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海拔高度气候差异较大。根据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我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其中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必须考虑夏季防热。这两地区的热气候特点为: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且持续时间长,温度日差不太大。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提与关键.在工业建筑领域,绿色建筑及其评价工作较为滞后,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简单,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评判效果较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的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复杂性、非线性等特点,以及我国的工业化国情,使得选择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10年,由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目前处于方兴未艾状态。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国家绿色行动主导标准体系。获得我国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无论使用功能、室内外环境舒适度、建筑美观和服务等效果均高于非标识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品质较高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是建筑创作的理念也是建筑优秀作品创作的源泉;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实效化推进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品质。  相似文献   

4.
张如兵 《山西建筑》2012,38(3):207-209
通过对国内外节能型建筑发展以及评估体系构成、系统评价内容,以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对国外应用较多的评价体系机制和我国现有"绿色执行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对构建节能型建筑综合评价体系应用的可参性。  相似文献   

5.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强度高,政策投资公益性建筑示范效果明显,绿色建筑先行须从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开始,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现状,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推广模式,形成适宜的推广路线和政策建议;研究相配套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和保障管理措施,以期为政府推进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筑能耗和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是我国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建筑低碳标准体系,本文根据已有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构建适合我国的建筑低碳标准体系。建筑低碳标准体系从形式上与其他专业标准体系相统一,分为目标层次、工程层次和产品层次三个层次,由标准体系框架图、各"层次"标准体系表构成。建筑低碳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为低碳建筑技术研究和建筑低碳产品开发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7.
王清勤  叶凌 《暖通空调》2012,42(10):54-59
针对建筑设计和施工、建筑内装设计和施工、既有建筑运行维护等不同建筑阶段的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v4版将于2013年发布实施。根据其第4次征求意见稿,分别从适用建筑阶段和类型、评价和分级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其在2009版本基础上的改动;同时,将其与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及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LEED的优势和不足,以及一些尚未得到合理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千翔 《华中建筑》1992,10(3):33-34
文章首先回顾了建筑设计中考虑气候条件以及节能和用能的历史,介绍了各国太阳能建筑研究情况,太阳能建筑的类型——主动式和被动式,并着重介绍了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基本形式,采暖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淼  王堂锐 《山西建筑》2014,(16):54-55
对不同绿色建筑结构形式的差异性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建筑结构体系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同时展示了绿色建筑中结构的受力特点,以增进结构专业人员对绿色建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中热舒适度与节能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抽取了热舒适性作为基础概念来梳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建筑师的设计工作制定出一种系统科学、具有可操作性的评析方法,以应对技术更新所带来的各种复杂的技术措施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本文重点分析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条件下,各种节能技术措施对热舒适性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即对被动式设计手段的效率进行量化分析。论文提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应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建立对各气候区运用被动式设计技术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各种技术在不同气候区使用的差异性和效率,并以被动式设计作为基础,以主动式设计为辅。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及空间特点,提出"适宜"的技术措施和整体方案。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为人类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风景线,如何合理建立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从目前的评价体系来看,超高层建筑适应性方面存在条文匹配性弱、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超高层建筑的特点,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应针对超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制定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标准体系,促进城市建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围护结构节能评估研究及指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野  江亿  谢晓娜  林海燕 《暖通空调》2004,34(11):36-43
综合分析了目前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标准的研究现状。研究并建立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围护结构节能评估方法,对不同类型建筑根据其建筑本身及使用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确定了住宅建筑、商业建筑及体育场馆建筑的具体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作为绿色建筑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具有重要指引的作用.根据地域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编制了一批广西绿色建筑的地方标准,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施工—检测—质量验收—运行维护的绿色建筑全过程体系.对现有的标准体系的情况进行分析,建议补充广西《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为绿色建筑在广西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汝宁  潘钺  李玉鑫 《化学建材》2012,(1):57-59,65
结合呼和浩特地区气候特点,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缺乏地区性的问题,以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基准,选取居住建筑类型,对标准中节能和节水项进行分析。节能从建筑本体设计、选择合理的采暖通风方式、合理的管理方式着手;能源利用着重于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和采用地源热;节水从节水型用水器具、阶梯式水价、灌溉方式着手;水资源利用着重于中水和雨水利用。这些措施为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备项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背景与意义自200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近年来,开展了针对不同类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研究,并陆续编制出台了相关评价标准和技术细则,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单体建筑,尚未考虑一定区  相似文献   

16.
闽南地区文化多样、匠派有别,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产生了多种传统建筑木构架形式.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厦门传统祠堂建筑木构架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归纳不同空间常用的四种构架类型及特点,以期充实传统祠堂建筑的研究体系,为厦门地区的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发展,健康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排放建筑等更新理念、更高标准的绿色建筑相关认证不断涌现,其中"生命建筑挑战"认证因其最严苛的条件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生命建筑挑战的认证框架、认证类别、适用的建筑类型与认证程序,总结了生命建筑认证标准的特点,概述了生命建筑认证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体系结构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节水要求。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几套典型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及其节水要求,对比了国外绿色建筑节水要求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节水要求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业界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修改工作积极进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编制组于2014年12月22日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相关领导汇报技术导则编制工作后,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进行部分修改和深入完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内部相关部门也多次召开技术研讨会,对导则修改、完善工作进行深入探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特有的气候条件和建筑特征,建立符合我国技术经济条件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因此,编制组根据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针对典型居住建筑进行优化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绿色建筑相关技术迅猛发展,标准规范正进一步完善,但有关政策法规的发展却难以满足绿色建筑快速发展态势,难以满足我国更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学组专题开展研究,对世界上绿色建筑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绿色建筑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学组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内设的专业学组之一,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建设的建议,完善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体系,保障绿色建筑标准的推广实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期展示学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启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