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轧钢加热炉加热能力不足,炉墙冒火,自动化控制水平落后的情况,对加热炉进行了改造,延长了加热炉的长度,更换了单蓄热式空气烧嘴,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从而消除了炉墙冒火的现象,提高了加热能力和自动控制水平,降低了煤气消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马钢长材事业部型二分厂1号加热炉已使用九年多,存在炉墙严重剥落、开裂、多处冒火以及煤气泄漏等现象,同时能耗较高,急需大修改造。文章介绍了该加热炉燃烧系统的设计及投入使用效果分析,为混合煤气在双蓄热加热炉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武钢热轧总厂二分厂为了解决加热炉炉壁冒火问题,采用炉墙浇注的维修方法,不仅炉壁冒火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并且免除了炉墙耐材拆除与恢复的工程量,有效地缩短了检修工期。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津西正达钢厂加热炉产能不足,炉墙冒火,能耗高,且自动化控制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对加热炉进行了提产降耗改造。通过选用双蓄热烧嘴、增加炉膛高度,升级自动化控制系统,炉墙、炉顶烧嘴整体浇注等措施,加热能力提高20%,空燃比实现了自动调节,避免了跑火现象,煤气消耗降低了0.15 GJ/t钢,满足了轧钢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李磊 《山东冶金》2014,(4):74-74
济钢中厚板厂针对3号加热炉蓄热式烧嘴由于煤气泄漏、冒火、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的加热能力降低、板坯加热效果差问题,通过改变烧嘴的结构和布置方式,并加强烧嘴与炉墙结合部位的密封,杜绝了烧嘴四周冒火现象,提高了加热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加热炉在进行蓄热式改造过程中,炉膛压力较大,炉门冒火现象严重的问题,分析原有压力控制系统及流量控制系统对炉膛压力产生的影响.找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黄冰松 《冶金能源》2002,21(3):36-37
针对热轧车间加热炉存在的着炉型落后,炉尾冒火严重、钢坯加热质量差等问题,对其进行了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炉型结构及改变烧嘴布置等措施,使吨钢能耗下降20%,氧化烧损少0.6%。  相似文献   

8.
针对二高线加热炉存在的燃耗较高、炉压较大、钢坯氧化烧损较高、炉体缝隙冒火等主要问题,制定详细的技术改进措施,包括蓄热式空煤气喷嘴砖由分体砌筑改为整体浇筑、侧炉墙空煤气喷嘴交叉角度调整、空烟引风机功率加大、换向阀结构优化等。进行了加热炉燃烧控制及操作优化,并及时调整操作参数,降低了煤气消耗和钢坯氧化烧损,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高管式加热炉的热效率,减少燃料消耗,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减少管式加热炉炉体散热损失是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方法之一。以两种常用的典型炉型为例,进行了炉墙外壁温度经济性计算与分析,认为在现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降低炉墙外壁温度,减少加热炉散热损失,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是可行的,在多个炉墙外壁温度的比选中,按照3年收回增加的投资成本考虑,确认炉墙外壁温度为60℃最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胡俨星 《河北冶金》2012,(1):51-53,56
坯料在加热炉内跑偏是步进式加热炉的一种常见现象,是可以控制的。否则,板坯就不能在加热炉内正常运行,轻则刮坏炉墙,重则使钢坯在炉内堆挤,造成停产事故。针对酒钢棒材步进式加热炉炉内板坯跑偏的现象,从操作、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提出了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CaO -SiO2 -Na2 O -CaF2 -Al2 O3-MgO渣系 ,通过测定熔渣的粘度和Al2 O3吸收速率 ,研究连铸保护渣的Al2 O3吸收速率与粘度及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 ,当CaO SiO2 为1 .2左右时 ,粘度达到最小值 ,Al2 O3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 0 .1 0Pa·s、8.4 0 3× 1 0 - 4 kg·m- 2 ·s- 1 。随着渣中Na2 CO3含量、CaF2 含量和MgO含量的增加 ,粘度减小 ,Al2 O3吸收速率增大。随着渣中Al2 O3含量的增加 ,粘度增大 ,Al2 O3吸收速率减小。粘度为Al2 O3吸收速率的主要控制因素。随着熔渣粘度的增加 ,连铸保护渣的Al2 O3吸收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2'-Azido-2'-deoxyuridine and 2'-azido-2'-deoxycytidine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and for subsequent cell growth inhibition. Their mono- and di-phosphat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he reductase were also determined in a permeabilized cell system, along with the two nucleoside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dentify the first phosphorylation step involved in the conversion of the two azidonucleosides to the corresponding diphosphates to be rate-limiting in the overall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