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单辊熔体快淬法制备Fe84SixB10.5-xP5Cu0.5(x=0,0.5,1.5,3.5,4.5,5.5)合金带材,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软磁直流测量仪、振动样品磁强计(PPMS-VSM)以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合金微观结构、软磁性能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i取代B对合金微观结构、软磁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84SixB10.5-xP5Cu0.5(x=0~4.5)淬态合金具有ɑ-Fe相(200)衍射峰.当Si取代量为x=5.5时,合金ɑ-Fe相(200)衍射峰消失,具有非晶的淬态结构.x=5.5成分合金过冷液相区为133℃.x=5.5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μ0Ms为1.85 T,矫顽力为12.93 A/m.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还原扩散方法制备合金粉末,研究了(Sm_(1-x)HGE_x)Co_5合金的(HGE=Ho、Gd、Er)制备工艺和磁性,获得的Sm_(0:6)Er_(0:4)Co_5磁体在20~100℃内开路磁通可逆温度系数为零。磁性能Br=7100高斯,_BH_C=5900奥斯特,(BH)_(max)=11.1×10~6高奥。获得的Gd Co_5磁体在20~210℃内开路磁通可逆温度系数为+0.15%。合金磁性为Br=3400高斯,_BH_C=3100奥  相似文献   

3.
论文介绍了快速淬火FePr(BSi) 合金的磁性和结构特性,样品在淬火状态下通常是软磁性的,然而,样品在加热到大约700℃后产生5~20kOe的高矫顽力。Fe_(76)Pr_(16)B_5Si_3样品得到最好的磁性,其最大磁能积为(BH)_m≈12MGOe。此值比AlNiCo的好得多,因此这种材料是一种优质的无钴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研究与生产现状、钕铁硼永磁合金的有关理论、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先进生产工艺,重点分析了片铸(SC)、气流磨、橡皮模等静压等工艺的参数对烧结钕铁硼磁体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采用合理成分和先进生产工艺,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高磁能积磁体的磁性能达到:Gch=1148kA/m(14.43kOe),(BH)max=408kJ/m3(51.3MGOe),高矫顽力磁体的室温磁性能达到:Hci=2035 kA/m(25.57kOe),(BH)max=320kJ/m3(39.9MGOe).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辊快淬法(Vs=15-40m/s)制备了Sm10Fe68.5Cu4Si10C7.5纳米永磁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室温磁性能测量等手段分析了合金的组织和磁性能。系统研究了快淬工艺和退火工艺对合金永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快淬快淬带最佳退火所需的条件以及最佳退火后的组织和磁性能影响很大,20m/s为最佳快淬速度,将其短时间退火后磁性能最佳;Hci=980.3kA/m,Jr=0.52T,Jt/Js=0.75,(BH)max=44.8KJ/m^3,150m/s为欠淬速度,在25-40m/s随辊速提高快淬带组织由部分非晶过渡到完全非晶,其最佳退火后的剩磁比,矫顽力和磁能积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N44SH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工艺技术.采用先进的双合金工艺、片铸(SC)工艺、氢爆(HD) 气流磨(JM)制粉技术,结合密封式高磁场取向成型技术和防氧化措施.先进的工艺有助于获得理想的微观结构,从而得到良好的磁性能.制备出Br=1.342T,Hcb=1037kA/m,Hcj=1653kA/m,(BH)max=348kJ/m3的高综合磁性能烧结NdFeB磁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Co基非晶(Fe_(0.045)Co_(0.86)V_(0.095))_(78)Si_8B_(14)合金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无磁场退火使合金磁性能恶化;纵向磁场退火有效地消除合金的内应力局部感生各向异性和畴壁钉扎,并形成感生单轴各向异性。静态磁性获得显著提高:μ_m=147.8×10~4,H_c=0.0036Oe,μ_(0.002)=9×10~4,B_z=5880Gs,B_r/B_s=0.94,磁滞损耗显著减小,但有效磁导率较低。与纵向磁场比较,倾斜磁场退火有明显改善μ_e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d-Fe-Co-Zr-B合金快淬磁粉的成分、工艺、微结构对磁性的影响,选定合适的成分和工艺,批量生产的磁粉性能可达到(BH)max=94.4kJ/m^3(11.8MGOe)。用两种快淬工艺(电弧法和感应法)制取磁粉的结果表明,电弧加热熔化溢流或拽出快淬(melt-spin)工艺难以获得均匀一致的快淬微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9.
通过铸造工艺制备La0.75Mg0.25Ni3.1-xCo0.4Alx(x=0、0.05、0.10、0.15和0.20)贮氢合金,并对x=0.10的合金进行退火处理。分析了Al替代量x和退火温度对合金的影响。合金均含有(La,Mg)Ni3相(PuNi3结构)、LaNi5相和一定量的LaNi2相。铸态合金中LaNi5相的量由x=0时的14.28%增至x=0.20时的24.07%。Al的替代提高了合金的循环稳定性,但比容量由x=0时的398.7mAh/g降至x=0.20时的350.1mAh/g。合金均有优良的活化性能。在900℃下的退火处理,使合金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西义澈、安保武志、古谷嵩司研究了用加热铸型法附加硫和碳对高钛AlNiCo类型合金柱状晶组织的影响。把铸型加热到合金的熔点以上,附加S和C对Ti<5%的高矫顽力AlNiCo合金柱状晶化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含5—7%Ti的合金里,同时附加S和C容易得到柱状晶,其长为120—160mm。然而象8%Ti和39%Co的Ticona12000型合金只得到树枝状结晶。(2)在全部铸件中的柱状晶里,Ni、Cu和Co几乎没  相似文献   

11.
以成分为Nd_(13.0)Fe_(80.1)B_(6.4)Ga_(0.3)Nb_(0.2)(at%)的速凝合金铸片为原料,采用HDDR工艺制备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研究了均质化热处理工艺和HDDR工艺对磁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1160℃温度范围内,随着均质化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磁粉的B_r和(BH)_(max)逐步提高;在0~20h时间范围内,随着均质化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磁粉的B_r和(BH)_(max)逐步提高;经由最佳均质化热处理(1160℃×20h)的速凝铸片制备的磁粉,其B_r为1.43T、Hcj为1.30MA/m、(BH)_(max)为352k J/m~3。在均质化热处理与HDDR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片铸合金和传统锭铸合金制备的粘结磁体相比较,前者的B_r、(BH)_(max)分别高出后者约5%、10%。速凝铸片即使不进行均质化热处理,通过适当调整HDDR工艺参数也能制备出磁性能较佳的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双主相合金法制备了Ce取代的廉价(Nd,Ce)-Fe-B磁体,研究了Ce取代对永磁体烧结致密化行为、显微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Ce部分取代Nd能够促进烧结,降低烧结温度;随着Ce取代量的增加,晶粒开始明显长大,磁体晶粒尺寸变得不均匀,晶间富稀土相也开始团聚,磁体各项磁性能逐步降低,在Ce取代量为总稀土的20%时,材料剩磁为1.05T,内禀矫顽力为651.4k A/m(8.18k Oe),最大磁能积为198.4k J/m3(24.92MGOe),仍具有较好的综合磁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氯化聚乙烯(CPE)等为粘结剂,与磁粉和添加剂经过80~100℃混炼,再经压延精整成橡塑磁条。研究了混炼工艺、配方体系以及复合对橡塑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开炼相比,密炼工艺混炼效果更好,对提高橡塑磁体磁性能有利。通过配方调整可以改善材料的磁性能和硬度,得到不同性能的橡塑磁条。单片厚度高于0.7 mm时,单片厚度越薄,轧板时取向度越好,磁性能提高越明显。单片厚度小于0.7 mm时,出片轧板的磁性能提升幅度达到饱和,磁性能提升幅度小,效率降低。将不同性能的橡塑磁条进行复合处理,得到综合性能更高的复合橡塑磁条,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磁性能为Br=0.275 T、Hcb=190 k A/m、Hcj=280 k A/m、(BH)max=13.3 k J/m3的复合橡塑磁条。  相似文献   

14.
用传统陶瓷工艺制备了M型Sr Fe12-xCrxO19(x=0~0.6)铁氧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B-H分析仪对样品的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铬含量、烧结温度和复合添加剂对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铬取代和复合添加可以提高锶铁氧体的综合磁性能;当x=0.2时,在相对低的温度(1135~1165℃)烧结,其磁性能达到TDK的FB6H性能水平。其中,最佳磁性能可达到Br=401.7m T、Hcb=300.5k A/m、Hcj=353.1k A/m和(BH)max=31.4k J/m3。  相似文献   

15.
在FeBPCu系合金中通过改变P、Cu的含量以及添加Nb元素的方法,制得了高铁含量的Fe85B8.3Cu0.7P_5Nb_1非晶合金带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振动样品磁强计(VSM)以及软磁直流测试仪研究了FeBPCu系合金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热处理前后磁性能的变化,得到了最佳的P、Cu含量以及Nb对该系列合金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合金的P、Cu含量分别在5.0、0.7最为合适;添加1 at%的Nb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并扩大了合金的热处理区间;Fe85B8.3Cu0.7P_5Nb_1合金带材在440℃保温10 min热处理后获得了208.6 emu/g较高饱和磁化强度,矫顽力也只有22.4 A/m。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淬法制备(SmCo7)100-x(Cr3C2)x(x=0~7)合金薄带。研究了Cr3C2添加量对合金相结构、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速为20m/s时,(SmCo7)100-x(Cr3C2)x熔淬带的矫顽力随Cr3C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剩磁先随x的增大而增高,在x=2时达最大值,然后随x的进一步增大而急剧降低。当熔淬速为20m/s时,(SmCo7)100-x(Cr3C2)x形成了1:7主相结构,同时还有少量的2:17H相和2:17R相。随Cr3C2含量的增加,2:17H相逐渐转变为2:17R相和2:7相。在高Cr3C2含量的合金中出现了含有Cr、Co、C的非磁性晶间相,该相通过抑制主相晶粒的长大及对畴壁的钉扎来提高材料的矫顽力。(SmCo7)93(Cr3C2)7合金在淬速40m/s时形成了非晶结构。该非晶合金在650℃保温6min后获得了远高于相同成分淬态合金的磁性能,Hci=635.4kA/m,Br=0.58T。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螺杆混炼工艺制备2∶17型钐钴粒料,并注射成型粘结磁体。研究了磁粉的矫顽力、形貌以及体积分数对注射粒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内禀矫顽力不利于注射成型过程中钐钴磁粉的取向。改善磁粉的形貌有利于提高钐钴注射粒料的流动性。随着磁粉体积分数的增加,造粒过程中扭矩增大、注射粒料流动性降低、注射磁体密度增高。磁粉体积分数小于64.5vol%,粒料剩磁随着体积分数线性上升,体积分数超过64.5vol%,剩磁增加缓慢。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磁性能为Br=0.65T、Hcb=422 k A/m、Hcj=659 k A/m、(BH)max=79.14 k J/m3的注射粘结磁体。  相似文献   

18.
半硬磁性FeCrCo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传统的铁铬钴制造方法结合固溶、磁场热处理、时效工艺制备了半硬磁性铁铬钴合金。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合金磁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变铁铬钴永磁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可得到不同性能的半硬磁类合金,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艺控制要点。最后指出,采用合适的设备及工艺控制方法,可以控制半硬磁合金的矫顽力偏差在4kA/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