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上接本刊2001年2期第28页) 2应用kalkman滤波技术校正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实例 2.1地下水流系统数学模型 研究区面积约8 000km2,主要取水层位为第三系承压含水层.历经三十多年的开采,已形成了4 000km2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并积累了大量的动态资料.研究区东部为第三系承压水缺失边界,南部、西部和北部为已知水头边界.研究区地下水径流方向为北北西向,主要补给方式为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垂向补给,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依据上述含水层系统特征,研究区渗流问题的数学模型可描述为: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地处赣、抚河流冲积平原区,潜水为研究区开采主要含水层,潜水径流主要受地貌形态的控制。潜水含水层的补给主要是河流侧向补给、大气降水的入渗及第三系红层越流补给,丰水期赣江、抚河水补给地下水为主,枯水期以地下水往河流排泄为主;平水期,地表水与地下水交替补排。赣抚流域为典型的硅酸盐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受硅酸盐、碳酸盐及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区粘土层较厚,湖水对地下水影响不大。人工开采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近年来地下水水井不断减少,但以南钢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可达10 m,影响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3.
巴.  哈T  张永健 《海河水利》1994,(1):57-60
7麦可西和劳埃德含水层补给区图2劳埃德和麦克西含水层补给区剖面图本文介绍的含水层补给区,解释为在某含水层地下水位的一定范围,所有进入该含水层的水,首先穿过这个范围流入地下水系统。图2所示内容阐明了长岛麦可西和劳埃德含水层补给区这一概念。两条边界流径臧流线)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在建立河流岸边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管理的数学模型时,都把河流作为定水头的第一类边界条件来处理,即认为开采过程中河流水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一直具有连续的水面降落曲线。经西宁市塔尔水源地沿河流的补给段布置的十余口浅井揭露及动态观测表明,河流对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既不是单一的侧向定水头补给形式,也不是单一的悬河淋滤式补给形式,而是与开采强度及河水位有关且不断交替出现的补给形式。甘肃省兰州市的西固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就使得在傍河地区建立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数学模型时,把河流一直做为定水头补给边界来考虑是不真实的,它会过高估计补给能力;若把河流一直做为定流量补给边界,则又会过低估计补给能力。要搞清楚河流的真正补给条件,就必须研究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研究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并阐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详细说明了各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根据动态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各水文地质区内含水层的赋水条件及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并对区域的开采潜力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黄浩  黄雷  鲁朝林  郭会荣 《人民长江》2017,48(18):33-38
通过辨识江汉平原含水系统的水文地质结构,深入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了研究区地下水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地下水流系统分区分析了研究区的降雨-径流关系和地下水动态类型。同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累计水位升幅和累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表水除丰水期补给地下水外,其余时段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位关系总体为深层孔隙承压水位中层孔隙承压水位浅层孔隙潜水位;研究区地下水对降雨入渗产生的滞后效应表现为低水位期滞后5~7 d,高水位期滞后1~2 d。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岩溶水系统中地表水、地下水的混合作用对于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调查与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和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柳林泉域地表水与岩溶地下水的混合作用,计算了混合比例,并利用该比例估算了典型补给区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由补给区向径流区、由径流区向排泄区流动的过程中,在地表河流渗漏带附近与入渗的地表水发生混合作用,地表水、地下水的混合比例分别约为3∶1和2∶3;在田家会上游的岩溶水补给区,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入渗补给流量约为0.07 m~3/s。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地处子牙河地下水系统上游,为典型冲洪积扇地貌,其地下水动态变化会对下游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根据系统特征划分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山前开采型和侧向补给一径流一开采型.研究地下水动态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随地下水开采量、降雨量等因素发生变化.并可根据其变化规律推测下游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永登黄土丘陵匿淘谷潜水存较大沟道都有分布,并自成系统,其补给来源主要靠山区大气降水及暂时性洪流入渗,多顺沟以潜流形式向下游排泄加入河谷潜水。其水文地质特征是谷底含水层宽度一般为100-200米,厚l~8米,两侧为弱透水边界,含水层岩性为全新世洪积类砂碎石,地下径流的水力坡度都大于l%,显示出地下水向下游排泄的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洪山泉域概况及洪山泉1995—2018年间的流量变化过程,在分析泉域地层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泉域煤矿地质和泉域煤矿带压开采区的基础上,评价了煤矿开采对洪山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矿开采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结构与泉域下垫面条件,对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造成破坏;采煤形成的裂缝会不同程度地导入煤系地层上覆各含水层,地下水沿导水裂隙下渗进入矿井形成矿井水排出地表,将造成岩溶水补给量减少,影响对岩溶含水层的正常补给。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研究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阐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详细说明了各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特征。并根据各区地下水动态类型系统分析了各区含水层赋水条件及循环条件,对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河北平原(北京、天津以南部分)东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咸水广布,深层地下水是工农业用水的主要开采对象。很多地区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等不良水文地质现象的产生。本文通过对河北平原东部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把多层结构的地质体概化为三层结构的含水层系统,其中上下两层分别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中间层为弱透水层。并用准三维流数学模型对含水层系统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型识别进一步查明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对整个地区地下水资源从水量上进行评价,以利本区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的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限量开采的定义及确定可开采量的理论基础 ,并结合永济市城区漏斗区地下水实施限量开采前后及对盈余区加大开采后的效果观测资料分析 ,论述实施限量开采最主要的是首先选用均衡法求得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 ,运用数值法求得可采资源量及其在含水层中的空间分布。其次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调控 ,使地下水得到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同时指出限量开采的实施将使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不良水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地表水体长期作用下粗颗粒地层的渗透规律,突破水文地质学中“含水层”和“隔水层”的传统定义,首次提出“饱水层”的概念。浅层地下水的排泄以垂向渗流为主,深层地下水排泄以径流为主;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以地表水补给为主,深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浅层地下水通过非饱水带对其补给。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北京市西六环路基挡土墙施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大埋深区面积大,而其地下水垂向补给特征及含水层给水度认识不足的问题,以河北栾城试验站附近某研究区为典型区,基于大田试验的水循环模拟,量化了地下水补给及潜水层给水度大小,并探讨了地下水垂向补给特点等关键问题。研究表明:研究区在两个丰水年2012年及2013年地下水潜在补给量约为236.6mm和223.5mm,当年实际补给量约为144.1mm和129.8mm,日补给量在0.37~0.40mm及0.33~0.38mm之间;经过厚包气带的迟滞和调节作用,地下水补给过程较为平稳,年际年内差异较小;研究区当前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潜水含水层给水度约为0.03。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松散沉积含水层埋藏特征、主要岩性、地下水位和补径排条件,将延庆平原区埋深50 m以下松散沉积层中孔隙水进行水文地质分区,划分为地下水补给区、径流区、过渡区和排泄区,并对各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过渡区和排泄区,局部地下水具有高承压水头,承压水头高出地面1~3 m,呈自流状态,分析成果可为延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抚顺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浑河两岸的第四纪松散地层及岩风化裂隙之中。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及含水层岩性的差异,将全区地下水划分为基岩风化裂隙水和松散岩性的孔隙水两种类型,并根据本地区地下水补排关系的特点,将地下水分为补给区、径流区及排泄区3个分区。  相似文献   

18.
柳林泉域岩溶水化学演化及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柳林泉域岩溶水化学演化机理,在对柳林泉域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溶水阴阳离子组成和矿物饱和指数入手,分析了岩溶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逆向地球化学模型,模拟了岩溶含水层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动路径,柳林泉域岩溶水化学类型由补给区的HCO_3-Ca·Mg型演化为径流区的HCO_3·SO_4-Ca·Mg型,在排泄区演化为HCO_3·SO_4-Ca·Na型。柳林泉域岩溶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地球化学作用为碳酸盐岩和石膏的溶解作用,且沿地下水流动路径,由补给区的方解石和白云石共同溶解作用,逐渐向径流区的白云石和石膏溶解作用为主演化,排泄区还发生了岩盐溶解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和Na~+-Ca~(2+)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在径流区和排泄区影响岩溶水化学类型。  相似文献   

19.
白平  朱伟  杨鹏 《水资源保护》2015,31(2):65-69
通过物探、钻探手段对沭河盆地的水文地质结构、补径排条件进行研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并利用GMS数值模拟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地下水开采潜力及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沭河盆地含水层分布具各向异性,按含水层厚度可划分为两个富水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和河流侧渗补给为主,排泄途径主要为人工开采,地下水正均衡2 312.85万m3/a;经模拟不同开采情况下地下水变化情况,确定莒县沭河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为6.1万m3/d;地下水水质达到Ⅲ级及以上标准的区域占总面积的71.4%,基本满足供水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大兴区供水主要以地下水为主,而其中奥陶系岩溶裂隙水占较大比重。通过对奥陶系岩溶裂隙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以及水化学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来源为第四系水的垂向越流入渗,进而建立第四系、岩溶裂隙含水层联合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并分别制定水源地区和非水源地区的保护措施,为大兴区奥陶系岩溶裂隙水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