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贺蕴彬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19)
MANET是一种自组网络工作组,其将节点划分为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在MANET环境下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网络节点之间相互协作完成互联与通信.正是由于移动MANET环境下路由的复杂性,网络中角色的信任评估机制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多角色节点的信任值进行研究,构建多角色的分簇信任评估模型,将节点角色划分为簇头、簇成员、网管、代理4种类型,从节点的相关度、信任值和移动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簇头节点的信任值,并通过代理节点进行监督计算,构建基于簇透、代理和网关节点的简化网络,以节点分配关系计算节点的可信度,以NS2仿真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得出结果表明,研究的多角色的分簇信任评估模型能够较快、较为准确地检测出恶意节点,保证了移动网络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自组网络中,许多应用都依赖层次结构的支持。簇结构是移动自组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层次结构。论文针对移动自组网络信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簇结构网络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本地邻居推荐的局部信任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学分析和模拟实验。分析及模拟结果表明,该信任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簇结构网络的连通性与吞吐量,同时通信开销与计算开销均不高,具有较好的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分簇方法很少考虑安全因素,或者只考虑安全性而忽视对网络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关系的分簇方法。该方法结合人类记忆的扩散激发模型的思想,能够根据有限的局部信息,自动地对整个网络进行分割,在提高AdHoc网络性能的同时,还可提高其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分簇方法在精确度方面与集中式的分簇方法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8.
对MANET的特点和它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设计合理的信任模型是MANET安全的首要问题。文中首先分析现有的MANET安全解决方案中的不足,进一步对MANET中的信任管理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簇的动态信任管理模型(Dtrust)。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MANET中的盲目信任问题,最后对该模型下簇的更新方法进行了描述。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的传输需要安全的保护.在分簇管理的基础上,GTMS(group-based trust management scheme)算法利用节点的可信度来实现路由的安全.但是,它的可信度表示方法过于简单,无法反映信誉复杂性.因此,在基于区间的云相似度比较算法的基础上,以云理论为基础构建节点可信度,提出了基于云信任模型和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簇可信路由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在准确判定簇内节点可信度的基础上,CRPCTMAS (cluster reliability protocol based on cloud trust model and the ant scheme)算法建立了安全、有效的路由,保证了路由的高有效发包率,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0.
11.
着眼于分簇这个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安全分簇算法,以节点的可信度值作为选举簇头的标准,使簇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并从理论上和实验仿真上证明了此算法能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安全性,且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分簇算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针对K-prototypes聚类算法处理混合型入侵检测数据时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对初始值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prototypes与模糊评判相结合的入侵检测方法,利用K-prototypes对数据进行统计归类,在聚类中建立模糊评判模型,从统计和特征两方面对数据进行双重判定。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算法的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任一种算法单独使用时的检测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率,降低了误检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静态安全机制中不必要的数据源认证开销和防御信任阈值机制中存在的On-off攻击,在物联网(IoT)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的自适应安全机制。首先,根据节点在信息交互中的行为表现建立节点间的信任评估模型,进而给出节点总体信任值的度量方法;然后,对于总体信任值高于信任阈值的节点,采用基于信任的自适应检测算法实时地检测这些节点总体信任值的变化情况;最终,中继节点根据自适应检测的结果决定是否验证接收到的消息。仿真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该机制降低了中继节点的能量开销,同时对物联网中的On-off攻击起到较好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基于聚类分析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k-means聚类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通过对各类流量特征数据的预处理,使k-means算法能适用于枚举型数据检测,进而给出一种基于数值分布分析法的高维数据特征筛选方法,有效解决了维数过高导致的距离失效问题,并运用二分法优化K个聚簇的划分,减少了初始聚类中心选择对k-means算法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检测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可信网络中动态信任模型对终端用户行为信任评估有效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聚类分析的可信网络管理模型。该模型在传统信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聚类分析方法,从行为预期的角度研究用户的行为信任。通过对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构建行为预期,并利用行为预期评估用户行为,最后以信任评估结果为依据实现对网络中的用户的管理。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对长期接入的正常用户产生稳定的信任评估结果,同时迅速发现并隔离恶意用户,对可信用户与不可信用户有较高的区分度,与传统的信任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效率,达到了提高网络可信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推荐系统中使用最广泛的算法是协同过滤算法,针对该算法存在的数据稀疏和扩展性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兴趣和社交信任的聚类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聚类技术根据用户评分信息将具有相同兴趣的用户聚为一类,并建立基于用户兴趣相近的邻居集合。为了提高兴趣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了修正余弦计算公式来消除评分标准的差异问题。然后,引入信任机制,通过定义直接信任、间接信任、传递路径和计算方法来度量社交网络用户之间隐含的信任值,将社交网络转换为信任网络,依据信任程度来创建基于社交信任的邻居集合。通过加权的方式将基于两种邻居集合的预测值融合起来为用户产生项目的推荐。在Douban数据集上进行仿真实验,确定了最优的协调因子值和分类数值,并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减少了6.7%,准确率(precision)、覆盖(recall)和F1值分别增加了25%、40%和37%,有效提高了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