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窗》2016,(7)
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雨洪治理提出的新理念,而绿色屋顶作为生态基础设施,对城市雨洪治理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探究屋顶绿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飞 《绿色建筑》2022,(3):127-130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多种海绵空间相互关联,形成多尺度、立体、交融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形式的片区建设,应专门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来和规划,并与具体项目实施进行衔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停车场上盖地区海绵建设为案例,探讨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如何实现有效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4.
张硕 《山西建筑》2021,(8):33-3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和生态型城市的相互关系,以宿迁市环洪泽湖区域为例,分析其现状特征,并提出生态发展策略,探讨海绵城市理论下的生态型城市发展总体策略,对今后生态型城市的统筹发展起到参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如室 《四川建材》2024,(1):47-48+56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人口密集度均不断提升,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宜居空间开始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城市滨水空间是广受人民喜爱的活动空间,是现代城建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滨水空间在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方面还能够发挥一定作用,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结合海绵城市概念与福建省南平市赤岸滞洪区公园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城市滨水景观建设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概念,针对国内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可持续性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雪琴 《门窗》2020,(3):139-139,14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随着城市化现象逐步普遍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最显著的是城市雨洪问题等城市环境的负面问题。为了减少雨洪问题等城市环境负面问题给城市经济以及省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现提出雨洪景观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分别从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效益仅细化分析此设计策略的特点。具体论述则体现在弹性设计、节约设计、人性设计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9.
下凹式绿地设计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绿化模式,是针对目前国内城市雨洪问题而提出的应对措施.近年来,国内多地把下凹式绿地应用于城市道路分车带的绿化设计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分车带设计模式.本文以应用于广州开创大道的下凹绿地式分车带为研究对象,浅析其应用原理及绿化设计的策略,并与传统的道路分车带绿化进行横向对比,最后总...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雨洪灾害频发,使雨洪管理成为城市发展重要议题。2015年,中国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如火如荼,但大多因质量问题无法通过审批。为找到有效提升规划质量的策略,采用内容分析法,对12个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进行定量质量评价,并通过一致性检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质量受经济、区位和编制经验综合影响,城市间存在梯队差距。为有效提高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质量,需在巩固规划目标和策略的同时,提高公共参与、协调、事实基础和监督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1.
从水流速度、水系特点、驳岸形式、水质情况四方面,阐述了城市河道绿地的特点,并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城市河道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植物的生态学习性和生物学习性,总结了城市河道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有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玥  尹文超  薛晓宁  李亚  黄菲  贺靖 《建筑技术》2022,53(5):523-526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多围绕城市尺度进行管控单元指标的分解。而对于小尺度新建片区,多采用落实上位规划固定指标的方法。本文针对小尺度新建片区的具体情况,结合新建片区的高标准规划建设要求及绿色建筑要求,以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详细介绍其总体目标的确定方法,划分汇水分区,梳理指标分解流程,确定片区地块指标及道路指标,并运用SWMM模型进行核算,以期为小尺度新建片区的海绵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完整内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洪涝灾害问题日益增多,平原城市由于地势平坦,城市开发程度较高,对于雨洪处理能力变低,易发生洪涝灾害。为解决内涝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与政策,用于推进海绵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建设。鉴于区域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海绵城市与绿地系统并不能够做到有机的统一。为缓解海绵城市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实施构建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剖析绿地系统规划构建的问题,介绍了沙洋县绿地系统规划的项目概况,以及在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平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下的雨洪管理理念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国家对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规划设计单位肩负了巨大压力,但目前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又面临着不少问题和障碍,许多矛盾是由于我国城市发展阶段客观存在的,但也有许多问题是由于研究不足、专业人员对一些重要概念、系统关系以及规划设计要点等把握不清造成。本文基于当前城市雨洪管理的大背景,分析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问题,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应对相应挑战。公众教育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值得重视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景观设计作为公众教育途径的可行性,从景观体验的角度分析基于景观设计的公众教育内容以及实现公众教育的策略。该文进一步以著名的成都活水公园为例,阐述、分析结合海绵型公园改建和优化过程贯彻公众教育的策略。研究认为重要的海绵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景观建设项目应注重公众教育策略的运用,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普及,从而有利于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海绵城市”概念从萌发到逐步发展至今历经了十多年,但正式确立且成规模地付诸于实践至今才经过短短三年多。“海绵城市”实质上是基于国情下提出的现代雨洪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目前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因此,有必要梳理与分析近年来“海绵城市”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理论内涵的主要观点和热门争论,其中主要争论观点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大方面。通过对权威观点的辨析,以期探讨新时代下我国以“海绵城市”概念为基础的雨洪管理理论的演变趋势和发展前景,从内涵把握、尺度构建、专业配合、加强管理四大方面提出综合完善我国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结合对海绵城市的理解和认识,探索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植物应用,有望提升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青天一  吴文  郭子威  陈至  李茜  陈星 《城市建筑》2021,(6):170-171,189
我国目前的雨洪管理体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正在开发适应海绵城市的模式.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眼于城市绿地在雨洪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依据绿地补偿政策,对不同绿地的划分与保障,以及绿地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袁媛  王沛永 《风景园林》2016,(4):116-121
近些年我国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其中有城市快速扩张、排水系统老化等表面上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在集中收集、快排为主的雨水排放指导思想下,应对超过管道排水能力的雨水问题时捉襟见肘,而"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给解决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内涝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应对手段,结合我国古代城市内涝管理及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提出应把排水与蓄滞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地三个要素的布局,绿地的低影响开发结合管道排水系统应对普通降雨,以提高河网等地表排水通道密度,结合地下大型排放设施、地面安全洪泛区和天然水体等调蓄设施应对超量雨水,是防止城市内涝的有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