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废弃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当前各级政府财政对于矿山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亟须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打开了大门。通过在江西省某县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不同修复方式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运行及收益模式,为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废弃露天矿山在历史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质灾害危害、地形地貌景观和植被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本文以秦岭南麓废弃露天矿山——宁陕县寸儿坝花岗岩矿为例,针对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因地制宜提出修复治理方案及措施,以期解决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系效益共赢,为秦岭南麓类似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实现绿色发展过程中,实现碳中和是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象征.露天废弃矿山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修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对我国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大危害.要坚持碳中和视角,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露天废弃矿山的修复与治理.探究了碳中和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价值,分析了当下露天废弃矿山修复中存...  相似文献   

4.
鄂东大别山地区因石材矿产资源开发形成许多废弃露天石材矿山,引发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做好新时期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沿线的废弃露天石材矿山为例,提出要创新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修复技术;建议在实施常规复绿工程基础上,全域统筹规划适宜的园林景观工程和康养休闲工程等.这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郑州市矿区为例,结合无人机遥感调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技术,明确了研究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即当前矿山土地资源破坏总面积约为19 105 000 m2,仅有9%的土地资源完成了生态修复。经过治理的矿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6.6 g/kg,植被资源覆盖度为25.07%,空气达标率为80%,区地上地下水资源均呈现出匮乏状态。当前矿山生态修复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现状,从土地资源、土壤适宜性、水资源分布、植被资源覆盖、水土流失、空气质量等方面出发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保障相关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修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废弃矿区林草覆盖率,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研究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施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图斑数14个,图斑总面积85.96 hm2。基于此,研究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为坡顶或坡面上的悬挂岩块、松动岩石进行清除,边坡整理,清理危岩体和采坑回填。然后分析了各个工程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研究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展黄河中游地区神木市重要生产煤矿山土壤环境调查,借助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仅Ni元素变异系数在50%以上,Cd、Hg、Ni元素平均值分别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与陕西土壤背景值,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标准值;研究区Hg、Cd、Cu、Pb、Cr、Zn元素分布基本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②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依次为Hg>Cd>Pb>Cr>Zn>As>Ni,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Hg>Cd>As>Cu>Pb>Ni>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危害,除Hg、Cd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危害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贯彻落实生产、在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废弃矿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某废弃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废弃矿山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超过了1 mm,养分不充分,pH值呈碱性,且存在镉元素和铁元素污染问题。基于挂网种植技术对废弃矿山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排土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该项技术长时间实践,可以逐渐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利用不同植物分析了其对尾矿库中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发现蜈蚣草、银合欢、紫穗槐对镉元素的富集作用比较显著,蜈蚣草、鸡冠花对铁元素的富集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废弃露天矿坑的存在,给水资源、土地资源、地面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安全带来了威胁,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已刻不容缓。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国内外废弃露天矿坑生态修复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列举了典型案例,并总结归纳了生态修复方式的进展阶段和重要性。然而,不管以何种方式修复,研究认为:确保边坡稳定、恢复水土健康、选取适宜植被、3S技术的应用和景观生态学的运用这5个方面是生态修复的基础和保障,而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资本的加入、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理念的借鉴和生态银行的建立,必将加速废弃露天矿坑生态修复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保护生态环境,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文通过采用台阶式降坡卸荷的方式治理海南某废弃露天矿山,并设置防护网、安全警示牌等防护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利用矿山的特点,植树种草,设置鱼塘,美化环境,达到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综合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洛阳市龙门山生态修复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龙门石窟景区东,近年来矿山开采活动,对龙门山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洛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对含水层影响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6.47hm2,次重点防治区9.73hm2,一般防治区面积20.15hm2,针对评价成果研究区采用“坡面危岩清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挡土墙+截排水渠+植被重建”等修复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和使用,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对我国的土地和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生态产生了消极影响,由此,对于矿产资源过度挖掘所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绥化市废弃矿山为例,对绥化市的废弃矿山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一一记录并整理出来,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废弃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的相关建议,以此供相关单位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为指导,针对陕西省黄河流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未来需求,以合阳县黄河西岸废弃露天矿山为新型产业承载地,通过"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生态产业"等措施,实现矿区生态环境再造与产业再生,打造美丽田园,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矿山生态修复是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本文面向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环境治理需求,从矿山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环保督察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管缺位、无序开采、尾矿库/尾矿渣处置不当、废水排放不达标、土壤污染评估缺失等。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矿山生态修复责任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导致矿山生态问题频出;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足,导致矿山生态修复形式多追求短平快的景观修复工程,对于重金属和酸性废水等污染物缺乏科学的防治方式。最后,从健全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完善矿山修复规范和标准、坚持“以废治废”的生态修复思路三个角度给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黄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露天开采矿山众多,存在大量亟待生态修复治理的边坡。根据边坡的岩体岩性、岩体结构类型、坡度、坡向、坡高的组合关系,将黄石地区的露天矿山边坡划分为难治理型、较难治理型、较易治理型、易治理型四类,指出岩质、整体状和块状结构、陡坡及以上、顺层坡、高及超高边坡的生态修复难度较大。露天矿山边坡的类型及生态修复难易程度不同,应本着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施工便利性原则,因地制宜地制订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以达到修复效果和经济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张先昂 《现代矿业》2020,36(10):228
为了盘活全国因矿山开采而挖损、压占、塌陷的约3.6万km2土地,针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对矿山生态修复的概念、生态修复思路及相关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质地形、景观视觉效果以及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可以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魏鹏  王大国  刘云  余晨  李甜 《金属矿山》2022,51(9):209-215
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家自然资源部、各省级自然资源厅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要对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进行生态修复。为探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其生态修复模式,在对四川省已经开展的近1 000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文件,阐述了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内涵,归纳了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采场边坡、采场底部平台及工业广场、排土场等主要生态修复模式,总结了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经典案例,剖析了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修复图斑范围、修复方向不准确,耕地概念不清楚,重地灾治理、轻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布置不合理等问题,以期为今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是矿山综合治理与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实现效益评价的基础,评价指标的选取是本项研究的关键。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特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评价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效益评价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结合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区域生态及社会经济特征,设计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类别;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融入综合效益评价,分类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探索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强化企业盈利、生态补偿、示范引领、景观美学等指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京津冀北部水源涵养重要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效益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开发和城市建设带来的废弃矿山多存在地灾隐患、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等问题,亟待生态修复与再利用。在生态文明时代,矿山生态修复更加强调统筹空间要素的系统评估和治理。为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以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国土空间矿山生态修复规划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以南宁市大都市区为例,基于矿山生态系统综合评估,以重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目的,构建了集"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规划体系。通过划定矿山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开发程度,预判土地资源供应能力,并采取需求、供给相匹配的方式,确定各类废弃矿山的修复目的,分类提出多种生态修复策略,以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再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众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融资模式,在分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不同阶段成本支出和收益过程的基础上,概述了传统融资工具——贷款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优势和注意事项,介绍了可用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多元化融资工具的各自特点、相关性和资金来源,阐述了融资问题和协调问题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资的限制,提出了发挥政府决定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当地民众共同参与等促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