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卫生原理是食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高。文章基于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对食品安全卫生原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设计了基于OBE理念的闭环式教学方式,即课前发布课程资源供学生预习,课中通过直播讲授并结合线上随堂练与主题讨论等课堂活动了解学生听课效果,课后通过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学习成效,师生双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以循环上升的方式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式、讨论式及辩论式等多种教法,加深了学生工程知识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个人与团队、沟通、终身学习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线上教学探索可为食品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云班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在食品安全性评价课程中的应用,阐述了课程如何借助云班课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路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使学生随时学、随地学,打破师生沟通障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结合《服装网络营销》课程的定位、教学任务以及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大环境,进行开放式课堂建设,一是为开放式课堂建设提供充足的课程学习资源;二是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三是授课采用团队任务式授课方式;四是由学生主导评价学生的结课成绩。  相似文献   

4.
纺纱原理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缺乏灵活性、考核方式不能挖掘和激发学生的能力等问题,所以必须进行纺纱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增加线上网络和线下学生自学以弥补课堂学习时间的不足。这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基本的原理知识,又可以追踪与原理有关的纺织科技前沿、紧跟新工科发展的趋势。学生课下自学,课上主导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采用阶段性和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学生和专家组成的评价组进行综合评分。  相似文献   

5.
成衣设计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成衣设计课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因而,对高职成衣设计课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一、现阶段成衣设计课教学存在的不足1.课程设置欠合理高职院校的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四部分组成,专业课占总课时量的30.7%。成衣设计课的课时为72学时,仅占到专业课的10%左右,还包含了男装设计、女装设计、童装设计、礼服设计、职业装设计、运动服设计六个板块。作为重头戏,成衣设计课在课程设置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再加上很多院校为了拓宽就业面,在课程设置上打擦边球,设计专业课程也担负了工程专业课的一些内容。平铺式课程分配的缺点是:缺乏侧重点,设计专业与工程专业无明显的区别,基础课与专业课  相似文献   

6.
在MOOC背景下,对《纺织品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纺织品设计职业技能要求目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线上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课前主动学习、课中互动学习、课后巩固学习"的学习流程,建立了"线上+线下"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体制。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效率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设计能力也得到了加强。MOOC背景下《纺织品设计》混合式教学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微课教学手段已成为高职院校中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将微课教学与一体化教学手段融合则是一种新尝试。详述了在纺织导论与入职训练课程中采用微课教学方式的有利条件、教学设计和实施方式,以及微课教学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家具发展史课程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探讨为内容,重点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在运用中的弊端及对策方法;提出了研讨式教学辅助多媒体技术的新课型设计方法,从而阐述了设计良好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对家具发展史的课程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化改革,为综合性大学艺术类本科生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带给教学的重要变化就是多样化的网络课程的大量应用,这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网络课程在有效改善目前所面临的教学任务量大、课时短、理论课多、实训少等现状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接近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成为网络课程研发的关键问题。以"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生对现有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建构引领式网络课程模式,并提出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进一步探讨引领式教学理念在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妹 《福建轻纺》2022,(11):41-43
深刻理解手性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掌握其性质的基础,但手性分子的立体结构较为抽象复杂、晦涩难懂,为解决传统教学过程出现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文章以PBL教学模式以手性与对映异构这一知识点为示例,进行有机化学微课教学设计,采用问题导向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多元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导入课程思政拓展学生前沿视野。  相似文献   

11.
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一课程的特点和知识点出发,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的递进式增长。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了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化设计,对课程实施以及考核办法改革进行了论述。教学实践表明,在机电专业单片机类课程中采用能力递进式项目化教学,能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设计史的传统教学模式探讨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提出了情境式学习方法辅助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从而阐述了设计良好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对设计史的课程教学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深化改革,为综合性大学艺术类本科生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化工原理》是材料纺织类专业的基础课,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特点,研究探讨批判性回应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和学习的主动能动性,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苏源  韦雪婷 《西部皮革》2022,(24):128-130+134
服装款式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服装设计核心课程,以教授手绘款式图线稿为主,既有理论部分,又有很强的专业手绘技巧部分。在选取了教材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通过对各章节融入社会实践、项目式教学、课程思政要义等,突出并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同时,为了构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采用“职教云”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即时摄像录播系统、翻转课堂、师生双向评价模式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最后,对本次教学实施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并从中找寻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为载体,从目标设计、资源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首先围绕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梳理课程内容,构建学习路径;其次,进行课程交叉设计,串联线上和线下活动;最后,构建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学习重心。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满足该课程既定的教学目标,且在应用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的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课型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对针对艺术设计类学生开设的《设计管理》课程结构与课型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以增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参与、交流与实践。规划后的课程分为访谈、调研、论证与总结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教学都结合了理论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参与,又根据教学资源、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知识背景、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采用不同的课型授课。三种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课型,文章也给出了详细解读与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的礼仪教育课程采用微课形式教学,构造在特定应用场景教学流程,并采用基本任务和随机任务手段,提高学生礼仪知识综合运用;同时,在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考核与学院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参加学院会务实战,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对高职的礼仪教育课程采用微课形式教学,构造在特定应用场景教学流程,并采用基本任务和随机任务手段,提高学生礼仪知识综合运用;同时,在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课程考核与学院考核相结合,使学生参加学院会务实战,提高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屠春娟 《广西轻工业》2012,(11):163-164
以《零件的三轴数控编程与加工》项目化课程为例,采用不记名方式对本课程多元教学评价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肯定了本多元教学评价方案,多元教学评价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云班课在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给予学生新的体验,多元化学习方式的体验感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的。本文分析云班课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势,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库与活动策划,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食品质量管理课程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