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从淀粉厂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5株产普鲁兰酶的菌株,与实验室已有保藏菌株做活性对比,结果筛选得到的S1117产酶活性较高,根据其形态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条件,其发酵54 h时酶活达到最大2.5 U/mL。初步研究了其酶学性质,其所产普鲁兰酶反应最适温度与pH分别为40℃,5.2;在60℃仍保持有80%以上酶活。  相似文献   

2.
从甘肃定西某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酶源菌AI-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鉴定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1.5%,酵母膏1%,蛋白胨1%,NaCl0.5%,K2HPO40.1%,MgSO4·7H2O 0.05%;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6℃,发酵培养基初始pH 7.0,接种量8%(V/V),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72 h。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AI-1发酵所产普鲁兰酶的酶活由最初的2.45 U/m L提高到了4.52 U/m L。  相似文献   

3.
从甘肃定西某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酶源菌AI-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鉴定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为:可溶性淀粉1.5%,酵母膏1%,蛋白胨1%,NaCl0.5%,K2HPO40.1%,MgSO4·7H2O 0.05%;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6℃,发酵培养基初始pH 7.0,接种量8%(V/V),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周期72 h。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AI-1发酵所产普鲁兰酶的酶活由最初的2.45 U/m L提高到了4.52 U/m L。  相似文献   

4.
孟繁一 《广东化工》2013,(13):23-25
以X-gal为显色剂,从大连三寰乳制品厂区周围土壤中筛选到15株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以ONPG为底物,测定该15株菌液体发酵后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复筛到1株β-半乳糖苷酶高产菌株MFY-03。对菌株MFY-03摇瓶发酵产β-半乳糖苷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葡萄糖1.0%,乳糖1.0%,酵母粉0.5%,蛋白胨1.0%,吐温80 1.0%,pH 6.8,于45℃、200 r/min条件下培养24 h,β-半乳糖苷酶活力达到3.74 U/mL。  相似文献   

5.
一株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离到了一株絮凝剂产生菌AY11,初步鉴定为德克斯氏菌属.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该菌株产絮凝剂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以尿素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为7.0,接种量1%,摇床转速为120 r·min-1,30℃下发酵24 h.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时AY11产絮凝剂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温度>pH>接种量>摇床转速.AY11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云芝菌产漆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考察C源、N源和诱导剂等因素对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色云芝菌摇瓶产漆酶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1.2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15 g/L,酵母膏15 g/L,KH2PO41 g/L,CaCl20.05 g/L,MgSO40.25 g/L,30℃、150 r/m条件下振荡培养,在72 h加入2 mmol/L 2,5-二甲基苯胺作为诱导剂,在96 h加入2 mmol/L Cu2+,经过7 d培养,菌的漆酶比活达到3 319.2 U/mL.  相似文献   

7.
通过维多利亚蓝显色培养基筛选从平顶山当地土样和食堂油污中筛选获得一株产脂肪酶菌株BA-4,经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属于不动杆菌属。对其产酶条件的研究显示,该菌株最适发酵培养基初始pH为7.5,发酵温度35℃,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48 h。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高效吸附铜离子的菌株,以重金属污水为筛选对象,筛选到一株细菌MEW079.经鉴定,MEW079归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以菌株(菌浓度OD600=1.0)对100 mg/L铜离子的吸附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最陡爬坡路径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优化了MEW079的发...  相似文献   

9.
马东林  赵敏  程媛  张卉 《辽宁化工》2014,(9):1097-1100
采用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法,排油圈法分离筛选到1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LJ-3,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43)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因素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LJ-3产鼠李糖脂的条件为:餐厨废弃油脂50 g/L,硝酸钠3.0 g/L,磷酸二氢钾0.437 550 g/L,磷酸氢二钾0.562 550 g/L,硫酸镁1.550 g/L,硫酸锰0.06 g/L,硫酸亚铁0.025 0 g/L,酵母膏15 g/L,接种量75 mL/L,pH值为7,于37℃,150 r/min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72 h,通过排油圈法测得的直径为6.8 cm,表面张力降低到29 mN/m。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浴处理,反复平板划线,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疑似枯草芽孢杆菌的菌株,命名为WZB。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优化得到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4℃、初始pH值7.0、培养时间36 h,进一步为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产壳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对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其最适的产酶培养基为(%):壳聚糖1.0,葡萄糖0.1,酵母提取物0.5,(NH4)2SO4 1.0,K2HPO4 0.07,KH2PO4 0.03,NaCl 0.5,MgSO4·7H2O 0.05,起始pH值6.0;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70 mL/250 mL,接种量3%,30℃、150 r·min-1培养72 h.在最适产酶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液中壳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1.96 U·mL-1.  相似文献   

13.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可利用甲醇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SDM11,该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经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Methylobacterium sp.的部分16S rDNA同源性达98%.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该菌被初步鉴定为甲基营养菌属.在培养温度为30℃、甲醇含量为0.6%、pH值为7.0的最适生长条件下,菌体对甲醇的降解率可达82.5%.  相似文献   

14.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产几丁质酶的细菌,经初步鉴定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shida.Agri)。研究了菌种在不同温度、pH值、氮源、碳源下的产酶情况并进行了产酶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此细菌的最适产酶条件是:30℃、pH值7.0、蛋白胨10g.L-1、细粉几丁质10g.L-1。优化条件下的几丁质酶活力达1.25U.mL-1。  相似文献   

15.
从堆肥化处理的甘蔗叶中分离出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72h、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接种量为3%的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90.19U.mL-1。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环境压力筛选获得了一株耐受30 g/L丙酸的产酸丙酸杆菌菌株(Propionibacterium acidipropionici WY320),降低了发酵过程中丙酸的反馈抑制作用,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培养基. 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适的玉米浆、酵母膏和(NH4)2SO4浓度分别为60, 10和7.5 g/L. 该条件下,摇瓶培养耐酸菌株的发酵周期为240 h,丙酸产量为49.35 g/L,较优化前提高72.98%,产率为0.21 g/(L×h); 5 L发酵罐培养的发酵周期为168 h,丙酸产量达51.96 g/L,产率为0.31 g/(L×h),较摇瓶培养提高47.62%,优于文献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市售红曲发酵产品中成功分离得到15株红曲霉纯培养菌株,其中一株肉眼观察高产红色素,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确定该红曲霉菌株为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命名为RP-1.对红曲霉RP-1的液体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当接种量为15%、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时,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以絮凝菌MBF03为材料,探讨了碳源、氮源、初始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和金属离子对絮凝剂的产生及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其絮凝活性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絮凝菌MBF03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铵、最适初始pH值为6、最适接种量为4%;培养24 h时MBF03菌达生长平台期,培养48 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值,二者存在时间延迟;Ca2+的助凝效果明显优于Mg2+;絮凝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发酵上清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