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手段,系统地探讨了甲烷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特征,并对甲烷分解后产生的表面碳物种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CH4确能在SiO2担载的贵金属Pd催化剂表面发生解离吸附,生成复杂的表面碳物种。其中低温(<400K)下的Cα是以原子状存在的碳化物型表面物种,它具有较高的配位不饱和度及可移动性,因而具有较强的C-C成键能力。Cβ(500~700K)是与表面金属原子直接相联的部分脱氢的无定型表面碳物种,在催化剂上分解为Cβ1(572K)和Cβ2(675K)。Cβ的C-C成键反应活性低于Cα。Cγ(>800K)是以石墨型存在的非活性表面碳物种,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CH4+CO生成CH3CHO反应的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恒温脉冲反应及探针分子的表面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烷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好首先使甲烷在过渡金属表面分解,然后引入CO使其与甲烷分解产生的表面碳物种反应,实现甲烷的直接羰基化。这种操作能够克服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转化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首次实现了CH4+CO→CH3CHO的反应。本 相似文献
3.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恒温脉冲反应及探针分子的表面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即首先使甲烷在过渡金属表面分解.然后引入CO使其与甲烷分解产生的表面碳物种反应,实现甲烷的直接羰基化.这种操作能够克服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转化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首次实现了CH_4 +CO→CH_3CHO的反应.本文还探讨了不同催化剂上甲烷的吸附条件以及CO与甲烷分解所产生的表面碳物种间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Pd、Ni基金属催化剂表现出较为优越的催化性能.探针分子CH_3I的表面反应结果显示甲烷分解产生的CH(?)(ad)(x≤3)物种可能是该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4.
5.
ZrO2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 X R D 、 T P R 及 T P O 技术研究了 Zr O2 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 Cu Ox 、 Fe Ox 、 Co O x 、 Ni Ox 、 Mn O x 和 Cr Ox 的物相结构、还原和氧化性能,并以 C O 氧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过渡金属- Zr O2 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止了载体 Zr O2 从无定形 Zr O2 →四方 Zr O2 →混合相→稳定的单斜 Zr O2 的转变和 Zr O2 颗粒的增长,并导致过渡金属氧化物在 Zr O2 表面的高度分散。催化剂的氧化- 还原性能随载体上负载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不同而不同, C O 氧化活性顺序为: Cu O x > Co O x > Mn Ox > Fe O x > Ni O x > Cr O x 。 相似文献
6.
甲烷在担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上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的载体(HZSM-5、Al2O3、SiO2和MgO)担载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甲烷非氧化气氛下转化成苯和C2--烃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差异很大。载体的酸性越强,甲烷的转化率越高,苯的选择性也越高。HZSM-5担载的第一过渡金属氧化物(从V2O5到ZnO),只有V/HZSM-5和Zn/HZSM-5才有明显的催化活性,而其担载的Cr、Mn、Fe、Co、Ni、Cu的相应氧化物几乎没有活性。HZSM-5担载的过渡金属如Re、W、Mo和V等的高价态氧化物都表现出很好的甲烷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利用一种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和一种二亚胺铁类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制得的复配型催化剂催化乙烯淤浆聚合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用一台聚合釜,通过两个温度段的乙烯淤浆聚合,无需加入其它α-烯烃,即可获得中密度聚乙烯树脂,为现有聚乙烯生产装置开发新牌号及提高产品档次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聚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新型的单活性中心水杨醛亚胺过渡金属络合物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结构、合成方法和性能等做了较详尽的评述。这种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合成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水溶性膦配体的合成,以及水溶性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水/有机两相反应体系中催化剂反应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整体式甲烷燃烧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Co、Cr、Mn、Fe和Ni的单一或混合氧化物为活性组分的整体式催化剂在甲烷燃烧反应中的活性。整体式催化剂直径为 10mm ,长 15mm ,测试温度范围为 30 0 - 70 0℃。结果显示 ,单一氧化物中Co、Cr和Mn的活性较好 ,Fe和Ni的活性较差 ;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但以含Co、Cr、Mn的 3组分混合氧化物催化剂为更佳。同时考察了空速、烷氧比、稀释气、温度等因素对甲烷燃烧反应的影响。在烷氧比为 1:4,稀释气含量约为 6 0 % ,反应温度 6 5 0℃ ,大空速下甲烷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铜基催化剂上CO_2吸附的TPD和TPS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PD、TPSR技术研究了铜基催化剂上CO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2在铜基催化剂上有4个TPD峰,它们代表催化剂表面上的Cu和受ZnO作用的Cu分别对CO2进行线形吸附和桥式吸附的结果。TPSR谱研究表明催化剂预吸附CO后,它能增加有利于甲醇合成的CO2吸附和抑制CO2加氢的逆水汽变换反应,从而增加合成甲醇的选择性和收率。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