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栖霞市国路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国路夼小流域概况国路夼小流域位于山东省栖霞市桃村镇北部、门楼水库(大型)上游,属内夹河水系,流域面积10.1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积6.48 km2,占总面积的64.2%。多年平均降雨量780mm,其中汛期降雨量546 mm,占全年的70%,年径流深230 mm。土壤类型以棕壤土为主,由于多年来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监测、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小流域在垃圾、污水、厕所、沟(河)道及环境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治理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将小流域分别划分为坡面、村庄、沟(河)道和河(库)滨带3个区域分别进行措施布局。最后根据近年来从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承德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规划、设计、施工及管护等方面对承德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莒县芦家河流域生态清洁治理的主要做法,从规划理念、环境综合整治、质量监控体系、涉农资金整合、民营水保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前期规划论证、质量监管、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创新,从促进新农村建设、水系生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芦家河流域生态清洁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郑丽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1):163-165,205
生态清洁小流域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产业开发和水源保护等目标的重要途径,以更完善的防治体系和更丰富的建设内容,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洁净的水源和舒适的休闲场所.文章以苏家岗小流域为例,针对不同的分区优化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为实现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今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主要方向。本文以江西省莲花县巨源小流域为例,对传统小流域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在传统小流域措施体系上进行了拓展,更能适应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要求,为同类型区域小流域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2023,(6):111-113+122
水土流失治理已经成为各地区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结合永丰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思路与方法,总结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的实施要点,并对其保障措施以及效益展开分析。根据永丰县的经验可知,当地所采取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对于其他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空间技术开发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为北京市的市级、区县级水土保持管理部门服务。系统按照硬件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的总体架构开发,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库,可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数据的空间查询与展示、项目档案资料的系统管理和工程实施进度监管等功能,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2006年,水利部确定河南省郑州新郑市黄水河、三门峡义马市董沟、信阳平桥区震雷山、洛阳偃师市北邙四条小流域作为水利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与要求,依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原则,组织编制了试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工程投资来源及组织实施措施等相关事项,确定了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连续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评价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验收及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野外调查与监测、“3S”技术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鄂西北箭流铺小流域2016年生态清洁程度开展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箭流铺小流域的生态清洁程度评价等级为“较清洁”,河沟道水生植物多样性、小流域出口水环境质量、水土保持率、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指标评分较低是影响箭流铺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的主要原因;采用水土保持率和F值评分法分别替换原评价方法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和单因子评价法能够增加方法的科学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可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开展小流域生态清洁程度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流域治理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实现安全供水的重要途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能使流域内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使沟道基本保持自然生态状态,行洪安全,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控制在生态承载能力之内,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台沟清洁型小流域的成功起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县多条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开展,经过建设,使后续开展的清洁型小流域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流域清洁、人居舒适,让清洁型小流域得到广泛推广,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小流域治理的新境界,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总结近年来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的实践和经验,初步构建浙江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流域内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本途径。如何科学合理地做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防止造价失控,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新生事物,其管理模式、规划方案与传统的水保理念存在着很大区别。目前,由于人们意识滞后,治理与管理脱节是影响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的主要瓶颈所在。因此,只有加大宣传、转变观念,提高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创新意识,加强对所建设清洁小流域的管护结合,才能促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毕勇刚 《中国水利》2014,(10):13-15
<正>2003年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问题凸现。水土保持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北京市水务局转变观念,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立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工作思路和理念,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五同步"治理,采取21项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乔殿新 《中国水利》2023,(23):38-41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创新和发展,是小流域科学治理新模式。近年,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对生态清洁小流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梳理总结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发展历程、建设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内涵特征、外延拓展、功能分析、特性分析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属性特点,从国家要求、人民需求、水保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更高追求,正是现阶段生态清洁小流域所能发挥的功能和实现的目标,相较之下,传统小流域治理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选取某小流域生态建设实践案例,分析探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强调以小流域为单元,水源保护为核心,采取工程、林草和耕作等三大综合措施,形成生态修复保护防线,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一步梳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阶段特点,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探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技术路线及其可行途径,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全面脱贫,共建小康社会,在此背景下,结合水利部门通知精神,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后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开始得以逐步落实。从实施目标与设计的角度对后阳生态情节型小流域项目进行论述,拟促进小流域项目建设,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些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水生态的影响与破坏较为严重,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环保意识的增加,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水土流失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小流域中比较常见,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与影响,在小流域水土保持与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比较常见。水土保持技术的实施与开展,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了解水土流失现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措施。目前在应用中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技术措施是比较常用的三种方法,对提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要做好三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质量与细节控制,确保应用效果,能让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的同时,为其它类似小流域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广东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具体分析了此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和周边环境,确定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思路,提出了基于水源保护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布局,然后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后,此小流域周围林草覆盖率、木材积蓄量、果品产量明显提高,小流域周边每年蓄水能力显著提升,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