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贺蕴彬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19)
MANET是一种自组网络工作组,其将节点划分为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在MANET环境下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网络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完成互联与通信.正是由于移动MANET环境下路由的复杂性,网络中角色的信任评估机制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多角色节点的信任值进行研究,构建多角色的分簇信任评估模型,将节点角色划分为簇头、簇成员、网管、代理4种类型,从节点的相关度、信任值和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簇头节点的信任值,并通过代理节点进行监督计算,构建基于簇透、代理和网关节点的简化网络,以节点分配关系计算节点的可信度,以NS2仿真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得出结果表明,研究的多角色的分簇信任评估模型能够较快、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恶意节点,保证了移动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自组网络中,许多应用都依赖层次结构的支持。簇结构是移动自组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层次结构。论文针对移动自组网络信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簇结构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本地邻居推荐的局部信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学分析和模拟实验。分析及模拟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簇结构网络的连通性与吞吐量,同时通信开销与计算开销均不高,具有较好的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分簇方法很少考虑安全因素,或者只考虑安全性而忽视对网络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关系的分簇方法。该方法结合人类记忆的扩散激发模型的思想,能够根据有限的局部信息,自动地对整个网络进行分割,在提高AdHoc网络性能的同时,还可提高其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簇方法在精确度方面与集中式的分簇方法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对MANET的特点和它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设计合理的信任模型是MANET安全的首要问题。文中首先分析现有的MANET安全解决方案中的不足,进一步对MANET中的信任管理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簇的动态信任管理模型(Dtrust)。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MANET中的盲目信任问题,最后对该模型下簇的更新方法进行了描述。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的传输需要安全的保护.在分簇管理的基础上,GTMS(group-based trust management scheme)算法利用节点的可信度来实现路由的安全.但是,它的可信度表示方法过于简单,无法反映信誉复杂性.因此,在基于区间的云相似度比较算法的基础上,以云理论为基础构建节点可信度,提出了基于云信任模型和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可信路由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准确判定簇内节点可信度的基础上,CRPCTMAS (cluster reliability protocol based on cloud trust model and the ant scheme)算法建立了安全、有效的路由,保证了路由的高有效发包率,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11.
面向对等计算的信任度评估提出了一种新的信任管理量化算法,该算法解决了已有算法不能很好解决的信任时间衰减特性和节点联盟等问题,系统地对目前有代表性的网络信任评估算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当前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作了分类,同时给出了信任相关的一些定义以及算法应该考虑的问题,并提出一套完整解决问题的算法.定义了信任时间矫正函数、域信任矫正函数、信任值校准函数和准确度函数,并构造了信任时间矫正算法与域矫正算法,通过推导说明本算法具有良好的时间衰减性、历史经验相关性、新入节点奖励特性和联盟特性,同时给出了一般性的信任自然衰减曲线和8种典型特征域的系数变化范围.通过实验评价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和Azzedin算法进行比较,表明提出的算法效率和准确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可信网络中动态信任模型对终端用户行为信任评估有效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可信网络管理模型。该模型在传统信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聚类分析方法,从行为预期的角度研究用户的行为信任。通过对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构建行为预期,并利用行为预期评估用户行为,最后以信任评估结果为依据实现对网络中的用户的管理。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长期接入的正常用户产生稳定的信任评估结果,同时迅速发现并隔离恶意用户,对可信用户与不可信用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传统的信任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效率,达到了提高网络可信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等网络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对等网络环境下的信任机制是作为一种新颖的安全问题解决方案被引入的,基本思想是让交易参与方在交易完成后相互评价,根据对某个参与方(主体)的所有评价信息,计算该主体的信任度,为对等网络中其他主体以后选择交易对象时提供参考.文中介绍了对等网络环境下信任的基本定义.深入剖析了信任机制与网络安全的关系,并讨论了信任机制的体系结构.根据信任机制研究的内容分别归纳总结了信任模型和信任推理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并选取典型的信任模型进行了评述.最后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信安全路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恶意节点可能产生的攻击,提出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节点可信安全路由协议,将节点信任评估模型引入到蚁群路由算法中,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可信度,以节点可信度为依据隔离恶意节点,增强网络安全性。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在网络丢包率、端到端时延、吞吐量和全网能耗等评价指标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对黑洞攻击具有较好的抵抗性能。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云计算业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强化了研究人员对于移动设备的依赖性。员工携带自己的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s, BYOD)已经成为当前移动办公的主要趋势。针对BYOD环境中的数据泄露和恶意代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跨平台的安全解决方案。该方案应用无客户端网络准入控制方式获取终端属性,并在向量表示法的基础上,为CPU空闲率等特殊属性设计了一种动态数值型评估方式。因此,该方案能够对进入网络的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准确地可信评估,将终端分别判入可信域、非可信域和隔离域,确保最终进入网络的BYOD设备处于可信状态,以实现网络入口边界安全。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案比现有方案在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状态的评估和防止对数据的非法访问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面向中国范围内的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开放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中(如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促使各个节点诚实、可靠地交互提出了一套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信任评估模型。特别是针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主观意愿和行为方式来设计网络节点的信任评估模型,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国范围内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的系统安全稳定性和协作成功率。信任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节点的身份、节点间关系、直接交互经验和客观综合评价情况,同时考虑了节点信任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可推广性和可行性,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新型无线网络,它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让攻击者能够更轻易的分析网络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并摧毁整个网络.本文设计了一个安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它能够抵御大多数已知的网络攻击,且不会明显降低传感器节点(SN)的能量功率.我们建议对网络组织进行聚簇以降低能耗,并基于对信任级别的计算以及可信节点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来保护网络,基于集中式的方法对信任管理系统进行运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解决了高效节能的设计任务,信任管理系统在防御攻击上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