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三油层组、高四油层组发现了资源潜力较大的致密油。为了弄清这些致密油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通过应用各类地质、地球化学、试油、钻井、录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学研究与数值模拟技术对致密油分布与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致密油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齐家凹陷的中心与凹陷周边的斜坡、阶地部位,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高三油层组、高四油层组。研究区发育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二段+三段、嫩江组一段3套优质烃源岩,为致密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致密油储层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致密油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与浅湖砂坝,砂体在平面上分布稳定、范围广,砂体厚度较大,连续性好|致密油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部分储层砂岩中含有碳酸盐与泥质胶结物成分,储层物性较差,高三油层组、高四油层组平均孔隙度为8.5%,平均空气渗透率为0.4×10-3μm2;储层含油性表明研究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含油明显,泥岩基本见不到含油特征,泥岩中的粉砂质条带具有含油现象。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及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局部裂缝较发育,孔隙结构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微裂缝|三角洲前缘相储集岩体直接与烃源岩接触或者呈指状尖灭于湖相烃源岩之中或者与烃源岩互层,源、储配置关系好。这些认识对研究区的致密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砂岩油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密油已成为中国含油气盆地勘探重要领域。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薄片、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和试油等资料,分析了致密油藏特征,明确了致密油成藏机理。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度平均为9.17%,渗透率平均为0.45×10-3μm2,平面上北部孔隙度超过12%,中、南部多数小于12%,属于致密储层;致密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层、岩性-断层和岩性油藏,呈现平面叠加连片、纵向多层叠置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油藏受砂体展布、断层和储集物性控制,不受构造高点控制;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和二段烃源岩厚度大,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47%和1.60%,且处于生油高峰期,属于优质烃源岩;致密油成藏期次为2期3幕,分别为嫩江组沉积末期和明水组沉积期;致密油运移通道为未断穿青山口组的断层、裂缝和砂体;嫩江组沉积末期,高台子油层顶面埋深为800~1 400 m,其所对应的古孔隙度约21%~15%,烃源岩生烃作用所产生的最大剩余压力约10 MPa,仅在生烃中心形成局部油藏;明水组沉积末期,高台子油层顶面埋深为1 600~2 200 m,对应的古孔隙度约1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在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致密储层分析、源储关系以及单井解剖分析等基础上,对柴西扎哈泉地区新近系致密油成藏条件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扎哈泉地区新近系烃源岩分布范围广,以暗色泥岩和泥灰岩为主,下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成熟度适中,正处于生油窗内;致密油砂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隙发育一般,孔隙分布不均匀,连通性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溶蚀微孔,见少量的裂缝;砂岩与烃源岩紧密接触,源储配置关系较好,表现为半深湖相水下扇砂体与相对优质烃源岩交错叠置展布,源储共生、源储一体。勘探实际表明,主力生烃凹陷控制致密油藏的分布,凹陷中心或紧邻的构造斜坡区是致密油发育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的沉积地质背景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同时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针对三角洲前缘相带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实际情况,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对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展开了精细地质研究,认识到油气藏具有成带分布的特点,并划分出构造油气藏分布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分布带和岩性油气藏分布带,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北部地区油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原油物性、族组成、色谱和色质特征分析,得出松辽盆地齐家凹陷北部的原油为同源成熟油。选取本区及邻近黑鱼泡和乌裕尔凹陷不同层系泥岩进行色谱、色质特征分析,进行油源对比,得到本区原油可能来自齐家凹陷青山口组泥岩。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中国陆上不同类型典型致密油田进行解剖,通过分析烃源岩、储层和原油样品,运用二维充注物理模拟、三维格子玻尔兹曼数值模拟等技术方法,系统研究和揭示了中国陆相湖盆致密油的形成条件、富集因素与资源潜力。(1)致密油的形成受控于盆地/坳(凹)陷中心及近邻斜坡环境、规模优质成熟生油岩、(近)湖盆中心区域大范围分布的有利储集体及以微米—纳米级孔喉为主的各类致密储层、“源-储”最佳空间配置、适宜的“温度—压力—流体”场5个地质条件,其中,“源、储、配”是致密油形成的3个关键条件。(2)陆相湖盆致密油富集主要受“烃源品质—断裂体系—储聚体系”3大系统要素控制,其中,中—高生、排烃量和较高热演化程度的优质源岩是致密油富集高产的先决要素,断裂和裂缝显著改善致密油输导效率、储集空间和聚集规模,储集层的孔喉大小及其连通性和组构非均质性显著影响致密油的分异和局部富集。(3)根据资源丰度开展分级评价,划分出三级资源区;采用小面元容积法计算致密油地质资源量,采用最终可采资源量(EUR)类比法求取相似刻度区的可采系数,进而与地质资源量相乘得出可采资源量。研究成果可为致密油富集区及“甜点”评价优选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两江地区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两江地区在泉三段到嫩江组地层沉积时期形成了河流、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不同时期的沉积体系特征和分布规律各具特色。在这一沉积时期两江地区发育有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葡萄花油层。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储层为来自南部物源的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沉积,错叠连片大面积分布在该区的东部。葡萄花油层储层为来自北部和英台两个物源的河-湖三角洲透镜砂体和席状砂体沉积,在该区西部较发育。纵向上构成了上  相似文献   

8.
在明确致密油气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简称“柴西”)地区致密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首先发育多套大面积的烃源岩,具有多个生烃凹陷;其次广泛发育致密储层,主要包括致密砂岩储层和裂缝型(泥质岩和碳酸盐岩)致密储层。致密砂岩储层以南翼山和红柳泉E13砂岩、乌南N12砂岩为代表;裂缝型致密储层以南翼山E23、狮子沟E13、开特米里克和油泉子N1的储层为代表;且源储交互叠置分布。致密油气在柴西地区广泛分布,古构造斜坡区和生油凹陷中心是致密油气分布集中区。致密油气可能的成藏组合包括源内包裹组合、源上广覆组合、源下依伏组合和源侧披覆组合等4种。按照储层成因类型,柴西地区致密油气勘探领域主要有:三角洲前缘砂体致密油气、滩坝和浊积扇砂体致密油气以及碳酸盐岩致密油气3个领域。针对每个领域,通过致密油气形成条件分析,按照区域和层位,共优选出8个有利勘探区带。  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松辽盆地中浅层大型坳陷湖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形成的砂泥岩薄互层决定了其具有形成大面积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纵向上,由于各时期基准面升降造成可容空间在不同时期差别较大,因此发育的砂体类型也有一定的差别。由于储层埋藏深度以及与烃源岩的相对位置不同,各含油组合岩性油藏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断层在岩性油藏成藏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是形成断层-岩性复合圈闭的主要要素,同时又是油气进入岩性圈闭成藏的主要运移通道。平面上,岩性油藏的类型受构造部位和砂岩的发育程度控制。凹陷中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主要形成岩性油藏,凹陷周边是各种隐蔽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10.
对松辽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此文选自1962年内部刊印的“松辽石油勘探技术座谈会报告集”,是松辽会战时勘探方面的系统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我国首次完成一个盆地全面(不是局部地区)勘探和研究工作后的第一个总结。经过20多年来的实践检验,文中的不少新论点已得到证实。鉴于保密期限已过,现摘要发表。这对于了解中国陆相盆地石油地质研究的历史发展和对其它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可能仍有其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与大庆长垣扶杨油层油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齐家凹陷是松辽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之一,扶杨油层是其主要含油层位。在大庆油田40多年的勘探历程中,一直认为大庆长垣的原油是由两侧生油凹陷提供的。齐家凹陷北部扶杨油层的油源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原油的族群划分和油源对比研究,认为齐家凹陷北部扶杨油层原油是由本地区的青一段烃源岩自生的成熟石油,否定了运移来的观点,证实了大庆长垣的低熟烃源岩也有生烃潜力,扩展了勘探的思路。图5表2参17  相似文献   

12.
13.
以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三、四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与微米CT、自动矿物识别系统(QEMSCAN)、MAPS图像拼接技术以及环境扫描电镜(ESEM)等非常规测试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对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空间进行表征。研究表明:①宏观尺度下,储层岩性主要以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为主;层理构造多样,以块状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为主;砂泥间互特征明显,层理构造的多样性增强了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块状层理最有利于致密油富集。②微观尺度下,孔隙具有微米-纳米连续分布的特征,微米孔隙峰值主要集中在2~3 μm,纳米孔主体孔喉分布在200~300 nm。不同三维建模区域孔喉空间分布及连通性特征具有明显的微观非均质性;微观孔隙结构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孔隙度高值区对应有机酸高值区,存在较明显的耦合关系,受溶蚀作用控制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清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油气成藏机理、油气分布规律及富集控藏因素,文章应用"相-势"耦合控藏理论,对齐家地区高三、高四油层组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高三、高四油层组受相-势耦合控藏明显,根据计算得到的相势耦合指数与实际已勘探发现的油层井对比发现,高台子油层油层井分布在相势耦合指数FPI指数大于0.5的概率为88.4%,高三、高四油层组的相势耦合指数0.5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富拉尔基油田油气输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斜坡北部300余口探井的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分析,研究下切谷充填体对富拉尔基油田油气成藏的输导作用。富拉尔基油田的主力产层是姚家组二、三段砂岩,油气主要来源于80 km以东的齐家—古龙凹陷,油气远距离运移的输导层主要为充填下切谷的逐层超覆砂岩复合体。向盆地方向,下切谷充填体与齐家—古龙凹陷的三角洲砂体叠覆衔接;向盆地边缘方向,下切谷充填体与最大湖泛期形成的滨浅湖砂质滩坝叠覆衔接,形成三角洲—下切谷充填沉积体—滨岸砂质滩坝叠覆的富砂沉积体系。向盆地方向,三角洲砂体分叉尖灭在泥岩(成熟烃源岩)中,将有效烃源灶生成的油气输导至下切谷充填体中,沿下切谷底界面溯源逐层叠置超覆的下切谷充填沉积体远距离输导油气,上倾尖灭的滨浅湖砂质滩坝岩性圈闭捕集油气,形成富拉尔基油藏。与下切谷充填体相关的富砂沉积体系中,有效油气输导体系局限于杜412井—杜71井—杜65井—江39井—江41井及富拉尔基油田一线。单纯油气输导通道为油气浸染程度高、残余油饱和度低的产水层,北西向串珠状分布的白音诺勒、二站、阿拉新、江桥等油气田的形成与这一油气有效输导体系密切相关。图7参47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