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分析了S Zorb汽油精制装置吸附脱硫原理,通过优化反应器吸附剂藏量、反应器线速、氢油比和反应温度等反应工艺参数、再生取热器系统改造、优化待生/再生吸附剂硫碳含量差、优化吸附剂循环操作、停用稳定塔底重沸器等措施后,稳定汽油硫的质量分数稳定≤10×10-6,收率提高至99.56%,每年直接增效2 748万元;同时辛烷值损失进一步减少,每年间接增效3 600万元。可为同类装置优化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吸附法可以脱除加氢汽油、柴油中的芳香含硫化合物,是超低硫油品的一种具有工业前景的脱硫方法.详细介绍了分子筛吸附剂、氧化物吸附剂、络合吸附剂、分子印迹吸附剂和化学吸附吸附剂等的设计、再生的最新研究进展.吸附脱硫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对硫化物的吸附选择性低和再生与重复使用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3.
吸附法脱除催化裂化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压力、尾气量、吸附剂再生次数对催化裂化汽油硫质量分数、辛烷值及吸附剂单程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脱硫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360℃,吸附压力0.3MPa,尾气量300mL/min,体积空速1h^-1。通过对吸附脱硫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分析,对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采用中压加氢实验装置模拟S-Zorb工艺研究催化裂化汽油临氢吸附脱硫的反应规律。使用工业吸附剂考察烯烃分子在临氢吸附脱硫过程中的反应行为,结果发现,汽油中C_5和C_6烯烃主要发生加氢饱和反应,异构化和芳构化反应性能较差,这是导致精制后汽油辛烷值损失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S-Zorb工艺中C_5和C_6烯烃加氢饱和引起的辛烷值损失,以9∶1的质量比混合工业吸附剂和实验室研制的具有异构化及芳构化性能的助催化剂,优化并获得提高汽油辛烷值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30℃、反应压力为2.4 MPa、重时空速为4 h~(-1)、氢油摩尔比为0.30。相较工业吸附剂,精制汽油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C_5和C_6烯烃减少量降低3.84%,C_5和C_6异构化程度提高0.71,汽油辛烷值损失减少1个单位。  相似文献   

5.
负载金属离子合成分子筛脱除汽油中硫醇的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微波条件下负载不同离子的吸附效果选择了适宜金属离子 ,测定了硫醇在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数据 ,考察了负载离子交换溶液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吸附剂脱硫醇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剂脱除汽油中总硫的净化效果 ,探讨了吸附剂的再生方法。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净化汽油中硫醇和总硫的双重效果 ,为汽油脱硫技术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Ni/ZnO吸附剂脱除模拟汽油中噻吩硫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温度400℃,压力1.0 MPa,液时空速(LHSV)60 h-1,氢气与模拟油的体积流量比为200(氢气体积为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条件下,Ni/ZnO吸附剂对硫含量为100μg/g的模拟汽油(A)和模拟汽油(B)的穿透硫容分别达到360 mg-S/g-sorb和292 mg-S/g-sorb。通过实验测定了模型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热,结果显示吸附热的高低顺序为:3-甲基噻吩﹥甲苯﹥2-甲基-2-丁烯﹥噻吩﹥2,3-二甲基-1-丁烯。两种模拟汽油中噻吩硫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和吸附热的不同,均表明Ni/ZnO吸附剂与汽油中噻吩硫相互作用形成了S—M键而不是π络合键。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汽油吸附剂以及吸附脱硫技术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分子筛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吸附剂和活性炭基吸附剂的研究情况,指出实现汽油吸附脱硫工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吸附剂的硫容、选择性和再生性能,并对未来吸附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RTI(ResearchTriongleInstirute)公司将建造采用催化吸附剂使石脑油和柴油燃料脱硫的气相法工艺验证装置。设计数据从连续的中试装置取得。该工艺原用于从煤生成的合成气脱除H2 S、COS和CS2 。该工艺在循环流化床中使用可再生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如氧化锌。催化剂通过吸附器和再生器连续循环 ,类似于流化催化裂化。在再生器中 ,被吸附的硫用空气燃烧产生SO2 。SO2 送至克劳斯装置回收元素硫。该工艺与炼厂常用的加氢处理和基于胺的硫回收系统相比 ,优点是可一步去除H2 S、COS和CS2 。初步估…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固定床吸附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了吸附脱硫工艺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硫质量分数、辛烷值及吸附剂单程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脱硫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360℃,吸附压力0.3 MPa,氢气流量300 mL/m in,体积空速1.0 h-1。通过对吸附脱硫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分析,对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11日,扬子S-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装置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的苏五标准汽油,标志着公司炼油改造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扬子汽油生产进入“苏五”时代。
  S-Zorb专利技术与此前广泛使用的加氢脱硫技术完全不同,其是通过吸附作用原理对汽油进行脱硫,与加氢脱硫相比,该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辛烷值损失小、操作费用低的特点。吸附剂可以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直接合成法和浸渍法制备了载银稻壳活性炭脱硫吸附剂,通过N2吸附-脱附、TEM及XRD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载银稻壳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直接合成法在活化稻壳制得活性炭的同时将银颗粒均匀地负载在活性炭的表面;与浸渍法相比,直接合成法上的活性组分分散更均匀,粒径更小,且NO3-在稻壳活化过程中也起到了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的作用。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了直接合成法制备的载银活性炭对模拟汽油中的苯并噻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30℃时,模拟汽油中的硫含量为542.6 ppm,吸附剂的硫吸附容量达到了15.58 mg/g。  相似文献   

12.
《工业催化》2002,10(5):44-44
美国RTI(ResearchTriangleInstitute)开发出采用催化吸附剂气相法脱除石脑油和柴油中硫化合物的方法 ,将在年底开始建造示范装置。在此之前将从连续中试装置试验中获得设计数据。这一工艺原是为从煤制合成气中脱除H2 S、COS和CS2 开发的。它采用可再生的金属氧化物 (如氧化锌 )的循环流化床。催化剂在吸附器和再生器之间像催化裂化炉那样连续循环 ,吸附的硫在再生器中经空气燃烧为SO2 ,送到克劳斯装置进行硫回收。该工艺的特点是H2 S、COS和CS2 的脱除一步完成 ,并且其投资和操作费用比传统工…  相似文献   

13.
杨波  李建新  刘雪霆  陈琪  崔鹏 《应用化工》2009,38(12):1720-172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碳纤维(ACFS)负载CuC l的深度脱硫吸附剂Cu-ACFS。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溶液中噻吩硫的静态吸附脱硫性能,并优化了吸附剂的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吸附剂的CuC l负载量随浸渍时间的延长刚开始增加很快,到24 h以后趋于平衡,吸附剂的脱硫率随着吸附剂中CuC l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到89.29%,CuⅠ()在ACFS上的最优负载量为49.596 2 mg/g,对应吸附剂的硫吸附量为11.707 4 mg/g,处理后模型溶液的硫含量由179×10-6降低到30×10-6以下,且吸附剂的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美国RTI(ResearchTriangleInstitute)开发出采用催化吸附剂气相法脱除石脑油和柴油中硫化合物的方法 ,连续中试试验已获成功。这一工艺原是为从煤制合成气中脱除硫化氢、氧硫化碳和二硫化碳而开发的。它采用可再生的金属氧化物 (如氧化锌 )的循环流化床 ,催化剂在吸附器和再生器之间像催化裂化炉那样连续循环 ,吸附的硫在再生器中经空气燃烧为二氧化硫再送到克劳斯装置进行硫回收。该工艺的特点是硫化氢、氧硫化碳和二硫化碳的脱除一步完成 ,并且其投资和操作费用比传统工艺少一半。美国RTI开发出一步法脱硫…  相似文献   

15.
吸附脱硫法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开发应用前景广阔的制备清洁汽油方法。论述了FCC汽油吸附法深度脱硫常用吸附剂有分子筛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以及其他一些新型吸附剂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吸附剂要实现工业化还须攻克的难题和未来的吸附脱硫剂应该具有稳定硫容、运行周期长、装剂量小、空速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实验制备了复合分子筛MCM-41/Y,并进行Ag+优化。常温常压下在固定床吸附器中对其吸附脱硫性能分别在噻吩和二苯并噻吩模拟汽油体系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Ag+优化后,Ag+/MCM-41/Y的脱硫性能大大增强。在实验室色谱检测条件下,对噻吩体系,吸附性能较好的Ag+/MCM-41/Y吸附剂每克可以得到约7毫升的无硫模拟汽油;对于二苯并噻吩体系,每克Ag+/MCM-41/Y吸附剂则可以得到约25毫升的无硫模拟汽油,并且吸附剂在350℃经煅烧再生多次后吸附效果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汽油吸附脱硫催化剂。并用XRD、BET、SEM、XRF等对再生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再生条件对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条件对其脱硫性能恢复有很大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氧气/氮气为再生气氛,温度550℃,氧气体积分数为4%,吸附剂经过多次再生后,脱硫性能恢复较好。以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生产硫含量小于10×10-6的产品汽油时,吸附剂的穿透硫容达到13.7%,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13X-APG沸石吸附捕集烟道气中CO2,并研发了五步循环真空变压变温(VTSA)耦合吸附捕集工艺. 实验测定了循环吸附/解吸过程中吸附剂再生率、烟道气中CO2回收率、产品气量及产品气中CO2纯度,并与传统的真空变压吸附工艺(VSA)和变温吸附工艺(TSA)比较. 由于VTSA在真空解吸的同时加热吸附剂,减少了真空泵的电耗,可在较温和的真空下(约3′103 Pa)操作,附加的吸附剂再生温度也不高,90~150℃下吸附剂再生率达97%以上,CO2回收率达98%以上. 吸附剂捕集CO2的量可提高到1.8 mol/kg,是VSA工艺产品气量的2倍,且产品气中CO2纯度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舒静  任丽丽  徐骞 《工业催化》2009,17(7):6-11
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对生产低硫和超低硫清洁汽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加氢脱硫投资大,成本高。开发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非加氢脱硫技术成为一种趋势。吸附脱硫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适合于深度脱硫和无污染等优点,工业应用前景广阔。综述了活性炭、改性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改性黏土等多种吸附剂在制备、吸附机理、改性和脱硫效果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对现有吸附脱硫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加氢脱硫技术逐渐不能满足世界各国对汽油低含硫量要求的今天,人们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吸附脱硫技术。本文对国内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的吸附种类,吸附过程中所用到的吸附剂以及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