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飞行器着陆或者坠落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为了改善乘员所受到的冲击损伤,提出了半主动磁流变库伦阻尼缓冲座椅系统。为分析缓冲座椅的力学特性,首先,建立座椅系统力学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座椅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其次,基于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分析系统刚度、阻尼以及不同跌落高度对缓冲座椅力学特性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磁流变库伦阻尼器的安装方式对系统缓冲性能的影响,并利用T-S模糊模型实现座椅系统半主动控制,将系统的极限距离缓冲效果与最优缓冲效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缓冲座椅原理样机的跌落试验对上述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线性缓冲器,所提出的缓冲座椅能够适应不同的跌落冲击强度,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履带车辆磁流变半主动悬挂系统的二自由度振动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推倒了造成系统失稳的临界时滞,研究了控制时滞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为半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履带车辆1/2车体振动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滑移面和滑移模态控制器,得出了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挂系统的实时控制阻尼力,并对路面激励下滑模控制与最优控制的减振效果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的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时需要外部电源和控制设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流变减振器,该减振器在无需外部电源和控制设备的条件下实现了对振动的自适应控制。研究了该减振器的结构特征和电能收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利用该减振器构建了无需外部电源和控制设备的汽车自适应磁流变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在1/4悬架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高速机车悬架系统磁流变阻尼器试验建模与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机车横向半主动悬架系统,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在液压伺服试验机上对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修正的Bouc-Wen模型,并用优化方法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建立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机车横向半主动悬架系统模型,运用中心流形定理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半主动控制策略,仿真验证了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机车横向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典型三平移并联机构3-PRRP(4r)作为主体机构,选择MR(磁流变)阻尼器替代并联机构的驱动副,建立三平移并联多维减振系统;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多维减振系统的数学模型,以支路速度、加速度作为反馈信号,对机构动平台进行控制;根据MR阻尼器阻尼力的产生原则,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实验样机及减振测控系统,对系统进行减振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半主动多维减振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所采取的控制算法有效,具有良好的多维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磁流变液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B ingham模型描述磁流变阻尼力。研究了单自由度磁流变隔振系统的主共振,并在被动控制时利用平均法得到了系统的理论解。然后对理论解进行了数值验证,最后研究了各参数对主共振的影响,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主共振;在半主动控制时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8.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超  郑坚  吕建刚  张莉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3):1201-1205
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履带车辆的悬挂系统中,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电流下的力学特性和耗能特性。建立了履带车辆二自由度车体振动模型,提出了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典型沙土路面激励下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与被动及开关控制的减振效果进行比较,得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线位移、角加速度和角位移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有着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磁流变液构造出的半主动悬挂系统,可以用于对车辆振动的实时控制,半主动悬挂系统模拟试验台是实行实车动力学分析进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性设备.按照相似定理,进行履带车辆磁流变液半主动悬挂系统动力学模拟实验的台架设计,实现动力学模拟;结合履带车辆行驶的典型越野路面,提出一种路面激励输入设计方案;叙述了阻尼系数的确定,包含动力学分析和试验台参数选取.对整个动力学模拟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半主动控制起落架的被控对象是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大小。建立了被动式起落架的仿真模型、BP神经网络控制仿真模型以及Elman神经网络控制仿真模型。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均由最优控制算法得到。BP神经网络控制、Elman神经网络控制和被动控制仿真模型进行对比,两种神经网络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Elman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远远长于BP神经网络,但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Elman神经网络在复杂控制系统中比BP神经网络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振动响应信号,将模式推理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实验表明,模式推理控制器能根据振动信号识别减振器的复原行程和压缩形程,并实施不同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双程智能控制,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原理与实验测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根据磁流变体的滨汉塑性模型描述,提出了混合工作模式的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原理,按照长安微型汽车的技术和磁流变体的性能设计和制作了微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并根据长安微型汽车前悬架减振器的技术条件对此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原理是可行的,对设计特殊阻尼特性的磁流变减振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汽车减振器行业生产、检测和研究的迫切需求,为测试减振器在复杂多变的载荷谱作用下的响应性能,搭建了电液伺服式减振器测试平台,研究了测试台伺服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测试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采用三状态控制策略提高系统响应和跟踪精度。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能保证系统稳定性,提高系统带宽,使测试平台精确测试减振器阻尼力和加速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减振器能量特性测试系统工作原理,并阐述了测试系统的功能和基本组成,根据减振器能量耗散原理建立减振器能量耗散数学模型,然后基于LabVIEW平台编程计算求解减振器在一个工作行程中累积吸收的总能量,通过对减振器施加不同激励速度,得到减振器能量特性曲线图,从而定量分析出减振器在不同工况下吸收能量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当减振器速度达到或超过开阀速度点时,改变了减振器能量损失速率,使能量曲线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车用滑阀式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方案。为了确保在零场条件下磁流变减振器仍能提供足够的阻尼力,设计了滑阀式活塞组件结构。详细阐述了该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阻尼力模型。运用Simulink软件对减振器进行了外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减振器在零场与励磁环境下均具有可靠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就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混合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扩充Bingham模型.通过Simulink仿真语言对其进行数值分析,为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设计准则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提出了微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设计准则,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的理论分析模型来预估减振器阻尼力的大小。测试结果表明,减振器的阻尼力由粘性阻尼力和磁场阻尼力组成,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减振器的阻尼力也增大,基本上符合理论预估值,说明所建立的理论分析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发泡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性、耐油性和耐压缩永久变形性能,在液压减振器储油腔中采用发泡橡胶气带替代气腔,是解决减振器气穴现象和油液乳化现象的有效方法。发泡橡胶特性对减振器阻尼作用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发泡橡胶在液压油内压缩实验,用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其压力-体积变化规律,进一步利用 AMESim软件完成对采用橡胶气带减振器的仿真分析。减振器测试结果表明,发泡橡胶的压力-体积变化规律较好的反映了气带在减振器中的工作情况,对液压减振器用发泡橡胶气带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回收气囊减震性能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收减震气囊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预测其减震性能,试验分析是最可靠的分析手段,但是由于成本和工作量的原因,通过试验能够得到可行的结果已经非常不易,要提高减震效率更难。文章介绍了为了改进设计手段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分析气囊减震的工作过程;建立气囊的设计目标;建立气囊工作过程的数值模型仿真气囊工作过程;分析计算结果得到气囊的减震性能指标;用遗传算法搜索和优化设计参数,获取可行参数组合和优化的参数组合。这样试验分析成为检验手段,极大地减小了研制成本和试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双筒减振器基础上,从减振器总成结构入手,基于液压阻尼原理,提出两种改变减振器伸张行程极限位置阻尼特性的液压限位结构,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对两种结构下的阻尼特性与普通双筒减振器阻尼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汽车悬架减振器总成结构在活塞杆拉伸到极限位置时,减振器的伸张阻尼力都会产生突增,且随着活塞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缓解了零部件受到的刚性冲击,提高了汽车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