减振盘双侧布置长弧形组合弹簧的新式双质量飞轮,并利用ADAMS对其减振效果进行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减速器动力学仿真是当前减速器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采用CAD软件Pro/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起新型滤波传动件的三维仿真模型。阐述了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过程,研究了在一定转速条件下啮合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考虑啮合刚度和啮合阻尼这些内部激励因素对动态响应的影响,为减小振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车用磁流变减振器(MRD)低频时阻尼力很小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剪切模式的旋转式磁流变减振器,使减振器具有磁流变液用量小、低频时也具有大阻尼的性能,不仅能改善车辆的平顺性,也能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了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利用ANSYS软件对磁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为平台,以初步设计的减振器结构模型为对象,联合CATIA、MATLAB软件,对减振器的结构进行自动优化设计。采用SIMULINK软件对减振器外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磁流变减振器在速度接近于零时就可达到很大的阻尼,可为车辆侧倾控制提供足够的阻尼力。  相似文献   

17.
设计出了一种具有6自由度的新型串并联机器人,介绍了该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该机器人的自由度进行了计算,之后对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给出了其末端执行器的运动方程,最后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能在规定距离内将具有一定质量和速度的物体实施摩擦制动刹车,以保证运动物体安全的新型制动装置。建立了包括运动物体、制动装置、导轨在内的刹车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对采用一对制动装置的刹车系统的摩擦片受力状态及全系统的运动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