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规划师》2010,26(4):25-29
地块组成街区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特征之一,地块的变化可以作为城市形态时空分析的手段。基于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方向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北京城区的路网可划分为规则、斜方向、混合和自然四类,这些类型和地块方向密切相关;地块方向与地块的周长、面积和紧凑度等其他指标相关性较小,具有独立性;地块方向存在空间分异,局部地块方向分布规律与整体也不同;地块方向可用于评价规划方案对原有城市形态的继承程度,识别规划方案中扭转了原有城市形态方向的地块的分布。  相似文献   

2.
1978年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用地产权之于中国城市形态发展、变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作为用地产权划分的基本单元,产权地块正越来越受到国内学界的关注。西方城市用地市场化历史悠久,用地产权制度极为稳固。在此基础上积淀形成的独特文化、学术环境,促进了城市形态研究向产权地块微观层面的深入发展。本文尝试从产权地块视角,系统地梳理和总结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德城市形态研究的源起、基本思路、关键概念术语以及实证研究进展,探讨中西方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存在的差异与差距,以期为探索适合中国地域文化环境的城市形态研究理论、方法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通过基本的数值量度解释密度的多种含义和量度方法,在厘清了建筑密度的相关内容和参照指标之后,指出需要将多种建筑密度指标结合成一种整体性的评价方法,用于描述、评价与预测建筑与城市的环境密度状态,以及所产生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形式,从而为建筑和规划密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指导,也为建筑与城市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选择提供依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对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空间无序蔓延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精明城市形态的寻求,重新引起了美国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美国和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文献,认为中国的城市形态研究目前主要分别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设计等领域,尚未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而从过去20多年美国相关研究进展来看,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趋向于多尺度下的多维度形态识别,即可分为景观生态、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社区以及城市设计等五个维度,分别对应大区域、大都市区、次区域、社区和街区等五个尺度.这些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成果对制定城市公共政策有直接相关意义.美国城市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不仅可以为中国城市形态研究提供启示,也将为21世纪中国城市塑造更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成仁 《规划师》2006,22(10):23-23
现代主义建筑试图驯服和凌驾于城市肌体之上的经济政治力量,并确立建筑的秩序.在建筑世界中,城市是最大的建筑物,这意味着城市的形体-空间现实将缩小为建筑学意义上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城市形态受其动力机制推动的理念,利用GIS软件,引入定量分析的手段,对1886~2012年间重庆城市中地块形态的演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其演变和动力机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句法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很多研究提出了诸如紧凑、密度、多样化、混合用地、绿色交通等概念,或者把城市形态分为带型城市、方格网、不规则、单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模式。然而,至今也未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共识。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有启发作用,因为其中空间组构的概念把形态与功能精确地联系起来,这是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浅谈城市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惠无央 《山西建筑》2005,31(18):30-32
探讨了城市形态是构成城市发展变化的空间形态特征,这种变化是城市这个“有机体”内外矛盾导致的结果,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不同的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等,分析了城市是一种动态性形态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崔军  任峰 《中州建设》2003,(11):32-32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区通常是城市形态设计最具有秩序性且组织方式最丰富的区域,其形态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文章选取南京三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城市居住区作为样本(1600×1600m)进行研究.基于形态类型学理论,借鉴城市社会学空间正义理论,分别从城市尺度和片区尺度讨论居住区周边城市形态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吴雪杨 《山西建筑》2014,(10):222-223
引入了情节概念,分析了北京城市公园设计案例,提出城市公园中的空间情节营造元素及方法,并指出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满足人们心理需求,增强空间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孟媛  韩冬青 《山西建筑》2007,33(36):34-35
以南京中山陵外缘景区局部地段规划设计为例,在阐述城市自然景区规划设计中建筑用地适宜性分析的概念基础上,从影响因子搜寻、技术工具运用、多元综合验证等方面探讨了该适宜性分析的结构—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成鹏 《山西建筑》2010,36(25):48-49
简述了空间句法的基本理念及所涉及的主要计算变量,重点运用空间句法以定量的形式分析了武汉市鲁巷广场周围约11 km2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形态,得出了鲁巷片区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趋势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sustainable urban for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four-yearresearch project (1997–2001) entitled `Housingas a basi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heoverall aim was to obtain more empirical andtheoret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connectionbetween physical urban planning and householdconsumption. This knowledge provides a platformfor discuss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This project was based on two main assumptions.First,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ignificantand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damage due toprivate household consumption presents a majorchalleng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econd, a large part of this consumption appears to be influenced by our physical livingsituation, i.e., the way we design and locateour houses. This also applies to energy use forheating and technical appliances, transport,and even to the considerable amount ofequipment that is needed for householdoperation, redecoration and maintenance. Withrespect to transport, the study team includedboth everyday travel and leisure-time journeysin this research. While everyday trips such astravelling to work, shopping and taking thechildren to school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the living situation of the household, thismight also be true for leisure-time travel.Based on two large surveys in the Norwegiantowns of Greater Oslo and Førde, the studyteam collected data on housing-relatedconsumption from 537 households. Ecological Footprinting was then used asan analytical tool to analyse the environmentalconsequences of this consumption. These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es suggest that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points towardsdecentralized concentration, i.e.,relatively small cities with a high density andshort distances between the houses andpublic/private services.  相似文献   

15.
AutoCAD出图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AutoCAD软件设计了出图的环境——图纸空间。本论述了图纸空间中布局的概念。通过与模型空间出图的比较,阐述了图纸空间出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唐长安城市布局与坊里形态的新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江  孙晖 《城市规划》2003,27(1):77-82
从城市形态的角度出发 ,从城市规模、城市肌理、街道尺度三个方面对唐长安和西方古代城市进行对比 ,对唐长安进行了新的解读 ,认为唐长安与西方古代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尺度差异。进而提出了唐坊里为小城镇的假说 ,即 :唐坊里不是街廓 ,而是一个个强制移民的小城镇 ;唐坊里之间的大街不是现代意义的街道 ,而是每个小城镇周边实行半军事管制的隔离带 ;唐长安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 ,而是近百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布局严整的、高度组织的小城镇群。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定量的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浅谈重庆市城市结构与城市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彦  周涛  高志刚 《山西建筑》2009,35(5):20-22
从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历程揭示了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并且针对重庆市都市区既有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与目前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矛盾,提出坚持“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应采取的规划策略和措施,从而维护和发展重庆市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从城市空间环境的概念、形态入手,探讨城市空间环境的形成机制,试图从中探究影响城市空间变化的因素,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Urbanism》2013,6(1):17-45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and review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urban form. It begins by classifying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o analyzing urban form into five classes: landscape ecology, economic structure, surface transportation, community design, and urban design. It then reviews quantitative measures in each class. Based on the review, four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substantial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ability to measure and analyze spatial patterns that help characterize urban form. Second, at multiples scales and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re are advantages to development that is mixed and compact. Third, normativ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for addressing urban form need to be crafted at multiple scales and carefully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disparate issues that arise at each scale. Fourth, with so many disparate measures now used to operationalize the same constructs, it would advance urban form research to have some standardization in operational definitions and measurement protocols.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莉 《山西建筑》2009,35(1):203-204
通过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发展的现状,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规模与投资规模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湘潭河东污水处理工程的实证分析,从经济角度为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