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冷藏鲈鱼贮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获得鲈鱼贮藏末期的特定菌落,结合感官分析确定所筛菌株中的优势腐败菌。通过多次划线分离获得纯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传统生理生化试验与16S rDNA技术,确定所筛菌株属种,并将所鉴定的优势腐败菌接种至无菌鲈鱼样品上,在4℃条件下贮藏,测定不同贮藏时间段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菌落总数,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得出,筛选获得的5株菌株中,有假单胞菌属P1(WCS374)1株,草莓假单胞菌P2(P121)与P3(B-727)2株、希瓦式菌属S1与S2(OS185)2株。其致腐能力排序为S1S2P2P3P1,其中腐败希瓦式菌属细菌S1的致腐能力最强。由产量因子分析表明,草莓假单胞菌P2的致腐能力强于一般假单胞菌属细菌P1与P3。经综合比较,鲈鱼鱼肉中希瓦式菌属细菌的致腐能力强于假单胞菌属细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卵形鲳鲹冷藏末期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采用传统选择性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对卵形鲳鲹4℃贮藏期间腐败菌分别进行分离纯化、菌相分析及菌属确定,并以腐败物质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了贮藏末期优势菌的致腐能力。结果得出,卵形鲳鲹4℃贮藏过程中共分离纯化出16株细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株,革兰氏阳性菌6株,其分属6个菌属。贮藏初期(0 d)时菌相丰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均有出现;中期(3 d)菌群种类有所减少,以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所占比例较高,后期(6 d)种类进一步减少,只有3株菌占较高,分别是2号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48%)、5号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26.6%)与16号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 19.4%);致腐能力由高至低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 > 奥奈达希瓦氏菌 > 霍氏肠杆菌,其中腐败希瓦式菌致腐能力显著强于另两株菌;综合贮藏末期所占比例及致腐能力结果,最终确定腐败希瓦氏菌为4℃贮藏下卵形鲳鲹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3.
分离鉴定冰鲜银鲳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的大小。通过传统平板分离纯化方法,从腐败菌的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部分序列鉴定来确定其菌属。将分离得到的腐败菌株转接至灭菌鲳鱼肉中,通过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增长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值,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CFU)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分离筛选得到4株优势腐败菌,其致腐能力1号3号2号4号,经过鉴定1号菌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2号菌为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3号菌Shewanella sp,4号菌为Microbacterium oxydans。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为分析大口黑鲈鱼片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和确定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以新鲜鲈鱼为原料,通过测定鲈鱼肉的质构特性、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和K值等指标,对冷藏过程中鱼片的品质和优势腐败菌及其致腐能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16S rRNA序列鉴定分析各腐败菌的种属。质构特性、菌落总数、TVB-N 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K值等品质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鱼片的弹力、咀嚼性和胶着性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菌落总数逐渐增长;TVB-N在贮藏前7 d变化不大,在第7 d后急速上升;K值在第7 d时超过了60%,达到了初期腐败。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获得鲈鱼腐败期的特定菌落,结合菌落形态观察、16S rDNA与革兰氏染色技术,确定所属菌株属种,并评价各菌株的致腐能力。筛选出T2、C1和C2 三3株菌为4℃贮藏鲈鱼片的疑似优势腐败菌。16S rDNA鉴定这3株菌分别为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普罗维登斯菌。根据接种这3三株腐败菌的大口黑鲈鱼片的TVB-N产量因子(YTVB-N/cfu)的评价结果,确定这三3株菌的致腐能力为假单胞菌>希瓦氏菌>普罗维登斯菌。假单胞菌为4℃贮藏的鲈鱼片腐败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5.
冷却猪肉优势腐败菌分离鉴定及致腐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鉴定冷却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并测定其致腐能力,以研究冷却肉腐败机理。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和感官评定方法,从变质冷却猪肉中分离筛选出优势腐败菌并鉴定到种。再将各优势腐败菌接种到灭菌肉块上,4℃贮藏下定期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并以TVB-N产量因子(YTVB-N)衡量各腐败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经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和肉样感官评定共筛选得到5株优势腐败菌即P3、PS1、J4、P5和S5,分别鉴定为Acinetobacter guillouiae、Pseudomonas koreensis、Bacillus fusiformis、Enterobacter cloacae和Brochothrixthermosphacta。进一步研究其腐败特性发现,4℃贮藏时接种优势腐败菌的肉样在第7天已明显腐败。PS1的TVB-N和YTVB-N明显高于其他菌株。研究表明,从冷却猪肉分离鉴定出的优势腐败菌中,PS1导致冷却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分析鉴定了凡纳滨对虾0℃与20℃贮藏条件下的菌相组成与优势腐败菌,并对优势腐败菌16SrDNA、生长动力学、致腐能力与菌落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与20℃贮藏条件下,对虾优势腐败菌分别是希瓦氏菌(30%)、不动杆菌(16.7%)与希瓦氏菌(46.5%)、发光杆菌(17.7%)。7℃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希瓦氏菌与不动杆菌菌悬液接种到无菌对虾上,结果显示接种希瓦氏菌的样品其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YTMA/CFU分别为12.44×10-9、6.193×10-10,而接种不动杆菌的样品其YTVB-N/CFU、YTMA/CFU分别为8.937×10-9、5.548×10-10。结果表明,7℃条件下,希瓦氏菌的致腐能力强于不动杆菌,希瓦氏菌在对虾腐败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其分析结果与对虾菌相组成的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优势腐败菌的不同接种方式对其冷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及致腐能力.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分别以单一和联合法接种到无菌整鱼上,依次分为荧光假单胞菌接种(P.fluore...  相似文献   

8.
解冻猪肉中优势腐败菌致腐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园园  董庆利  梁娜  熊成 《食品科学》2011,32(5):123-127
将解冻猪肉中的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属、热死环丝菌和肠杆菌科)接种到灭菌肉上研究其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腐败的特点。在贮藏期间每天进行感官评价,测定各腐败菌的菌落数(CFU)、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值,并以产生腐臭味时的TVB-N产量因子Y(TVB-N/CFU)作为各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至贮藏期第5天时解冻猪肉已产生强烈的腐臭味,热死环丝菌菌数在4、0℃和-5℃贮藏时分别达11.28lg(CFU/g)、9.63lg(CFU/g)和6.62lg(CFU/g),而相应的TVB-N值分别达14.92、14.50mg/100g和9.10mg/100g;与之类似,假单胞菌属菌数4、0℃和-5℃贮藏时分别达9.46lg(CFU/g)、8.87lg(CFU/g)和5.37lg(CFU/g),TVB-N值分别达21.59、14.49mg/100g和8.97mg/100g。研究表明热死环丝菌和假单胞菌属导致解冻猪肉腐败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能力,从贮藏末期的鱼肉中分离出7种腐败菌,分析接种7种腐败菌的鱼肉样品的菌落总数值(TVC)、总挥发性盐基氮值(TNB-N)和挥发性成分组成。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株的鱼肉样品间的TVC值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魏氏假单胞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麦芽糖肉食杆菌在贮藏末期增长缓慢;接种液化沙雷氏菌、软体气单胞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的TNB-N值增幅较快,与初始时相比分别增加了7.31%,4.92%,7.03%,而对照组仅增加0.98%。产量因子结果显示: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是真空包装大黄鱼贮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其末期值高达46.58 × 10-8 mg TVB-N/CFU,其次是液化沙雷氏菌和软体气单胞菌。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共鉴定出8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对照组主要产生醚类、醇类、烯类、噻唑类物质。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在7种腐败菌作用下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酮类、烃类以及含氮含硫类化合物,接种不同菌种后鱼块的气味物质种类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接菌鱼块会产生其特有的风味物质。本研究为后期进一步探究贮藏大黄鱼的腐败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娜  谢晶  梅俊 《中国食品学报》2024,24(1):407-417
水产品在贮藏期间呈特定的微生物演替规律,其中优势腐败菌在贮藏后期占据数量优势,且致腐败能力强,是导致水产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本文在概述水产品贮藏期间微生物演替规律的基础上,介绍水产品中常见的优势腐败菌类型、生物膜形成及致腐机制,其中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胞外酶的分泌是水产品中优势腐败菌的重要致腐要素。同时,本文从肌原纤维蛋白降解、核苷酸关联产物代谢、脂质氧化角度出发,阐述优势腐败菌的致腐败路径,提出未来可从分子水平、全基因组序列层面建立编码基因表达-优势腐败菌-水产品品质特性间的内在调控机制,特别是混合优势腐败菌的致腐机制。同时建议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构建优势腐败菌的代谢路径,关注不同代谢路径间的交互作用,为揭示水产品腐败机理、靶向抑制腐败菌以及采取有效的保鲜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鲣鱼中优势腐败产胺菌的种类,从冷藏的鲣鱼中筛选出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通过16S rDNA分子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将鉴定出的优势腐败产胺菌接种至无菌鱼肉中4 ℃条件下贮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变化,以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分析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对鲣鱼的致腐能力,并通过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比较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的产胺能力。结果表明:在贮藏8 d后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组的菌落总数分别达到8.36、8.27和8.13 lg CFU/g,TVB-N值分别为28.21、30.30和31.29 mg/100 g,3种优势腐败产胺菌对鲣鱼的致腐能力大小为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接种荧光假单胞菌组、弗式柠檬酸杆菌组和嗜水气单胞菌组的组胺含量分别为196.23、83.43和261.22 mg/kg,3组样品中总生物胺含量为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综合比较得出,嗜水气单胞菌对4 ℃冷藏鲣鱼致腐产胺能力最强,本研究增加对冷藏鲣鱼中优势腐败产胺菌种类的了解并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冷藏金枪鱼优势腐败菌致腐败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冷藏金枪鱼货架期终点筛选、纯化、鉴定所得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spp.)和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接种优势腐败菌的冷藏 金枪鱼中各腐败微生物生长动态以及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生物 胺含量的变化,以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物质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评价标准,分析评价冷藏金枪鱼优势腐败菌假 单胞、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致腐败能力。结果表明:4 ℃冷藏金枪鱼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生 长曲线拟合效果最好的方程分别为修正Gompertz模型、Baranyi-Roberts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所得生长动力学 参数发现,冷藏金枪鱼中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生长延滞时间和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10.85、83.93、 79.11 h和0.045 7、0.182 9、0.111 1 h-1;接种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冷藏金枪鱼感官货架期分别为 96、108 h和105 h,此时TVB-N含量分别为27.32、22.80 mg/100 g和24.85 mg/100 g;分析冷藏过程中金枪鱼生物胺 变化情况发现,假单胞菌产生物胺能力强于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贮藏96 h时接种假单胞菌组的生物胺指数已达 155.84,超过规定阈值100;冷藏金枪鱼致腐败能力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热死环丝菌的产量因子 YTVB-N/CFU分别为7.36×10-8、1.85×10-8 mg TVB-N/CFU和5.07×10-8 mg TVB-N/CFU,研究表明4 ℃冷藏金枪鱼贮 藏过程中假单胞菌致腐败能力较强,其次为热死环丝菌和不动杆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加州鲈的优势腐败菌,采用16S r DNA基因测序手段进行腐败菌的分离鉴定。以感官评价、pH、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及产量因子(YTVBN/cfu)为指标,对菌种的致腐能力进行系统评估。鉴定结果表明,加州鲈肉样中共分离9种菌,分属普罗维登斯菌属(Providencia),哈夫尼菌属(Hafnia),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巨球菌属(Megasphaera)。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种,革兰氏阴性菌6种。致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样品从高品质终点到达感官拒绝点仅需1.5 h;培养24 h,样品pH最高可达7.35±0.33,TVBN最大可达160.02±0.28 mg/100 g,产量因子YTVBN/cfu可达227.32±1.08(10~(-9) mg TVBN/cfu),显著高于其他菌种样品(p0.05)。综上所述,巴氏葡萄球菌具有极强的致腐能力和蛋白质分解能力,是加州鲈鱼肉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4.
特定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鲜切莲藕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分析了鲜切莲藕冷藏过程中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其冷藏8d后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离,并以细菌16SrDNA菌种鉴定的方法鉴定了4种优势腐败菌。结果表明:鲜切莲藕冷藏第8天时菌落总数达到4.17×10~5 CFU/g,进入腐败初期;冷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主要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相似文献   

15.
董文霞  王欣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11):139-145
冷藏秋刀鱼优势腐败菌的研究可为靶向抑菌,延长货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利用传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冷藏(4℃)秋刀鱼的菌相变化、分离与鉴定优势腐败菌并验证了其腐败能力。结果表明,秋刀鱼冷藏6 d后达到其货架期终点,冷藏过程中共分离、鉴定出13株细菌,革兰氏阳性菌7株,革兰氏阴性菌6株,分属7个菌属。根据各菌株在菌相中的比例变化及对灭菌鱼汁TVB-N值的影响,可以确定菌株13(肠杆菌),12(希瓦氏菌),7、9(不动杆菌)为冷藏秋刀鱼的优势腐败菌。各株优势腐败菌对秋刀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硫代巴比妥酸(the 2-2-thiobarbituric acid,TBA)的影响不同,12号菌株(希瓦氏菌)会加速样品TMA的产生,13号菌株(肠杆菌)对样品的TVB-N值影响最大,7号菌株(不动杆菌)则会促使样品的TBA值显著增大,9号菌株(不动杆菌)对以上各指标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证明所确定的4株菌对冷藏秋刀鱼具有较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40-145
为探究鲢鱼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对冷藏鲢鱼的致腐能力,以接种鲢鱼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无菌鲢鱼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其在4℃贮藏过程中的感官、TVB-N值、TMA值、电导率等新鲜度指标以及腐败菌的变化情况,并以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冷藏过程中鲢鱼腐败菌的腐败能力。研究表明,接种3种腐败菌的无菌鱼块腐败速度明显优于无菌对照组;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最强,荧光假单胞菌的YTMA/CFU较低。3种腐败菌都有一定的腐败能力,但在较高数量时才会出现明显的致腐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冷藏7 d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将鮰鱼于4℃无菌冷库中取肉后真空包装放置于4℃冰箱中储藏7 d,从腐败鱼肉中分离出3株细菌,编号x1-1、y1-1、y2-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种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均为兼性厌氧菌,通过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1-1与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9%;y1-1与维氏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79%;y2-1异嗜糖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8%。以上各项研究结果表明:x1-1为嗜水气单胞菌;y1-1为维氏气单胞菌;y2-1为异嗜糖气单胞菌。综上所述,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冷藏7 d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的种类,将鮰鱼于4℃无菌冷库中取肉后真空包装放置于4℃冰箱中储藏7 d,从腐败鱼肉中分离出3株细菌,编号x1-1、y1-1、y2-1,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种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且均为兼性厌氧菌,通过测序结果与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1-1与嗜水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9%;y1-1与维氏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79%;y2-1异嗜糖气单胞菌亲缘关系最近,达99.8%。以上各项研究结果表明:x1-1为嗜水气单胞菌;y1-1为维氏气单胞菌;y2-1为异嗜糖气单胞菌。综上所述,冷藏鮰鱼片中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优势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SOs)的致腐能力及其对水产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以小黄鱼为原料,通过接种优势腐败菌,测定其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菌落总数和挥发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变形杆菌属(Proteus hauseri)致腐能力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glacialipiscicola)相当,且强于普罗威斯登菌属(Providencia heimbachae);3种优势腐败菌作用下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烃类以及含氮含硫物,其中气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为吲哚、三甲胺、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S.glacialipiscicola产生的气味物质量最大,P.hauseri次之,P.heimbachae最少;优势腐败菌的产量因子与对应的含氮含硫挥发物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相关性研究进一步显示,吲哚、三甲胺、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含量与TVB-N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啤酒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啤酒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啤酒厂分离到31株啤酒腐败菌。对其进行了AP150CHL试剂条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并测定了这3l株菌的16SrDNA部分序列,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了比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31株啤酒腐败菌分属于5个种,部分腐败菌对啤酒风味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