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其中区域能评制度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旨在通过区域能评实现区域内行业分类管理,以简化建设项目节能审查环节,提高审批效率。部分地区“十三五”期间已对区域能评工作进行试点实施,这为“十四五”期间推广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区域能评工作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本文针对区域能评制度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在“双碳”目标下,应结合新形势与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区域能评制度的观点,并给出精准分类管理、衔接能耗“双控”指标、对接“双碳”目标、优化用能结构等具体的建议,为实现能源“双控”和“双碳”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2.
引言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第44号令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审查办法》),明确提出将项目的能源消费量和能效水平是否满足本地区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要求,列为节能评审和节能审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项目能源消费增量对所在地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影响(m值)和增加值能耗对所在地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影响(n值),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审和审查阶段,判断对当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影响的重要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分析,包括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和项目新增能耗对当地能耗指标的影响分析,也就是m、n值的影响分析,同行们都做了许多研究。在国家逐步提倡建立能源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机制的背景下,对此做进一步研究非常必要。关于m、n值的影响分析,国家节能中心提出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省市、地市)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在指导节能评估(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4.
在金球努力实现"绿色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立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实现经济低碳发展.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就,但是与实现"3060"双碳目标要求还存在差距,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影...  相似文献   

5.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就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了庄严承诺.随后,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向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发展.高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对其建设逻辑的理性审视、对其建设困境的现实思考和对其破解之路的有益探索。"双一流"建设应以中国特色、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逻辑起点。当前的"双一流"建设出现过度的考核绩效化、学科建设同质化和过度的看重"身份"的问题,为完成"双一流"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在学科评价制度、学科建设制度和大学内部治理机制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对湘东地区4个村镇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将能源换算成等效电的统计方法,分析了4个村镇年均用能及能耗情况.调查及分析显示:当前村镇使用的能源种类主要为液化气、薪柴、电、木炭和蜂窝煤,不同的村镇,其能耗所占比例不一样,主要与当地的经济条件及地理位置相关;村镇能耗结构与住宅类型存在相关性,土坯住宅的主要能耗为薪柴,占能耗总量的72.3%,砖混住宅的主要能耗为蜂窝煤和液化气,分别占能耗总量的57.0%和20.7%,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主要能耗为液化气和蜂窝煤,分别占能耗总量的48.3%和31.5%;村镇住宅能源结构由低品位能源向高品位能源转变.当前农村用能结构不合理,建议制定可行的农村建筑节能战略,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综合能源服务运营机制进行研究,讨论了综合能源服务的意义,分析了综合能源服务利益相关方的作用,提出了政府主导、综合优化、能源协同、服务优质的综合能源服务运营机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双碳”目标下,中国进入节能减排、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新时期,绿色品牌创建与推广成为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绿色品牌创建与推广过程中存在理念相对薄弱、包装发展相对滞后、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与宣传推广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不仅绿色品牌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而且影响了“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品牌的发展,一方面,应从提高绿色品牌意识、注重绿色品牌包装与提升绿色品牌科技含量入手优化绿色品牌创建机制;另一方面,应实行开发绿色品牌销售渠道、健全绿色品牌营销网络和信用机制的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0》《上海市统计年鉴2020》,以上海市2019年实际碳排放总量220.4×106t削减10%作为碳约束目标,运用碳夹点方法求解上海市在全局和各部门碳约束下的清洁能源最小需求量,对两种情景下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分配。结果表明:两种情景下,上海市清洁能源最小需求量均为88.7×1016J;在产业部门碳约束下,清洁能源分配给第三产业的比例为53.9%,远高于第二产业和生活消费部门,第三产业对清洁能源的容纳率最高。建议上海市应推进能源技术改革,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进一步确立以金融业、信息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优势地位,逐步削减第二产业规模,将其打造成"小而精"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碳市场的建立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碳市场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故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能有效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能源消费规模、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在行政干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该政策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促进作用越强。基于此,建议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治污投入,正确处理政府和碳市场的关系,最大化政府干预在碳市场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政策背景下,社会进一步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实行。作为可以有效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的区域综合系统,需要在考虑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情况下保证系统经济低碳运行。结合绿色证书交易机制,提出了一种计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以系统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绿色证书交易、碳排放等因素,构建了包含电、热、冷负荷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场景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绿证交易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可有效提高系统总收益且兼顾了环境效益,为系统的经济低碳运行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阐明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基本特征和优势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机制和"双证书"制度等方面,分析其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启示,以期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20年中国低碳能源中期目标解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关联能源强度ε与碳强度κ的一个新的能源经济参数—能源碳强度ω;并用以核算、澄清了中国政府宣布的2020年"节能(降低ε)"与"减排(CO2)"两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估算出了到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为41亿吨标煤、人均2.93吨标煤、能源弹性系数0.5,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76亿吨、占世界24.7%的目标数据;指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最重要途径:除快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和煤的CCS利用外,就是产业转型和发展天然气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大幅度提高能效.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节能减排宏伟目标,建筑领域"开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流"—建筑本体节能是实现零碳化的两条主要路径。当今,建筑保温隔热等传统节能技术得到了充足发展,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挖掘潜力也已非常有限,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零常规能源运行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推动能源与交通绿色融合发展是两个领域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深入阐述能源与交通绿色融合发展的必要性,系统梳理了行业间政策机制未打通、市场竞争力不足、技术标准不健全等现实问题,思考涵盖公路、水运、轨道、城市交通等多场景的能源与交通融合典型应用模式,进一步从政策机制、关键装备、技术标准、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建议,为能源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电力系统清洁低碳转型任务重大且艰巨。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约为98亿吨,其中电力行业约39亿吨。可见,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是主战场之一。“作为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电网力争当好主力、打好先锋。2021年3月,国家电网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努力当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8.
正面对"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节能减排宏伟目标,建筑领域"开源"—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流"—建筑本体节能是实现零碳化的两条主要路径。当今,建筑保温隔热等传统节能技术得到了充足发展,在降低建筑能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挖掘潜力也已非常有限。在建筑中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建筑零常规能源运行的突破口,是建筑领域早日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以此为背景,为了给从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的科研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特组织本专刊,主要征集建筑科学、暖通空调、建筑设计等相关学科关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高效利用"原理、方法与技术类原创性科研论文,望广大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3060"双碳能源战略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为西部地区探索碳中和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碳排放,在碳约束下,水利工程应规划与部署减碳方案.南水北调作为世界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东线和中线工程一期方案已实施,西线工程的方案尚在论证与优化中.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例,提出将能源与水利结合的...  相似文献   

20.
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背景下,电动汽车的推广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为研究电动汽车对碳排放的影响,首先分析电动汽车规模、区域能源构成及车网互动技术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根据清洁能源发展规律构建区域清洁能源发展路径;最后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考虑清洁化能源变化下,电动汽车入网对区域碳排放演化的动力学反馈模型.最后,以中国西南某城市的数据为例进行动力学演化仿真,其中以电动汽车的发展规模及清洁能源的发展路径为主要变量,分析多种场景下电动汽车入网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此外,还通过灵敏度试验验证电动汽车入网具有一定的碳减排效益.上述仿真结果表明,清洁能源的发展对碳减排的影响最显著,且电动汽车车网互动技术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