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红托竹荪菌托黄酮的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与抗疲劳活性。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法纯化红托竹荪菌托黄酮。以树脂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对红托竹荪菌托黄酮的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研究红托竹荪菌托黄酮纯化前后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bitterhydrazine,DPPH)自由基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和对小鼠的抗疲劳效果。结果 红托竹荪菌托黄酮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吸附条件:上样液质量浓度1.2 mg/mL、上样液流速1.5 mL/min、上样液pH为5,上样液体积60 mL;解吸条件:乙醇浓度70%、洗脱流速1.5mL/min、洗脱液体积120mL,经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后,红托竹荪菌托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的纯度由14.16%提高到57.64%,对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16和0.78mg/mL;与粗提物相比,纯化后的黄酮提取物可明显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减少其运动后血清中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含量。结论 红托竹荪菌托黄酮经纯化后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和抗疲劳活性,对红托竹荪菌托黄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红托竹荪菌托中多糖的提取率,制备红托竹荪多糖泡腾片。该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功率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 设计,优化红托竹荪菌托多糖的提取工艺,并以提取出的多糖为原料,采用酸碱分开制粒混合压片的方法制备泡腾片。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托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51 min、提取温度60 ℃、料液比1∶48(g/mL)、提取功率400 W,测得实际多糖得率为13.86%。竹荪菌托多糖泡腾片最佳配比组成为竹荪菌托多糖2%、泡腾崩解剂总量45%、酸碱比(柠檬酸∶碳酸氢钠)1.5∶1、黏合剂(3%PVP 水溶液)2%、润滑剂(PEG 6000)2%、甜味剂(阿斯巴甜)1%。所得泡腾片质量稳定,重现性好,符合2020 版《中国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
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组成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单糖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红托竹荪子实体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得多糖(Dr)粗品,多糖粗品经脱蛋白,乙醇分级沉淀、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得Dr-1,Dr-2,Dr-3三个级分,应用薄层层析技术,确定该三个级分均由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组成。 相似文献
4.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是竹荪中的珍品,已成为云南、四川、贵州、福建等地主要经济菌种之一。红托竹荪中菌托约占全株鲜重的40%,被摘除废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该资源,测定了红托竹荪菌托的基本营养成分,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和蛋白质组分,从而评价了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托中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26.74%,真蛋白质占粗蛋白质的91.14%,蛋白功效比为2.8,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氨基酸评分为105,含硫氨基酸是其限制性氨基酸。另外,蛋白质组分分析显示菌托中清蛋白含量较高,约占粗蛋白的69.52%,显著高于其它常见食用菌。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托是优质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红托竹荪菌托和冬荪菌托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和抗氧化能力分析。方法 分别对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类黄酮和总酚进行了测定,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通过ABTS自由基法和DPPH自由基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两种鬼笔科食用菌菌托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氨基酸及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菌托中的EAA/TAA和EAA/NEAA比值均高于FAO/WHO的推荐模式值,有3-5种必需氨基酸的AAS分值高于FAO/WHO标准蛋白模式值。两种食用菌菌托的呈味氨基酸均以鲜甜味为主,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是其第一限制氨基酸。对比发现,竹荪菌托中的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分别是冬荪的2.77、2.83倍、2.85倍和2.75倍,EAAI、BV和NI值均高于冬荪菌托。此外,竹荪菌托中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大于冬荪菌托,可以解释竹荪菌托具有较强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原因。结论 红托竹荪菌托比冬荪菌托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红托竹荪多糖(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polysaccharide,DRP)的抗衰老和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DRP。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构建衰老模型小鼠,同时DRP按低剂量(100 mg/kg·d)和高剂量(300 mg/kg·d)灌胃,35 d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给正常小鼠测血糖后皮下注射四氧嘧啶造高血糖模型小鼠,DRP按低剂量(100 mg/kg·d)和高剂量(300 mg/kg·d)灌胃,连续4周,每周测一次空腹血糖值;两组实验均设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结果:给药300 mg/kg·d DRP可以显著增加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血清和肝脏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中MDA水平;DRP能降低高血糖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但效果不明显。结论:DRP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但降血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对红托竹荪菌托多糖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多糖结构特征、抑菌活性和保湿性能差异。方法:以热水浸提法(PWM)、超声辅助法(PUM)和酶辅助法(PEM)提取的竹荪菌托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法、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和表观形貌特征;通过牛津杯法试验,测定多糖抑菌效果;通过干燥器,测定其保湿性。结果:相较于PWM,PUM和PEM降低了高分子质量,增加了中小分子质量占比;3种方法的主要单糖组成相似(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甘露糖),且PUM、PEM中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的含量大于PWM;扫描电镜显示出不同的多糖形貌结构。3种方法提取的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性,其中PU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3.4mm,最小抑菌浓度为0.3125 mg/mL。10℃下,48 h时,P... 相似文献
10.
红托竹荪不同部位多糖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红托竹荪多糖提取工艺和红托竹荪三个部位多糖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红托竹荪多糖提取工艺,并在此条件下测定红托竹荪三个部位多糖含量;采用铁氰化钾还原法、邻苯三酚自氧化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研究三个部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红托竹荪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提温度90℃,料液比1∶20(g/mL),水提时间2h,酒精浓度为70%;在此条件下,红托竹荪菌盖、菌柄、箘托中多糖含量分别为8.25%、8.97%、10.8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从红托竹荪三个部位中提取多糖均有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其质量浓度有量效关系。结论:红托竹荪多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菌托中多糖含量最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以红托竹荪菌柄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托竹荪菌柄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Sevage法及透析法去除蛋白和小分子,获得一种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红托竹荪菌柄多糖(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stipe polysaccharide,Drs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离子色谱对Drsp进行结构表征,并进一步通过体外和细胞内抗氧化试验检测Drs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1:25(g/mL)、提取时间为3 h、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2次时,多糖的提取率相对较高,在此条件下菌柄多糖的平均得率为(9.68±0.08)%;FTIR结果表明,Drsp是一种含β-糖苷键的吡喃型多糖;离子色谱测定其单糖组成为岩藻糖(1.65%)、半乳糖(6.98%)、葡萄糖(80.32%)、木糖(0.38%)、甘露糖(10.6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Drs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ABTS:IC50=(325.15±5.5)μg/mL;FRAP:IC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红托竹荪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其膜分级分离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超声辅助方法提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优化得到红托竹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5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滤膜对红托竹荪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比较这5种滤膜对红托竹荪粗多糖的分级效果.结果 红托竹荪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 相似文献
13.
红托竹荪及竹荪蛋各部位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托竹荪子实体及竹荪蛋各部位主要成分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荪子实体菌托中多酚(2.43mg GAE/g)、黄酮(1.95 mg/g)、维生素B2(1.04μg/g)含量最高,而菌盖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7.66,14.19g/100g;竹荪蛋3个部位中,菌柄菌裙多糖含量最高(21.47g/100g),而其余成分均在菌托中最为丰富;竹荪子实体及竹荪蛋各部位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5.13~18.18 mg/g,差异显著(P0.05),且均以谷氨酸含量为高(1.34~4.86mg/g)。对比等量鲜竹荪子实体和竹荪蛋营养功能成分,竹荪蛋多糖、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竹荪子实体的2.06倍和1.25倍,其余成分含量差异较小(P0.05),食用竹荪蛋可全营养利用;竹荪子实体食用部分(菌盖和菌柄菌裙)营养成分利用率为49.24%~83.59%,而废弃菌托营养损失率为16.41%~38.93%,尤其维生素B2高达38.93%,具有较高的增值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托竹荪的食品安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红托竹荪是一种名贵食用真菌,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近年来由于人工栽培规模逐渐扩大,病虫危害日益严重,由此引发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红托竹荪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保障竹荪食品安全的综合措施和根据当地条件使用生物源复合制剂来防治红托竹荪病虫危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红托竹荪鲜品作为材料,旨在探讨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处理的红托竹荪鲜品贮藏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将红托竹荪鲜品分为4个处理(CK处理、50 μL/L褪黑素处理、100 μL/L褪黑素处理及150 μL/L褪黑素处理),贮藏于(1±0.5)℃环境中。每3 d测定不同褪黑素处理对红托竹荪鲜品贮藏期间感官评价、腐烂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褐变指数、能量水平、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H2O2含量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12 d时,CK、Y1、Y2和Y3处理组感官评价综合得分为2.68、6.48、8.52及7.28,腐烂率分别为30.48%、19.29%、5.48%及6.99%,此外,褪黑素处理还能够显著(P<0.05)抑制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褐变指数、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上升,维持能量水平及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由此可知,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减缓贮藏期间红托竹荪鲜品的衰老过程,更好得维持其商品性,其中100 μL/L褪黑素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讨了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以及热风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色差、质构以及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红托竹荪与鲜品相比颜色发黄,品质没有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的好,其中冷冻干燥的红托竹荪干品色泽最接近鲜品;3种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干品的硬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热风干燥的影响最小,微波干燥的影响最大。与鲜品相比,3种干燥方式得到的干品弹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冷冻干燥样品的弹性相对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显著增加(P<0.05)。3种干燥方式都对鲜品的韧性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冷冻干燥的影响效果相对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显著降低(P<0.05);此外,干制的方式也改变了红托竹荪风味物质的组成,醇类等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冷冻干燥方式不仅对红托竹荪风味物质的影响最小,还可以突出其风味物质。总体来看,冷冻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的感官品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红托竹荪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双柱定性,以乙醚为溶剂时鉴定出81种成分,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时鉴定出89种成分;两种溶剂共计鉴定出10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1种、酮类8种、醇类9种、酚类2种、酯类15种、酸类23种、烃类17种、杂环类17种、其他类6种,其中含量较大的有亚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五烷酸、11-顺-十八碳烯酸、醋酸、乙偶姻、肉豆蔻酸、十五碳酸、天然麝香葵子等。 相似文献
18.
在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初步分析棘托竹荪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抑菌机理。使用最小抑菌浓度(15.0mg/m L)的棘托竹荪提取液分别对单增李斯特菌菌液进行0.5、1.0、1.5h处理,提取对照组与处理组菌株的总RNA,通过反转录获得各自c DNA,并选择相关基因合成引物作Real-time PCR分析。以本菌的16S r RNA作为内参基因,以prf A、Act A、Iap为转录过程与表达蛋白基因,分析提取液对单增李斯特菌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由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可知,单增李斯特菌经提取液处理后,菌体细胞的细胞壁变薄,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内容物从胞内释放出来。由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情况分析得出:处理组的prf A基因在0.5h时表达量有所上调,后期表达量上调速度减慢。1h后表达量基本停止上调,1.5h后,表达量转为下调,说明提取液能在转录阶段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生命活动构成影响。Act A和Iap基因在处理0.5h后基因表达量上调,处理1h后上调量最大,Act A基因在1.5h后表达量上调量有所降低,Iap基因表达量出现下调,说明提取液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单增李斯特菌的生命活动,特别是多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过程。由此可知,棘托竹荪提取液能对单增李斯特菌细胞的转录过程和抗性产生显著影响,使菌体的细胞膜受损,细胞质溶出,从而导致菌体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棘托竹荪菌盖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条件,并采用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棘托竹荪菌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评价的四个指标,并同V 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棘托竹荪菌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95℃,料液比为1∶39g/mL,提取次数为3次,提取时间为3.5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2.13%。抗氧化实验表明,棘托竹荪菌盖多糖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一种抗氧化活性高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刘庆庆赵小会杨芳吴育勤佘清清庄茂君 《西部粮油科技》2022,(1):44-47
以面粉为原料,以竹荪粉、食盐、食用碱等为辅料制备竹荪挂面.正交试验得出竹荪挂面的最佳加工工艺参数为:每100 g面粉中,水添加量为35%,竹荪粉添加量为2%,食盐添加量为1%,面团发酵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竹荪挂面感官评分达89.4分,产品最佳烹调时间为3.18 min;蒸煮断条率为0.3%;蒸煮损失率为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