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铵(NH4DS)和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组成的二元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胶束性质,考察了反离子对3种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胶束组成、热力学性质及微环境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H4DS/DDM复配体系较其他2个体系具有更低的cmc和γcmc;3种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和混合自由能(ΔGM)均为负值,即2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混合胶束形成是自发过程;且NH4DS/DDM复配体系的ΔGM最小,NH4DS/DDM混合胶束聚集数比其他2个体系小。由此推断NH4DS与DDM的相互作用机理为NH4DS分子上的NH4+与DDM分子葡糖基上的羟基形成氢键,使得NH4DS/DDM混合胶束更易自发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298 K,0.1 mol/L NaCl水溶液中,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酰胺丙基磷酸甜菜碱(C_(12)-AP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酰胺丙基磷酸甜菜碱(C_(12)-APA)/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不同摩尔比下的表面化学性质,通过常规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参数。结果表明,SDS/C_(12)-APA混合体系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好的表面活性,当摩尔比n(SDS)/n(C_(12)-APA+SDS)为0.5时,混合物的协同作用最强;由SDS/C_(12)-APA和AEO_9/C_(12)-APA复配体系的微极性和胶束聚集数,可简单判定SDS/C_(12)-APA复配体系具有协同效应,而AEO_9和C_(12)-APA形成的混合体系没有协同效应,并且混合体系形成了比原来更小更稳定的胶束结构。  相似文献   

3.
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 发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十六烷基吡啶氯化物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混合胶束形成和表面张力降低的效能。混合胶束形成可用Rubingh的非理想事胶不理论一描述。由华西苑、Rosen和朱瑶导出的有关二元混合体系在γcmc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的两个条件可以从所建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得到并且是等价的,对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维英 《精细化工》2011,28(9):852-856
研究了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对其水溶液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铺展性能及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BS/SDS复配比对其水溶液性能影响显著,不同复配比产生不同的协同效果。部分复配体系水溶液与OBS单一组分水溶液相比,表面张力虽略有增加,但油水界面张力显著降低,因此,铺展性能显著改善,原来在环己烷上不铺展,复配后变得铺展。当OBS和SDS按摩尔比0.46∶1复配后,配成浓度为6.17 mmol/L的水溶液其铺展性能最佳,可以在环己烷上快速铺展,并且大幅度减少了OBS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用量,约降低了46%,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当OBS与SDS按摩尔比为0.15∶1复配时体系油水界面性能、发泡性能的协同效果最好。同时,对不同复配比OBS/SDS的水溶液的最佳铺展浓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由表面张力确定的临界胶束浓度并非最佳铺展浓度,二者之间有一定偏差,该差异取决于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配比。  相似文献   

5.
6.
N-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乙酸钠水溶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红  赵剑曦 《日用化学工业》2005,35(6):343-345,349
合成了N-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乙酸钠(C12H25N(CH2COONa)2)。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中的亚氨基在水溶液中极易水解结合质子,使溶液pH随C12H25N(CH2COONa)2浓度增大而增大,羧基则基本处于碱式形态。这种两性分子形式使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具有明确的转折点,而不象月桂酸钠那样出现最低点。该转折点表示临界胶团浓度cmc(=22.1 mmol.L-1)。最低表面张力γcmc和降低水表面张力20 mN.m-1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c20分别为44.8 mN.m-1和10.5 mmol.L-1。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积滴定法测定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由此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并且利用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胶柬聚集数Nm,进一步说明了此类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很明显的胶团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乙醇铵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十六烷基吡啶氯化物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混合胶束形成和表面张力降低的效能(γcme)。混合胶束形成可用Rubingh的非理想混合胶束理论来描述。由华西苑、Rosen和朱瑶导出的有关二元混合体系在γcmc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的两个条件可以从所建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得到并且是等价的。对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混合胶束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M较混合单层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S下降更快,从而将失去γcmc方面的协同效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EO基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混合体系的沉淀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GSS362)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复配物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束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临界胶束浓度以及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复配物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协同效应,但是TX-100的加入明显降低了GSS362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束的形成为自发过程,胶束中GSS362与TX-100分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胶束中富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  相似文献   

10.
朱海林  胡志勇  王建龙  曹端林 《精细化工》2013,30(12):1374-1378
以长碳链溴代烷、N,N-二甲基乙醇胺和对二溴苄为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疏水链长的烷基二苄醚双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10-B-10,12-B-12,14-B-14),采用FTIR、1H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3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结果表明,采用荧光法测定的CMC与表面张力法所得的值基本一致,随着疏水链长从10增加至14,CMC从3.24 mmol/L降至0.056 mmol/L。采用外推法得到3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 m)分别为6.98(10-B-10),3.87(12-B-12)和1.62(14-B-14)。动态光散射结果表明,该类表面活性剂在CMC以上易生成囊泡,盐的加入会诱导囊泡转变成胶束。  相似文献   

11.
N-十二烷基天冬氨酸钠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Wilhelmy法对实验室制备的氨基酸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天冬氨酸钠(NDASPS)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发现25℃,pH=6~10时,其CMC为1.127~3.382 mmol/L,γCMC为32.47~39.32 mN/m,高pH对表面性能影响较大。应用性能研究表明,不同硬水中,钙皂分散性在pH=7时均为最优(钙皂分散指数为2%),渗透性随pH的增加而减小,两者均好于LAS和OAB;产品在pH=8时对油酸的乳化性优于LAS和OAB;去污性和泡沫性几乎不受水硬度的影响,当m(NDASPS)∶m(LAS)=1∶2时,其去污值达到66.09%,该质量比为1∶1时,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达到27.08 mN/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工业级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与水杨酸钠(NaSal)在乙二醇-水中形成胶束水溶液的黏度特性.分别考察了CTAC和NaSal浓度、乙二醇体积分数以及温度对形成胶束水溶液黏度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二醇-水介质中,在一定NaSal浓度下,随CTAC质量浓度增大,胶束溶液的相对黏度将提高并出现最大值.乙二醇可弱化胶束结构强度,胶束溶液黏度随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乙二醇体积分数低于15%时可形成黏度较大具有黏弹性的胶束体系;当乙二醇体积分数达到20%时,胶束水溶液黏度接近于溶剂黏度.在298 K~333 K内,CTAC与NaSal胶束溶液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表面张力和稳态荧光光谱的测定 ,探讨了黄原胶 (XC)存在时十四烷基甜菜碱 (C14 BE)的聚集作用。结果表明 ,少量XC存在时 ,有利于C14 BE在溶液表面上聚集 ,从而提高了C14 BE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XC含量较大时 ,C14 BE与XC在 [C14 BE] 相似文献   

14.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甲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系列阴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Nm)。以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二苯甲酮的适宜浓度取小于1.00 mmol/L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当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5~10倍cmc时,Nm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而随温度的变化略有波动。Cs=CMC时,Nm值为一本征值,定义为临界胶束聚集数[Nm]。[Nm]值可从Nm~Cs实验曲线外延得到。  相似文献   

15.
韩利娟  李丽娜  罗平亚  叶仲斌  樊力  陈洪 《精细化工》2012,29(4):322-325,346
以脂肪酸、二甘醇、氯磺酸为原料,经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4种二甘醇双(α-磺酸钠)烷基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脂肪酸双酯双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比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低1~2个数量级和更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稳态荧光猝灭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随着烷烃链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王军  刘刚勇 《化学世界》2002,43(11):595-598
通过用滴体积法对合成纯化所得 N-烷基 - N,N,N-三羟乙基氯化铵 ( AEEC)表面张力测定发现 ,AEEC的表面过剩浓度随疏水基碳链数的增加而有所减小 ,表面分子面积受碳链长度影响 ;疏水基碳链的增加使 AEEC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和效率都提高 ;随着疏水基碳链的增加 ,AEEC的 CMC降低。并且在所测定的温度范围内 ,log CMC与疏水基碳链长度成线性关系。在 2 5°C时 ,TΔSomic对 ΔGomic的贡献比 ΔHomic大 ,并且碳链愈长 TΔSomic的贡献愈大 ,AEEC胶束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熵变。  相似文献   

17.
以三聚氯氰、氨基乙磺酸、乙醇胺和二正己胺、二正辛胺以及二异辛胺为原料合成出3种疏水结构不同的含羟基-磺酸基不对称表面活性剂(XSOHC6,XSOHC8和XSOHEC8),并用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终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与目标结构一致。采用吊片法测定目标产物的表面活性,运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3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聚集数(Nm)。30℃下,XSOHC6,XSOHC8和XSOHEC8的cmc依次为8.1×10-4,2.1×10-6和8.5×10-5mol·L-1,γcmc分别为33.0,27.6和28.2 mN·m-1,Nm分别为18,11和18。结果表明此类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8.
新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多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苷法合成了新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多苷 ( C12 - APG) ,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影响 APG结构组成的主要因素是 C12 醇和葡萄糖的摩尔比以及反应温度 ;而催化剂的量和正丁醇的量对 APG的结构组成产生影响不大 ;在此基础上获得了较佳的 APG的合成工艺参数 ,以优选的工艺合成的 APG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镁、钙和锌的氢氧化合物分别与辛酰丙氨酸配体[CH3(CH2)6CONHCH(CH3)COOH]反应,合成了辛酰丙氨酸镁、钙和锌表面活性剂配合物。通过配合物的纯溶媒及水/有机溶媒系的溶解性测试发现,镁和钙的配合物均在大部分有机纯溶媒和水/有机溶媒系里有极高的溶解性,而锌的配合物在大部分有机纯溶媒系里有很低的溶解性。此外,通过核磁共振(NMR)光谱、电导、蒸汽压降下(VPO)和FTIR方法研究了溶液中镁、钙和锌表面活性剂配合物的聚集行为。Mg(oct-ala)2、Ca(oct-ala)2和Zn(oct-ala)2配合物在有机溶媒系里吸附水易发生聚集行为,并有形成逆胶束体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液相剥离法以水/乙醇/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为介质剥离石墨烯。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体积分数在50%左右时,石墨烯的浓度达到最大值。石墨烯剥离效率的提高归因于乙醇对溶剂表面能的降低,以及表面活性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疏水作用力。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石墨烯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剥离所得的石墨烯大多数为缺陷很少的少层石墨烯。研究将为石墨烯的绿色高效制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