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以凹凸棒石棒晶作为内核,用液相沉积法包覆Ni制备核壳结构镍粉须先进行表面活化,目前多采用贵金属钯进行活化。本研究提出采用吸附-还原法活化,利用凹土优异的吸附性能,先在棒晶表面吸附Ni2+,再用还原剂将Ni2+还原成镍,构建初始活化锚点,然后再进化学沉积制备出核壳结构镍粉。分析了吸附-还原活化法凹土基镍核壳结构棒状镍粉的制备机理。该法无需贵金属钯,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工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连二亚硫酸钠还原制备纳米银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银的乙二胺四乙酸络合溶液中滴加还原剂连二亚硫酸钠溶液制备了纳米尺寸的银粉。考察了硝酸银浓度、络合剂用量、还原剂浓度、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度、还原剂溶液滴加速度对所制得银粉粒径的影响, 用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所制银粉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 在Ag-EDTA络合溶液浓度为0.005 mol/L, EDTA过量10%, pH值为11.5, 还原剂浓度为0.0075 mol/L, 搅拌转速为400 r/min, 反应温度为50 ℃, 还原剂滴加速度为0.06 mL/s的条件下, 所得银粉的平均粒径为58 nm。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本文以硝酸银为银源,过氧化氢为氧化刻蚀剂,硼氢化钠、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柠檬酸钠为形貌诱导剂,通过分步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六方片状纳米银粉。考察了制备工艺中晶种阶段过氧化氢用量、硼氢化钠用量、生长阶段柠檬酸钠用量、反应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纳米银粉形貌及粒径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晶种阶段过氧化氢与硝酸银摩尔比为50:1、硼氢化钠与硝酸银摩尔比为2:1、生长阶段柠檬酸钠与硝酸银摩尔比为2:1,反应溶液pH=8时,可制备出粒度分布均匀的六方片状纳米银粉,其六边形平均边长在40~60 nm之间。晶种阶段过氧化氢用量是影响纳米银粉形貌的关键因素,随过氧化氢用量增大,纳米银粉形貌发生由类球状到片状的转化,过氧化氢过量可使片状纳米银粉边缘发生刻蚀作用;生长阶段反应溶液酸碱度是影响纳米银粉粒径的关键因素,随反应溶液pH值增大,纳米银粉平均粒径逐渐减小;柠檬酸钠可在纳米银粉表面发生选择性吸附,诱导纳米银粉发生各向异性生长,生成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氯金酸和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 nm和45 nm的单分散球状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设备对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在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条件对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粒度分布均匀;前驱体溶液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等对纳米金与纳米银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随着前驱体溶液溶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明胶溶液用量为5 mL、前驱体溶液用量为2 mL、水合肼用量为2 mL时,所制备纳米金与纳米银的平均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5.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氯化镍为原料、氨为配位剂, 用配位沉淀法制备球形镍粉前驱体沉淀, 再于氢还原气氛中直接还原前驱体制备球形超细镍粉。系统地研究了前驱体制备过程中反应物浓度、pH值、添加剂、温度和直接还原过程中反应温度、还原气氛对镍粉形貌及粒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Ni2+浓度为0.8 mol/L, pH值为7.5, 反应温度为室温, 添加剂PVP添加量为1%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类球形、形状较规则、分散性好的镍粉前驱体; 将球形的、分散性好的前驱体粉末在350~400 ℃的N2和H2混合气氛中进行还原即可得到分散性好、纯度高的超细金属镍粉。  相似文献   

6.
多元醇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钴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元醇液相还原工艺,分别用1,2丙二醇和乙二醇作还原剂,制备出粒径小于1μm、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超细钴粉。运用XRD、SEM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还原体系、NaOH浓度、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钴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乙二醇相比,采用1,2丙二醇作还原剂可获得粒径更小的超细钴粉,且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对醇-水和醇两种体系的还原反应分析表明,反应历程不同,超细钴粉的纯度和粒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反沉淀方式,将镍盐与草酸铵反应可制备出草酸镍沉淀颗粒,在真空条件下将草酸镍热分解可制得镍粉.采用TG,SEM和XRD等测试方法对制备过程中的各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正沉淀方式,可制得球形度好、均匀分散的、粒径0.3~0.5 μm的镍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制备超细镍粉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制备过程、优缺点以及目前用这些方法制备的超细镍粉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制备超细镍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制备超细镍粉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制备过程、优缺点以及目前用这些方法制备的超细镍粉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压水雾化法制备PDC钻头胎体用镍粉,利用碳硫仪、氧氮仪、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分析雾化工艺对粉末性能的影响,同时分别采用普通水雾化制得的不规则镍粉与本试验制得的镍粉以无压浸渍工艺制备了胎体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雾化温度为1600℃、雾化压力40 MPa时,制备的镍粉的氧含量为0.21%,碳含量为0.05%;粉末多数为近球形,其表面较为光洁;-38 μm镍粉主要分布在8~40 μm,其D50为20.1 μm;其松装密度为3.75 g/cm3,振实密度为5.26g/cm3;以本试验制得的镍粉制备的胎体材料致密,其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780MPa和5 J/c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铜电解液中杂质元素镍的积累问题, 采用蒸发结晶工艺除镍并制取粗硫酸镍。考察了蒸发速率、保温时间、冷却温度、冷却速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反应釜真空度和蒸汽压力对蒸发速率的影响, 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反应釜真空度70~82 kPa, 蒸汽压力0.26~0.34 MPa, 脱铜终液蒸发速率275~325 L/h; 保温时间10 h; 冷却温度35 ℃, 冷却速率40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粗硫酸镍产品Ni含量为20%, 镍直收率90%, 脱铜后液中镍含量降低了34.81%。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矽酸盐型镍矿石采用目前成熟的浮选方法回收其中的镍,在产出合格镍精矿的前提下,通过强化矿浆分散、脱泥的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镍回收率提高有限.为进一步提高镍回收率,对工艺条件、流程结构和选矿设备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充分利用有限的镍资源.  相似文献   

13.
钾基蒙脱石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这正是钾基蒙脱石可以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前提。本文采用液闪法研究了钾基蒙脱石对水溶液中镍离子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温度、pH、吸附剂用量、溶液中镍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钾基蒙脱石吸附镍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碱性pH值有利于钾基蒙脱石界面羟基络合配位大量镍离子;钾基蒙脱石用量可提高镍吸附率;提高温度也有利于镍的吸附;热力学吸附模型可采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4.
镍对镁碳复合储氢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金属Mg粉中添加经碳化处理的无烟煤,于H2气氛中用反应球磨法制备Mg/C复合储氢材料.研究了添加金属Ni对Mg/C复合储氢材料的粒度、放氢温度和放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i在球磨过程中对Mg和C有助磨作用,还可降低储氢材料的放氢温度,增大放氢量.含10%Ni储氢材料与无Ni储氢材料相比,初始放氢温度降低70℃,高峰放氢温度降低46℃.  相似文献   

15.
韩跃新  马松勃  王虹 《矿冶》2014,23(6):32-35
以某冶炼闪速炉渣和煤为原料研究了深度还原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确定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铁还原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铁的金属化率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增加并达到一极限值。建立了1200~1350℃下Fe O与碳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计算了传质活化能。试验表明,炉渣与碳深度还原化学反应速率由Fe O从液态炉渣内部向反应表面的传质系数所控制,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Fe O的传质系数逐渐变大,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传质系数逐渐变小,反应的传质活化能为200~350 k J/mol。  相似文献   

16.
pH和离子强度对泥煤吸附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峙嵘  韦鹏  曾凯 《煤炭学报》2007,32(8):854-859
为了更好地使泥煤用来修复含镍废水,采用批次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以及不同阴阳离子对泥煤吸附镍的影响.实验表明,pH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随pH的增加镍吸附量增大,反应速率也增大.Elovich方程和动力学二级方程可以描述泥煤吸附Ni2+的动力学过程.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泥煤对镍的平衡吸附量减小,平衡吸附量减小的程度也变小.阳离子对吸附影响的顺序为:过渡金属>碱土金属>碱金属;阴离子对镍吸附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碳化法去除硫酸锰溶液中的钴、镍离子。以CO2为碳化剂,NaOH为pH调节剂,将硫酸锰溶液中的Mn2+以碳酸锰沉淀的形式从原溶液中分离出来,然后用硫酸将沉淀物溶解,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考察CO2流量、反应温度、pH值及反应时间对钴、镍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25℃,溶液pH值为7.5,二氧化碳流量为0.9 L/min,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最为适宜,此时碳酸锰产品中钴、镍元素含量比硫酸锰一次结晶产物分别降低了0.031 29%和0.088 5%,其含量分别为0.003%和0.005%,符合高纯碳酸锰GB10503-89 I型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加压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低品位硫化镍矿选矿中矿的加压浸出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初始硫酸用量、氧气压力、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和液固比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浸出渣中镍含量平均为0.082%,镍浸出率平均为93.35%。  相似文献   

19.
徐喆  羌志文  吕晋芳  孔令宇  魏民 《矿冶》2023,32(5):94-98
采用硫酸为浸出剂,浸出高铬混合型电镀污泥中的有价金属铬、镍、铜、锌。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当硫酸浓度为4 mol/L、固液比为1∶10、反应时间为75 min时,污泥中铬、镍、铜、锌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4.2%、96.5%、92.9%、95.3%。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硫酸浸出电镀污泥中铬、铜、锌时受界面传质和固体膜层扩散共同控制,而浸出镍时主要受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   

20.
硫化镍是镍冶炼的重要原料,加压浸出技术在硫化镍冶炼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硫化镍加压浸出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根据反应体系的不同,镍加压浸出分为酸性加压浸出和氨性加压浸出两大类,工业生产中氨性加压浸出应用较少,以酸性加压浸出为主。硫化镍加压浸出处理原料灵活多样,主要包括硫化镍精矿、镍锍、镍钴硫化物等。另外,其在镍冶炼渣、低品位复杂物料处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应用。加压浸出工艺灵活,综合回收率高,可同时生产镍、钴、铜、铂族金属等多种产品,主产品即可为硫酸镍,也可为电镍或镍粉,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小,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