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当今攻击网络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为保护网络的用户不受来自网络的攻击,网络在使用中需要安全设备和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安全检测技术,该技术能够来阻止网络攻击行为。但要阻止网络的攻击行为,必须检测到该行为。本文在简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粒子群知识后,然后提出了粒子群在入侵检测技术上的应用。该技术在入侵检测上的应用将使得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将粒子群技术应用到入侵检测中属于是首次。本文提出的具有一定智能性检测算法可分为两个步骤:①首先通过函数y=f(x)判断链路中的数据流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还是属于异常。②然后如果某种数据流属于异常的流,则使用粒子群算法来对未知属性数据流的属性进行定性判断。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作为现有的入侵检测算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入侵检测技术能够通过检测网络攻击行为来及时阻止网络攻击行为。近年来,聚类分析作为无监督入侵检测算法的代表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研究,本文概述了网络入侵检测的相关内容及聚类分析在网络入侵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元佳茜 《信息与电脑》2023,(21):220-223
文章分析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需求及设计目标,基于入侵检测技术设计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框架和校园网络安全系统的4个子系统。设计运用了入侵检测技术及防火墙技术,能够在网络数据流量较高时精准提取异常数据包,并及时检测异常行为,有效防御SYN Flooding攻击,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入侵检测系统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基于入侵行为发现的主动保护、免受攻击的网络安全技术。而防火墙等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在有效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方面都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遇到新的入侵类型时变得无能为力。文章在对入侵检测基本知识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依据在网络数据包中发现的频繁情节,设计了基于HMM的误用检测模型,实现了在没有任何手工规则的前提下,仅根据网络数据包的特征,就能较为准确地检测出已知的和未知的攻击。通过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案能较好地检测复杂网络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安全保障的网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而入侵检测系统就是一种对网络传输进行实时监视,监控各种数据包和协议,在发现可疑行为时能够发出警报并能采取主动反应措施,进一步阻止入侵行为,从根本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重点介绍了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的基本原理及其特征库,并结合人工智能进一步讨论了基于专家系统的入侵检测.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是对网络入侵攻击行为的检测,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利用入侵检测技术,不但能检测到外部攻击,而且能检测到内部攻击或误操作。本文将数据挖掘中的孤立点挖掘应用到入侵检测系统中,用来识别变种的或未知的网络入侵行为,使得入侵检测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实时性,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安全问题日趋突出,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门新兴技术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它能够及时检测入侵行为,迅速做出响应,但仍存在不能阻止攻击等缺点。因此,在分析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及防火墙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网络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集成的模型实现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传统入侵检测系统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DoS攻击检测和审计系统。网络安全检测模块通过统计的方法检测内网发起的DoS攻击行为,网络行为规范模块过滤用户对非法网站的访问,网络行为审计模块则记录内网用户的非法行为。实验证明,相比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DoS攻击,并能规范网络用户行为和有效审计非法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9.
协议分析与深度包检测相结合的入侵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不仅要求具备防御网络入侵的能力,还要能够阻止隐藏在合法的数据包中的恶意程序进入网络.本文提出以深度包检测为主,结合协议分析的网络入侵防御系统结构,以完善系统对入侵行为与病毒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入侵检测系统Snort还没有好的方法来检测和分析网络行为。文章通过对网络入侵检测流程的分析,基于网络的入侵攻击行为特征,构建出一种攻击树,按照攻击树的方法对数据流进行行为匹配,检测出入侵攻击行为。实验证明,这一基于网络行为匹配的入侵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Snort的入侵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信息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到国家的各个领域,信息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安全漏洞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因此发现信息系统的漏洞检测技术也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对目前漏洞检测技术中的静态检测技术、动态检测技术和混合检测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雷电电磁辐射的持续时间具有随机性。采用能量法检测雷电数据块,当信号长度远短于数据块长度时,将会产生噪声淹没信号现象而引起检测概率降低的问题。发现可利用峰度来描述含有短雷电信号的数据块的波形特征,而且能量块检测与特征检测具有互补特性。为了提高检测概率,将能量块检测和特征检测相结合,利用自动筛选思想和删余检测技术实时估计背景噪声,提出了实时自适应联合雷电检测算法。通过对实采的雷电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测算法能够明显提高检测概率,表明了其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入侵检测系统(IDS)作为一门新兴的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阐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模块,从数据源、检测方法和检测定时三个方面描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并对目前国内外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了介绍和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海量存储和高带宽的传输技术,都使得集中式的入侵检测越来越不能满足系统需求。由此指出,分布式入侵检测(DID)必将逐渐成为入侵检测乃至整个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为进行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种混合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云  黄皓 《计算机工程》2008,34(9):164-166
入侵检测系统通常采用单一的检测模式,难以有效地处理漏报和误报问题。该文分析不同类型网络流量的分布特征,提出一种将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相结合的混合式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从总体上克服了单一模式的不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视频序列中运动对象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锦  李波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2):3534-3540
将运动对象检测技术分为变化检测、运动检测和特征检测三类,介绍了各类技术的思想,对现有方法进行了归类,指出各方法的本质区别,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剖析其优势和不足并指出了适用场合。讨论了目前视频运动对象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智能入侵检测技术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检测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入侵检测技术是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核心。智能入侵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自学习、自适应等特点,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简述了IDS的发展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概要介绍了IDS常用的两类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智能入侵检测技术,指出目前的智能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异常和误用入侵检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神经网络的原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Hamming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该技术改善了基于特征检测算法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对未知入侵类型的检测能力,并对Hamming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测试。  相似文献   

18.
司机疲劳驾驶实时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机疲劳驾驶实时检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个利用图像分析的方法,通过测量PERCLOS指标值来进行疲劳判断的该类系统.系统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基于YCbCr颜色空间肤色模型进行人脸粗定位,根据人脸特征,逐次进行人眼区域缩小;最后通过对边缘信息进行先验知识结合积分投影的方法进行人眼定位和闭合度测量.考虑到视频图像序列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运动预测的方法对人眼进行跟踪,减少了系统的运算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司机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入侵检测工作应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关键节点上。介绍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阐述两类基本的检测技术,详细地论述了入侵检测过程及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We locate the eye corners, eyelids, and irises in every frame of an image sequence, and analyze the movements of the irises and eyelids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gaze direction and blinking, respectively. Using simple models for the motions of the head and eyes, we determine the head-independent motions of the irises and eyelids by stabilizing for the head motion. The head-independent motions of the irise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behaviors like saccades and smooth pursuit. Tracking the upper eyelid and u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its apex and the center of the iris, we detect instances of eye closure during blinking. In experiments on two short image sequences, in one of which the subject was wearing glasses, we successfully located the irises in every frame in which the eyes were fully or partially open, and successfully located the eyelids 80% of the time. When motion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normal flow was used, the irises were successfully tracked in every frame in which the eyes were fully or partially open, and the eyelids were successfully located and tracked 90% of the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