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特对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是对有机建筑的演绎及其72年在建筑园地耕耘的历程。纵观其数以百计的建筑物和方案图纸,十字平面原型始终贯穿在其建筑平面的演义中。该文旨在从十字形图形本身的几何特性出发,分析它作为建筑平面的特征,讨论十字形平面在赖特有机建筑思想设计策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的代表作之一,它凭借独特的外观及展览空间而闻名于建筑界。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几何母题运用、空间塑造与构建、现代主义建筑语汇重构、功能与形式结合四个方面展现了富有创造力的设计手法及高超的设计水平,同时对赖特"有机建筑"学说进行了深刻诠释。其建筑设计手法及蕴含的建筑思想对当今多元化建筑实践及建筑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赪 《建筑》2013,(11):73-74
本文分析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征,对酒店装饰设计具有适用性的文化元素与装饰手法进行加工,使传统的装饰手法与装饰元素能够与现代酒店空间格局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在创造主体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装饰的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思维,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艺术生产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建构具有主导作用,正是源于这种主导作用,从而使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图形的艺术生产成为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5.
文章讨论了原地建筑新作长白山河谷度假屋项目的设计内涵。聚焦于该项目与天然元素、有机建筑思想、构图原则等各个方面的关联,结合原地建筑近期作品中强烈的建构特征,文章认为建筑师李冀逐渐开始形成个性化的设计路径,并且借用赖特所使用的"编织者"概念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华中建筑》2021,39(5)
叙事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故事意义的陈述,其本身就具有叙事性、意义传达的特征,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去叙述特定意义的叙事性设计是当代纪念性建筑传达其内在精神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解析叙事性设计的含义、建构其层次类型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各类型层次上叙事性在当代纪念性建筑中的应用与表达,对于完善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手法和理论水平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为 《建筑师》2014,(5):69-78
弗兰克·L·赖特在20世纪40~50年代以相同的螺旋形母题作为概念,设计了桃花源(Xanadu)画廊以及古根海姆(Guggenheim)博物馆。本文通过对两者共同的形式特征的分析,指出了赖特在其作品中显示出的现代"空间"意识。然而,赖特对于这种"空间"意识的建构方式,无论是在其理论还是实践中,都与同时代的先锋建筑师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篇文章试图对这些差异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以重新定位赖特在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8.
陈涛 《世界建筑导报》2006,(12):104-106
绍兴鉴湖高尔夫会所的建筑取向是在西班牙和中式之间.为了达到室内外的风格特征的完美契合,设计师在会所的室内设计中延续了建筑的设计风格,强调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以文化的多元性来创造空间的个性文化特征:借鉴大师的空间理念--赖特的草原别墅室内风格,结合巴厘岛的休闲文化和装饰艺术,塑造一个人性化的,具有历史沉淀感的空间,体现其新视觉的“中间“味道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2)
文章以传统装饰中的藻井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其丰富的图案和色彩特征,了解其背后浓厚的民族性和艺术性,分析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应用在现代设计中,提出现代设计要创造性地传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并试图寻找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10.
汤凤龙 《建筑师》2011,(3):48-57
赖特的草原住宅是现代建筑中最经典的部分之一.人们一直津津乐道其自由飘逸的形式和流动的空间,却很少注意到它与上述特质对立的内涵,即那种贯穿赖特—生建构探索的”几何建构”[1]法则.作者通过对草原住宅的深入剖解,试图将其宏观组构和结构中的这种“万变不离其衷“的基因揭示和呈现出来.这些法则同时也天衣无缝地将形式、空间及建构细...  相似文献   

11.
马金凤 《华中建筑》2005,23(5):44-45
建构理论的代表人物——弗兰普顿认为建筑具有本质上的建构性。该文对其所提到的散普尔与赖特的实践进行分析,试图从材料与艺术表达的实践分析对建构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赖特的有机思想是指空间的关联性、形式的目的在于建构空间的交流并与自然环境的整合;而德国贺林的有机理论意旨机能的有机体。两位建筑师的理论与实践解释了有机建筑的实质——在艺术和建筑的领域中,有机的创作并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原则。该文探讨了赖特和贺林的有机建筑思想和建筑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有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3.
魏丽丽 《建筑师》2005,(5):61-66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赖特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地位存在两种不同认识。主流观点认同赖特属于现代建筑派。由于赖特一生建筑创作数量巨大、风格多变,职业生涯漫长,建筑理论独树一帜,的确很难与之以确切定位。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赖特的诸多文献资料,在背景、建筑创作手法、城市规划及思想理论等几方面比较了赖特与欧洲现代建筑先驱的区别,对赖特与现代建筑运动的关系提出了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见解即赖特不属于现代建筑派。此观点意不在于将赖特逐出现代建筑运动,而是着意指出赖特成功的深层原因,希望给现代的建筑创作和建筑师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流水别墅审美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详细地介绍了流水别墅建造的历史背景,从流水别墅的空间设计、形体设计、细部装饰和色彩处理、光和影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流水别墅审美浅析,从而更好地认识赖特的建筑观、艺术观和有机建筑观.  相似文献   

15.
赖特的建筑深受亚洲哲学与日本文化的熏陶,身为日本建筑师的隈研吾对赖特的建筑思想自然十分熟悉和赞同。赖特宣扬有机建筑观念对隈研吾有着很深的触动;他的织理性建构方法也在隈研吾的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本文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继承赖特的建筑思想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赖特对隈研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装饰设计手法本身包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手法能为现代建筑增添一种文化多元性的生机。本文就对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如何运用传统手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喻梦哲  张陆 《建筑学报》2022,(S1):206-212
梳理黄河晋陕豫沿线神祠建筑中的一类特殊现象,即以琉璃楼阁模型充当屋脊装饰的做法,通过分析其造型特征、组合方式、变形倾向,揭示了此类以“模型”为母题的装饰手法的空间意图、文化背景与设计程序,以期引发对黄河中游地区神祠建筑装饰旨趣的开放思考。  相似文献   

18.
涂烨 《福建建设科技》2023,(2):13-14+19
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建筑装饰作为建造者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地域性与文化属性。文章以闽中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为核心,通过实地调研,从装饰部位、材料、手法等方面分析其工艺特点,从装饰题材方面研究其文化内涵,以期为相关设计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秦云  肖君 《江西建材》2006,(2):34-36
装饰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建筑风格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中国古代的装饰手法锻造了中国古建筑富有特征的外观,更让建筑艺术具有了思想内涵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20.
于矛  冯天舒 《新建筑》2011,(4):104-107
分析了瑞士建筑师组合赫尔佐格和德穆隆的几项大型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建构手法。重点关注其在处理新旧结构、材料之间关系的开放态度以及建构理念,并论述了其改造设计中的建构手法对于建筑更新改造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