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昆明酸浆米粉中分离的3种乳酸杆菌采用混合发酵法研制米粉复合发酵剂。以产酸能力、发酵活力与感官品质评价为指标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杆菌,并采用L16(45)正交试验确定制作酸浆米粉复合发酵剂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从昆明酸浆米粉中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3株乳酸杆菌R1、R9、R11菌株;利用此3株乳酸杆菌研制的复合发酵剂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h,发酵剂接种量4%,R1∶R9∶R11菌株接种比例为1∶1∶1;采用复合发酵剂制作的酸浆米粉与单一菌种相比,其酸度与活力均有明显提高。用此复合发酵剂制作的成品酸浆米粉,风味纯正、柔韧筋道、口感爽滑,色泽如白玉。  相似文献   

2.
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传统发酵乳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将分离菌株制备发酵乳。通过考察发酵乳的感官品质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及其制备发酵乳贮藏期内品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67株乳酸菌,筛选出5株性能较佳的菌株(编号为C-1、Q164、Q165、Q166和Q167),均被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其中,菌株C-1生长性能和产酸性能最佳,该菌株制备的发酵乳奶香明显,口感细腻顺滑,感官评分最高(93.5分),30 ℃贮藏21 d后,酸度为86.0 °T,活菌数为7.2×103 CFU/g。综上,嗜热链球菌C-1具备优良发酵性能菌株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贵州酸浆的优势产酸微生物菌株特性及其风味成分不明晰的现状。本研究通过比较产酸乳酸菌的耐酸、耐胆盐、氨基酸脱羧酶活性、抑菌性、生长曲线及产酸速率等特性,旨在筛选出高产酸乳酸菌,并借助GC-MS分析菌株对酸浆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分离纯化出的70株乳酸菌中,获得18株高产酸的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杆菌L4和发酵乳杆菌L6在发酵36 h时pH值降至3.67和3.71,具备耐酸、耐胆盐及较好的抑菌性等特点。两株菌协同接种发酵,酸浆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酸类和酮类,赋予了酸浆独特的风味,有望开发作为工业化生产酸浆的发酵剂。本研究在指导企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酸浆方面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出的3株发酵风味和生长较好的乳酸杆菌进行鉴定和生长特性测试.方法用API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测定不同时间、盐度、pH、温度条件下菌种的生长情况及不同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感官评价测定泡菜的风味.结果Lab-1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Lab-2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Lab-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这3株菌株的生长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它们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在最适生长温度32℃,最适生长pH 6.0,NaCl含量小于4.5%的条件下菌株能够正常生长.发酵实验表明,人工接入混合菌种可以有效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并且泡菜的风味接近于自然发酵,其稳定性比自然发酵的好.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人工接种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泡菜中乳酸菌优良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多种酸、泡菜中分离出86株菌,对其在最适温度和低温下产酸速率及硝酸盐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5株产酸速率快,硝酸盐降解能力强的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及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初步鉴定其为:植物乳杆菌2株,短乳杆菌1株,戊糖乳杆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1株.并对5株菌的发酵性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6.
泡菜中优良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多种泡菜中分离出92株菌,对其在低温下发酵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了四株产酸较快、发酵风味较好的菌株Leu.1、Leu.2、Lact.1和Lact.2。经API系统鉴定,Leu.1和Leu.2为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ubsp.mesenteroides),Lact.1为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casei),Lact.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10℃发酵白菜中,接种发酵的产酸速度和风味明显优于自然发酵,其中Leu.1和Leu.2发酵前期产酸较快,发酵11d白菜汁pH值达3.67,而Lact.1和Lact.2发酵11d pH值达3.30左右。另外还对四株菌的相关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7.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菌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发酵肉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进行生化试验鉴定,对得到的乳酸菌进行了耐盐、耐亚硝酸盐、产酸能力、生长曲线及抑菌试验。通过分离和鉴定得到5株乳酸菌,3株为乳酸杆菌,2株为乳酸球菌;它们对食盐、亚硝酸盐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6%的NaCl、80kg/mg-150kg/mgNaNO2溶液中能生长;对蛋白质,脂肪无分解作用。乳酸杆菌和乳酸球菌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杆菌的抑制作用大于球菌;乳酸杆菌与乳酸球菌的生长曲线和产酸特性不同,杆菌比球菌生长快,pH值下降快,所需的发酵时间比球菌短。5株乳酸菌都可作为肉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8.
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内蒙古地区采集的16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共分离到27株乳酸菌,其中干酪乳杆菌假植物亚种4株,干酪乳杆菌1株,戊糖乳杆菌1株,阿拉伯糖乳杆菌1株,粪肠球菌1株,屎肠球菌2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12株,格氏乳球菌2株,野生链球菌3株。分离菌株发酵10%(W/V)脱脂乳的滴定酸度平均为52.3°T,乳杆菌中IML15-1滴定酸度和黏度分别为101.8°T和1307.5mPa·s;乳酸球菌中IMS8-2的黏度达到1567.5mPa·s。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云南建水酸浆中主要乳酸菌的分离选育,纯种发酵酸浆,对云南建水酸浆豆腐生产用酸浆凝固剂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得到5株乳酸菌,对它们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SYG 01-SYG 05分别为短乳杆菌、棒状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融合魏斯氏菌和Lactobacillus concavus。本研究为开发新型益生菌发酵豆制品提供了新的资源,为制备标准化酸浆和酸浆豆腐制作技术规范提供理论依据,对酸浆豆腐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发酵对米粉物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早籼稻为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探讨纯种微生物发酵对米粉的口感和物性的影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处理的米粉凝胶强度、最大破断应变、伸展率,断面收缩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30.6kPa,39.7%和81.78%;TPA(质地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处理的米粉硬度由25395g下降到24255g,回复性和弹性增强分别由75.8%和88.1%增加到79.3%和97.2%。感官评定发现发酵米粉比对照样品更筋道、柔韧、有弹性。  相似文献   

11.
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3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乳酸定性试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溶钙圈的乳酸菌,命名为R,分离纯化并保存。根据发酵液吸光度的测定值绘出该乳酸菌的生长曲线,选择对数期的菌用于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固液比1/9、接种量10%、pH值6.0、温度43℃和发酵时间60h。最终得出加入R1乳酸菌比不加R1乳酸菌的空白对照的乳酸浓度高15.5%。  相似文献   

12.
为得到适合肉制品发酵的菌株,本研究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对侗族传统发酵酸肉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发酵酸肉中分离得到54株乳酸菌,按照肉用发酵剂的基本原则进行筛选后得到S26、S42、S53三株性能优良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后确定:S26为香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farciminis),S42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53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三株菌生长良好且产酸速度快,24 h内可以将pH降到3.5左右;菌株对于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大多数抗生素无耐药性,且无质粒和溶血现象;并且三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可将三株菌复配后用于肉类的发酵。  相似文献   

13.
梁金钟  田宇  王风青 《食品科学》2011,32(23):244-249
从腌制的酸菜液中,采用乳酸菌分离纯化法,经初筛、复筛得到一株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编号为LpL-0212,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atp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鉴定该菌株为Enterococcus faecium。在含2%谷氨酸钠的TYG发酵培养基中静置培养24h,经薄层层析定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可达到102.37μmol/L。  相似文献   

14.
腊鱼中优势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进传统腊鱼生产工艺并研究腊鱼生产中优势乳酸菌的种类及性质,利用鉴别性培养基从传统腊鱼制品中分离得到25株疑似菌株,根据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性质,获得4株优势菌株分别为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香肠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并考查了4株菌株的24h产酸能力及生长特性。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榛子乳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榛子乳饮料是一种用乳酸菌发酵生产的食品,具有独特榛子香味,类似酸牛奶。本文利用长白山的天然野生果榛子作原料、以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发酵菌,进行混合发酵。杀菌乳液按1:1的配合比,保温41℃-42℃下发酵2.5-3h,可以获得满意的发酵乳饮料风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从我国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筛选发酵性能和产香性能优良的乳酸菌。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集传统藏式牦牛酸奶样品并分离乳酸菌,经遗传稳定性、发酵时间及感官评价等初筛,并结合固相微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菌株产香性能进行复筛。结果显示,在26份样品中有5株发酵性能较优良的菌株,发酵时间为4.5~7.5 h,发酵终点酸度为74.0~78.4 °T,各菌株发酵乳感官评价良好。顶空气质结果发现菌株AB1504产生的乙醛(1.13 mg/L)、双乙酰(4.90 mg/L)等关键风味物质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从传统藏式牦牛酸奶中筛选到的嗜热链球菌AB1504发酵性能和产香性能优异,具有商业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农家自制泡椒中分离并鉴定出三株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并用这几株乳酸菌组合后发酵泡菜,同时设立自然发酵组作对照,分别测定了乳酸菌菌株和1~5 d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以揭示人工接种抗氧化活性乳酸菌在泡菜发酵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添加乳酸菌的泡菜发酵周期比自然发酵泡菜缩短2 d。泡菜发酵实验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远大于自然发酵泡菜的抗氧化活性。到发酵后期,三个发酵组中除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自然发酵组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显著低于人工接种组,其中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差异最为显著,均大于自然组清除率28.41%的两倍以上。通过感官品尝实验对泡菜的风味进行初步评估,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较自然发酵更佳。进一步通过GC-MS对泡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证明接种乳酸菌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中烷烃和酯类比自然发酵泡菜中更为丰富,二者的总比例在所测峰面积比例中均高出自然组27%~30%。本研究为泡菜的健康发酵和泡菜风味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10?株分离于水果发酵液等不同来源的乳酸菌进行耐受性筛选,得到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ZG2和干酪乳杆菌GG8作为梨汁发酵菌株,并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梨汁的活菌数、pH值、有机酸与挥发性成分对2?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G2发酵前期活菌数下降迅速,发酵持续时间较短;GG8发酵结束后pH值低于ZG2;2?种发酵液中有机酸种类相似,ZG2产乳酸能力较强,GG8发酵产柠檬酸和总酸含量明显多于ZG2;发酵前后构成梨汁主体风味的物质相似,分别为2-甲氧基-3-甲基吡嗪、芳樟醇和松油醇,2?株菌均在发酵中期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最丰富,发酵后期GG8产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丰富。相较植物乳杆菌ZG2,干酪乳杆菌GG8具有更大发酵潜力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北酸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耐酸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耐酸性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分析技术,对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纯化的乳酸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别,随后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并筛选在pH 3.0条件下存活率较高的菌株。结果表明,72 株分离乳酸菌包括62 株乳杆菌和10 株乳球菌,其中有21 株菌的指纹图谱不相同,经鉴定,分别为乳肠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米曲霉乳杆菌(L. oryzae)、短乳杆菌(L. brevis)、副干酪乳杆菌(L. paracasei)、棒状乳杆菌(L. coryniformis)。pH 3.0条件下存活率在75%以上的菌株有8 株,管家基因rpo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高耐酸性的两株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为开发功能性乳酸菌食品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