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UV/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氧化染料废水的能力进行研究,确定负载型TiO_2/AC光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偶氮废水水样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紫外光催化氧化装置,以自配模拟染料废水水样为处理对象,通过试验分析催化剂投加量、pH值、曝气量和外加氧化剂投加量对催化氧化活性艳红X-3B染料水样的处理效果。在催化剂浓度为10g/L,pH=3,保持曝气量为0.6m~3/L时,另外滴加1ml/L(30%)的H_2O_2,处理质量浓度为50mg/L的染料废水,其脱色率达86.9%。TiO_2/AC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X-3B染料水样的效果较好,催化剂投加量、pH值、曝气量和外加氧化剂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含铁水中投加二氧化氯和混凝剂,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铁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铁的去除效果均有较大的影响。当原水Fe2+浓度为5 mg/L时,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为5 mg/L,最佳氧化时间为10 min,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 mg/L,最佳pH值为7~9,对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4.0%。  相似文献   

3.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含苯胺的消防污水,利用基于过氧化氢和氯化铁为氧化剂的深度氧化技术,通 过氧化、絮凝、过滤和吸附对消防污水进行处理。实验确定氧化剂的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氧化时间1.0h,消 防污水pH 值为6.86时,絮凝剂最佳使用浓度约为2%,消防污水中苯胺和COD去除率达到99.5%以上,达到 了消防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佳 《城市勘测》2019,29(3):12-15
以四川某气田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破胶絮凝处理后进行氧化对比实验,氧化剂选用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次氯酸钠、Fenton试剂。研究表明,絮凝实验最佳条件为氧化钙、硫酸铝和硫酸亚铁投加量分别为3 ,1,1 g/L。4种氧化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0.5 g/L,pH值为4;过硫酸钾投加量0.25 g/L,pH值为6;次氯酸钠投加量15 g/L,pH值为4;Fenton氧化方法pH值为3.5,双氧水投加量25 g/L,七水硫酸亚铁投加量10 g/L。出水CODCr最多可降至800 mg/L左右,最大CODCr去除率72.96%,处理效果良好,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氧化剂(H2O2)投加量对焦化废水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气水比、回流比对系统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氧化剂投加量(以H2O2/CODcr质量比计)、最佳气水比、最佳回流比分别为3:1,(2-3):1,0.5:1,此时有机污染物(CODcr)、氨氮(NH3-N)平均总去除率分别为49.35%,91.32%,并且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
半程混凝/氧化/陶瓷膜工艺中膜污染的原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MnO4、NaClO、O3和ClO2等四种氧化剂氧化与半程混凝/陶瓷膜超滤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东江原水,研究氧化剂对去除有机物及原位控制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氧化剂中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最为明显,投加量为3 mg/L时集成工艺对COD 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68%,与未投加时相比提高幅度较大,且臭氧投加量>1 mg/L后工艺出水中分子质量为1~5 ku的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而200~500 u的有机物含量增加。其他三种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弱于臭氧,在试验的投加量范围内,对UV254和COD Mn的去除率升幅分别小于8%和10%,且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基本没有影响。但是,四种氧化剂均能使膜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氧化剂对UV254、COD Mn和分子质量分布三个层次的影响均能降低膜污染,并不需要改变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改变有机物的空间形态就可以减轻膜污染。氧化剂还能降低工艺出水的消毒副产物生成势,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相比未投加氧化剂时分别提高了10%和20%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凝沉淀法对焦化废水蒸氨残液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考察了PAFC投加量、FeCl_3投加量、PAM投加量和反应初始pH等影响因素对废水COD、色度的去除效果和沉淀后絮体形成量及特性,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最佳运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PAFC投加量为2 500mg/L、FeCl_3投加量为350mg/L、PAM投加量为3mg/L、反应pH值为9时,反应达到最佳反应条件,对焦化废水蒸氨残液的COD、色度去除率分别为19.51%、70%左右。混凝沉淀处理降低了废水的有机物浓度,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铁催化内电解法对染料中间体废水的预处理效果,考察了初始pH、曝气时间、铁投加量、催化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4、曝气时间为3 h、铁投加量为100 g/L、催化反应时间为30~60 m in的条件下,预处理效果最佳,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8.51%和89.07%,废水的COD浓度和色度可分别从5 047 mg/L和6 832倍降至2 094mg/L和747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混凝法去除水中纳米颗粒的可行性及最佳条件,研究了无机混凝剂(PAC、PFS、PAFC)和有机絮凝剂(CPAM、APAM、NPAM)对TiO_2纳米颗粒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投加量、pH、沉淀时间、水力条件及有机无机复配对TiO_2纳米颗粒去除效率的影响。单独投加PAC、PFS和PAFC时,三者对应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2.51%、84.43%、95.66%。单独投加CPAM、APAM、NPAM时三者对应的去除率仅为61.72%、29.06%、55.37%。复配最佳混凝条件为:投加40mg/LPAC和3mg/LCPAM,pH值为9,G值143.5/s,沉淀时间15min,此时,TiO_2纳米颗粒去除率为99.6%。  相似文献   

10.
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废料处理模拟废水,考察除磷效果及其对出水p H值的影响,并确定其用于强化除磷的最佳投加模式。通过设计L_(16)(4~5)正交试验和控制变量试验,研究了进水pH值、反应时间、加气混凝土投加量和粒径4个因素对除磷及出水pH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进水pH值反应时间粒径投加量;对出水p H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进水pH值粒径投加量反应时间。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出水水质,最佳投加模式如下:进水pH值为7. 5~8、反应时间为10 min、加气混凝土投加量为10 g、颗粒粒径为6~8mm,此时加气混凝土对磷的吸附量为0. 051 mg/g,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