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少年来,在设备教学中总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课堂讲授大都以“拉洋片”或者在黑板上开机器的方式进行,后来,虽然也采用了幻灯片和现场教学,但总离不开一个“灌”字。因此,学生对“铸造设备”普遍不感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对教师来说,上课“拉洋片”,枯燥无味,也打不起精神。形势的发展迫使改  相似文献   

2.
《铸造设备》课是讲授铸造生产中机械设备知识的专业课。为便于说明问题,教材中均编入许多各类教学插图,因此,每一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总要涉及到包括原理图、结构图、布置图等各种形式的教学图。课堂教学中采用挂图、幻灯等手段仅以“拉洋片”的形式浮浅地叙述各类图,虽能完成教学过程,但却失去了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学校是天津地方院校。学生来源于本市,毕业分配在本市。天津市铸造行业大部分是手工生产车间和半机械化生产车间。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他们在生产实际中承担设备技术工作的情况,我们在铸造设备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生产实习环节,课堂讲授代表性设备,采用现场教学,看录象,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较短的学时内对铸造车间各个工部的工艺流程中所用设备有一个概况的了  相似文献   

4.
“铸造设备”是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一门主课,搞好该课程的教学是提高铸造专业教学质量,实现铸造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铸造设备”课本身存在内容多、知识面广,结构图多,各篇章之间的理论基础差异很大,自成独立体系,逻辑联系少等具体情况,加之近年来有削弱铸造设备在铸造专业教学地位的趋势,学时  相似文献   

5.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应体现出本专业培养目标中业务方面的基本要求。我们历年来毕业设计题目是有多种类型的:有较复杂另件的铸造工艺及其装备的设计;有铸造合金工艺或熔炼设备方面的试验或设计;有铸造设备设计;有铸造车间设计或技术改造设计等。十多年来,每学年有部分学生进行“铸造车间设计”或“技术改  相似文献   

6.
“铸造机械化”或者“铸造车间设备”这门课在我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了。我国于1953年进行教学改革,设置铸造专业,大约在1955年,大学第一次开出了“铸造车间设备”这门课,至今,已整整有三十年。这次铸造机械化教学经验交流会可以说也是这门课的三十周年的庆祝会。  相似文献   

7.
“型砂紧实理论研讨班”在无锡市举办本刊讯通讯员王守忠报道: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学会铸造机械专业委员会铸造设备教学研究组,于1985年10月15日至26日,在无锡市举办“型砂紧实理论研究与讨论”学习班。会议聘请沈阳工业大学副院长陈士梁教授就“型砂紧实理论意义、发展趋势、型砂紧实理论的研究、为研究生组织的教学内容”作了系统的讲授。会议就型砂紧实理论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相互交流学术观点;会议还举办了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8.
铸造专业的学生对铸造设备和铸造车间设计课程,很希望教师能带他们下工厂,结合具体的设备,搞现场教学,而且这样的要求一届比一届强烈。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我们也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工厂,结合生产实际和具体实物,在现场讲课,采取现场讲课的形式,增加了学生们的感性知识,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是不能达到教学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何使教师的“教”尽快过渡到“不教”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在教学中培养这种能力,就必须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完全依赖教师讲授来完成,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课堂讲授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和“铸造设备”的教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往往存在深入不下去的问题。我们在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铸造车间指导生产实习时,就遇到这个问题。学生在实习中常常会产生“一看就懂”的现象,实习不几天,一些学生就自以为什么都懂,可以完成实习任务了。每天实习还未到点,一些学生就无所事事了,有的直接要求老师提前结束,  相似文献   

11.
“有色冶金学”是有色冶金专业的一门主课。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讲授与生产实习、实验课等教学环节一起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些教学环节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个方面互相配合,又发挥各自的独立作用,而课堂讲授处于核心地位。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具有在一定时间内传授知识信息量大的优点,也能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内铸造界不少单位开展了有关所谓“流变铸造”和“触变铸造”的科研工作,因而上述两个术语也在我国铸造工作者中间广泛地流传开来。 “流变铸造”、“触变铸造”这两个术语系由英语“Rheocast”和“Thixocast”翻译过来的,译意没有错。问题是把一种将半固态合金中的树枝晶破碎后直接进行压力铸造的方法称为“流变铸造”;或把上述合金制锭后,再加热至固液相线之间的温度进行压力铸造的办法称“触变铸造”是否合乎科学道理。今将有关意见叙述如下,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3.
潘继勇 《铸造》2012,61(6):636-640
对中文科技文献中,特别是标准中与“震”、“振”相关的术语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振动筛、震动筛、振实台、震实台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通过对检索资料的分析发现,1980年前的科技文献中,采用以上用法的科技文献数量相当;1980年后,文献中使用振动筛和振实台文献的数量逐渐增多.文献中涉及机械振动方面设备的术语,科技人员更倾向于用“振”而不是“震”.作为通假字,某些时候两个字是可以互换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对错的问题,但作为科技术语,笔者认为,对以上两个字具体区分以使科技术语更为规范也是必要的.正如我们都使用“机械振动”,而不是“机械震动”;而在涉及地震、爆破的领域采用“震”也毫无疑义.对国家标准《铸造术语》中关于“震”的用法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与机械振动有关的相关设备的术语中使用“振”,更为合理.科技文献检索的结果也与笔者的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14.
“文革”以后,高等院校铸造专业各门课程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因为学制和课程设置的要求,从七七届以来,我院铸造专业《铸造车间设计原理》课程均以专业选修课开出。多年来,每届我们安排毕业生都有三分之一左右,以“铸造车间设计”为题进行毕业设计。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认为,开设《铸造车间设计原理》选修课是必要的,是符合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扩大我国铸造技术人员的对外接触,加速提高我国铸造行业技术水平。经中国科协批准,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在北京召开“国际铸造会议”。会议将邀请约十个国家五十余名国外知名铸造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与会议同时将举办外商展览会,展品以铸造测试仪器为主,兼展铸造设备和造型材料等,同时也安排国内厂商参加展出。在展览会期间及会后,还组织技术座谈会与贸易洽谈会。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一机部机床工具总局和一机部标准化研究所的要求,在对“铸造设备型号编制方法”(征求意见稿)广泛进行了书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铸造设备型号编制方法”审查会于1981年9月5日至8日在青岛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制造、使用、高等院校等方面的代表,共19个单位22人。会议由一机部济南铸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铸造协会主办的“中国铸造工业首届高层论坛”于4月29至31日在北京中苑宾馆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及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丹麦等国的铸造界高层人士、技术专家、企业精英约1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这是本年度铸造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智深专家共同研讨铸造业发展战略,交流最新经营管理理念,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的一次盛会。整个论坛为我们了解世界铸造产业形势、中国铸造业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问题,最新经营管理念,先进铸造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铸造新设备、新材料资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考虑到这次会议“高层次、小规模”的特点,大多…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铸造专业杂志——“Gieβereitechnik”涉及该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所有问题。本刊对国内外研究、实践与铸造机械及铸造设备制造的尖端成就普遍给予重视。除了铸钢、铸铁、可锻铸铁以及其它铸造金属工艺问题以外,本刊也发表企业经济问题文章。还有关于环保和劳保问题,材料科学问题,以及材料试验、模样及铸型制造的  相似文献   

19.
“永冠杯”     
2011年6月9日,“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永冠杯”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永冠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颁奖典礼及启动仪式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承办.  相似文献   

20.
自“低压铸造”在我国开始应用以来,“液面加压系统”这个直接影响铸件质量的核心设备,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60年代,沈阳铸造所和上海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制造了原始的“仿形阀”系统和“电磁阀—针阀”系统的装置,尚处于原始的初级形式,还未摆脱依靠经验进行手动操作。在70年代初,为适应批量生产对工艺的要求,北京内燃机总厂首先研制成了“DKF型”的加压系统,继而,上海机电设计院又研制成了独特的“随动式”加压系统,这两种系统大大改变了原始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