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了资源型城市的3E1T系统,包括能源、经济、环境和技术四个子系统。用耦合模型测算了2006-2015年攀枝花市的3E1T系统的协调度,并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该系统2016-2020年的耦合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攀枝花市的3E1T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朝着耦合协调的方向发展,但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2)攀枝花的能源子系统发展极不稳定,制约了整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3)攀枝花市的经济和环境子系统发展较好,技术子系统的发展速度有待提升。3E1T系统耦合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需要能源、经济、环境和技术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2.
区域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耦合协调度引入煤炭产业这一微观研究领域,以山西省为例,建立煤炭产业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煤炭产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多维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煤炭产业ER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处于0. 3852~0. 5228的濒临失调状态,并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循环。经济、资源、环境二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之间,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间的矛盾是制约煤炭产业整体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评价值,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渡,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4.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均衡发展是能源类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耦合系统理论,构建了能源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EES)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框架,并分别建立了经济、环境、社会三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绩效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作为衡量企业三重绩效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判断依据。以中石油2007—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协调发展水平,以验证耦合系统理论应用于三重绩效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发现:期间中石油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在0.6~0.8范围内平稳波动,处于中等协调等级,企业协调发展程度较好,但近年来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三重绩效之间存在相互钳制关系,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提升会使经济绩效提升,经济绩效的波动进而显著影响企业综合绩效,因此经济绩效仍是一个企业三重绩效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5.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均衡发展是能源类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耦合系统理论,构建了能源企业的经济-环境-社会(EES)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框架,并分别建立了经济、环境、社会三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根据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绩效的耦合作用提出了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作为衡量企业三重绩效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判断依据。以中石油2007—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协调发展水平,以验证耦合系统理论应用于三重绩效评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研究发现:期间中石油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在0.6~0.8范围内平稳波动,处于中等协调等级,企业协调发展程度较好,但近年来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趋势;三重绩效之间存在相互钳制关系,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提升会使经济绩效提升,经济绩效的波动进而显著影响企业综合绩效,因此经济绩效仍是一个企业三重绩效协调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以矿区循环经济为基础,基于产业共生的角度对矿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测算系统协调度水平。测算了准能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并进行分析,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该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发展阶段建设重点及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准能集团所属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处于第二阶段,验证了发展产业共生模式、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理技术对提高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水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念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黑龙江省及所属城市为例,构建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7—2018年黑龙江省及各地市的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以此为基础,以耦合协调度为别解释变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为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各地市的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等级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经济系统指标回归系数高于生态环境系统回归系数,正向指标对耦合协调度提升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指标的影响程度。需要完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因地适宜实施激励型环境规制,注重两种规制手段“关联效应”和合理规划经济发展结构,实现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对于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应用到钢铁行业,首先构建资源-环境-经济(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TOPSIS法计算中国钢铁行业2000~2018年资源-环境-经济系统以及各子系统的评价值,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对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铁行业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呈现平稳-上升-平稳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过渡,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能源、粮食作为3大重要资源,其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利用耦合模型度量 W-E-F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将其与水-能源、水-粮食和能源-粮食系统对比分析,并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W-E-F系统2018—2027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2—2017年我国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度平均为高水平耦合;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协调经历了过渡、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阶段,并在2018—2027年将保持优质协调,但能源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水资源与粮食,因此,需加强能源的开发利用率,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出现颓势,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本文以城市转型途径中的产业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距离协调度模型对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总结相关文献建立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产业发展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计算。最后,以黄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对黄石市多个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测算,根据结果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关于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构建了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为切入点,把指标评价体系分为经济水平、能源水平与环境水平3个指标层次,每个指标层次下又有若干指标,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完善的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准确评价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国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对新疆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新疆煤炭生产基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疆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新疆的经济发展、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分析,并从优化经济系统、建立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煤炭工业的排污收费和交易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新疆煤炭煤炭资源开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2019年的数据,构建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高度耦合协调,煤炭产业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省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倒"U"型,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稳定性有待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山西省煤炭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参考,以期提升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于转型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原因,导致矿业城镇在转型期间生产、生活、生态系统发展不协调,转型受阻。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9—2018年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三生"系统协调度,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门头沟区"三生"系统综合评分呈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生产系统较生活系统、生态系统提升明显;生产系统、生活系统、生态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由2009—2013年的失调阶段发展为2014—2018年的低级协调阶段;影响门头沟区"三生"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处于动态变化中,首位要素层障碍因子由产业结构变为科技教育,前三位的指标层障碍因子由采矿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绿地面积和科教支出比重变为环保支出比重、就业率和万人拥有教师数。研究结果为促进门头沟区"三生"系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煤与瓦斯共采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煤与瓦斯共采基础理论体系的现状,提出经济预评价、安全评价、共采效果3部分建立煤与瓦斯共采评价系统,并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煤与瓦斯共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将模糊层次法(FAHP)与层次分析法(AHP)组合赋权,将专家的主观经验与目标区指标客观反映相结合,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沙曲矿煤与瓦斯共采进行综合评价。在共采系统各部分的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函数量化煤炭开采与瓦斯抽采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沙曲矿24207工作面煤炭开采子系统和瓦斯抽采子系统初级协调有序,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对区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依据对人口安全发展内涵的认识与理解,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协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新疆人口安全发展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00—2008年,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值及协调度虽然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及协调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能源互联微网系统的多能源协调优化调度的问题,结合双层规划理论分析建模。以多能源间能量转化关系为上层决策控制基础,建立微网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模型,以电能子系统、热能子系统、气能子系统的运行计划为下层决策变量,构建各能源子系统最优运行经济优化指标。在模型求解方面,结合改进指标的多目标蚁群算法求解双层目标优化模型。通过算例结果可表明,所建立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适用于多能源类型的协调互补问题,充分发挥出微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借鉴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建立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指标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实例评价分析陕西省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世鹏 《资源与产业》2010,12(Z1):125-129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借鉴相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计算模型,建立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指标体系。根据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实例评价分析陕西省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究浙江省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预测两者的耦合协调趋势,为实现浙江省科技绿色发展、水资源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参考。基于2010—2019年浙江省11个城市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相关数据,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权重,分别计算科技创新系统和水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并分析其变化情况。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并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最后采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未来6年的协调度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2019年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系统发展水平分别为0.398 1和0.458 7,年均增速分别为14.62%和3.94%,相比水资源环境,科技创新总体水平更低,但其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两个系统均存在地区差异;2)11个城市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表现出上升态势,浙江省整体耦合协调度由从0.411 3上升至0.636 8,2010—2013年为濒临失调,2014—2017年为勉强协调,2018—2019年实现初级协调;预测结果显示6年后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系统处于良好协调阶段,但年均增速放缓,由4.98%下降至4.58%;3)浙江省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而且在未来6年内未发生显著变化。2010—2019年浙江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优化水资源环境,促进了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但11个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差异,未来科技创新和水资源环境仍将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提出了增强科技创新和改善水资源环境、预防未来耦合协调度增速放缓、缩小地区差异等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与水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