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三种吸附剂的改性与染料吸附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用廉价吸附剂去除有色污水中的染料,提出用焙烧或酸洗对硅藻土、粉煤灰及膨润土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三种吸附剂材料的性能变化,比较了它们对阳离子、酸性、活性染料溶液及印染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的染料吸附效果和对污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力均比粉煤灰及膨润土高.改性前硅藻土及膨润土对阳离子染料吸附力大于阴离子染料,粉煤灰与此相反.硅藻土450 ℃焙烧后大部分有机杂质被去除,对染料的吸附性能获得提高.粉煤灰酸洗后对阳离子染料吸附能力提高,对酸性及活性染料的吸附能力降低.膨润土酸洗后对阳离子、酸性染料的吸附性能提高,对活性染料降低.  相似文献   

2.
制备出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改性磁性硅藻土,通过FTIR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废水中染料甲基橙的去除.本文主要考察了时间、pH、温度等条件对CPC-磁性硅藻土吸附性能的影响.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模型表明该吸附均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硅藻土精土为基体,用锰氧化物作为改性剂制备了改性硅藻土。采用SEM、FT-IR、XRD对锰氧化物改性的硅藻土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试验考查了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溶液初始p 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硅藻土吸附模拟废水中As(V)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温度为25℃、溶液p H为2、投加量为5 g/L时,改性硅藻土对2 mg/L的As(V)吸附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到98.5%以上,处理后的废水中As(V)浓度小于30μg/L,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总砷的排放标准。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修饰Fe3O4及修饰Fe Si O3外壳对硅藻土进行改性.采用了XRD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对改性硅藻土进行了表征.制得的吸附剂(Fe3O4@D@Fe Si O3)被成功应用于水中刚果红的吸附.具体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p H值、浓度等因素对刚果红染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功能化的磁性硅藻土复合材料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磁性分离,对染料的脱色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用水泥对火电厂废渣-粉煤灰进行改性,利用改性粉煤灰吸附去除水中的Cr(VI)离子,试验研究了Cr(VI)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的酸度和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找出了吸附的最优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改性粉煤灰对Cr(VI)的去除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改性粉煤灰除去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水泥对火电厂废渣-粉煤灰进行改性,利用改性粉煤灰吸附去除水中的Cr(VI)离子,试验研究了Cr(VI)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的酸度和吸附剂颗粒大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找出了吸附的最优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改性粉煤灰对Cr(VI)的去除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酵母菌对Ni(Ⅱ)的吸附性能,采用丁二酸对其进行酯化改性,将酯羰基引至酵母菌表面,制备丁二酸改性酵母菌吸附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改性酵母菌进行表征,研究改性酵母菌对水中Ni(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丁二酸投加量、戊二醛用量、溶液pH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Ni(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酯羰基被成功引至酵母菌表面,改性酵母菌表面粗糙不平;当丁二酸用量为6 g/g、戊二醛用量为6 mL/g时,制备的改性酵母菌对Ni(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当溶液pH为7、吸附剂用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丁二酸改性酵母菌对Ni(Ⅱ)的去除率为67.05%;Langmuir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改性酵母菌的吸附行为,改性酵母菌对Ni(Ⅱ)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研究了沸石、膨胀蛭石、瓷砂陶粒、页岩陶粒和黏土陶粒5种硅酸盐吸附剂改性前后对腐殖酸的吸附的影响.分析了投加量、pH、温度和腐殖酸浓度对腐殖酸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沸石对腐殖酸的吸附性最好,膨胀蛭石次之,黏土陶粒、瓷砂陶粒和页岩陶粒效果较差.改性后,5种硅酸盐吸附剂对腐植酸的吸附去除效果均有较好提高,其中5种硅酸盐吸附剂用HDTMA改性的最佳条件为:沸石、膨胀蛭石和黏土陶粒改性浓度均为20 g/L,页岩陶粒和瓷砂陶粒为25 g/L.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黄陵风化煤腐植酸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合成负载Fe/Cu腐植酸吸附剂。以产率为指标,确定最佳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最佳条件所合成的腐植酸进行表征,并研究负载Fe/Cu后的腐植酸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负载条件为:pH=3,FeSO4与Cu(NO3)2的质量比为1∶1,改性时间为60min,反应温度为60℃.负载后吸附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大量孔隙结构,有利于提高其吸附能力;负载后吸附剂的碘吸附值为219.1mg/g,远大于腐植酸的碘吸附值158.4mg/g;负载Fe/Cu后的腐植酸吸附剂对结晶紫的最大吸附率可达96.9%,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率可达98.2%,说明其吸附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纳米分子筛、硅藻土、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复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类聚氧乙烯醚(AEO-9),探讨了吸附时间、投加量p、H值、初始浓度几个因素对三种材料吸附AEO-9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与纳米分子筛复配形成的复合材料去除AEO-9效果最好,吸附最佳条件为pH=6.5,AEO-9的初始浓度为400,mg/L,复合材料投加量为8,g/L,搅拌时间为25,min,去除率达到75.58%.动力学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去除AEO-9符合Langmuir等温式,说明AEO-9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吸附层.通过XRD表征及电镜分析可知,复合材料是以硅藻土为主要骨架,同时结合了分子筛的结构,在两种复合的粒子之间形成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聚丙烯酸(PAA)聚合过程中添加细菌纤维素(BC),制备PAA/BC复合凝胶,并研究无机填料蒙脱土(MMT)、硅藻土对PAA/BC复合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PAA/BC复合凝胶与PAA凝胶相比,吸水性能及保水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BC用量为0.4%N,该复合凝胶的吸水及保水性能综合最佳.添加MMT、硅藻土的PAA/BC复合凝胶的吸水及保水性能均有提高,同样用量的MMT对凝胶的吸水性能提高更明显,而硅藻土对凝胶的保水性能提高更明显.SEM的微观结构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2.
分别选用不同选矿阶段的硅藻土、不同油源及标号基质沥青制备改性沥青,基于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硅藻土品质及基质沥青差异对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选矿提纯后所得硅藻精土能有效改善沥青抗变形性能,硅藻原土和尾矿改性效果较差;改性沥青的抗变形性能受基质沥青油源影响,油源不同,改性效果也不同;同时,标号越小的基质沥青,经改性后抗变形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土作为一种新型沥青改性材料,将其掺配在沥青中,可以作为沥青的改性剂,通过硅藻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实验,表明硅藻土能够改善沥青的高温、低温和抗老化性能;而且,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能够显著提高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硅藻土是一种很好的改性剂.  相似文献   

14.
选用4种沥青与四种硅藻土,将硅藻土加入沥青中,制成沥青胶浆,通过化学4组分的分析,证明硅藻土对沥青中的轻组分有较强地吸收作用,硅藻土通过吸收沥青中的饱和芬与芳香芬而改善沥青的道路使用性能,并对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硅藻土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藻土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非金属矿物,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作为环境矿物材料用于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详细介绍了硅藻土的基本性质,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硅藻土处理含重金属、印染废水等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硅藻土改性沥青微观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结合DSC量热试验,研究了硅藻土微观结构与沥青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发现硅藻土可以均匀分布于沥青中.并与沥青形成稳定体系.硅藻土所具有的特殊微观结构,能吸收沥青的油分,有助于改善沥青的路用性能.硅藻土加入沥青,不仅起填料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改性作用.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沥青能显著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对低温抗裂性也有所改善,为硅藻土改性沥青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feasibility of utilizing molybdenum tailing and diatomite as siliceous materials to prepare calcium silicate board was explored. The influences of molybdenum tailing/diatomite proportion on 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rmal conductivity, water absorption, flexural strength and moisture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perty of calcium silicate board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molybdenum tailing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o prepare building materials. The main hydration products in calcium silicate board under autoclaved condition are C-S-H with low crystallinity and tobermorite. Molybdenum tailing is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tobermorite.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bulk density of the calcium silicate board gradually increase when the content of molybdenum tailing increases. Netlike C-S-H is form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iatomite content during autoclaved curing process, resulting in the enhancement of moisture adsorptionde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 optimal content of molybdenum tailing is 20%, furthermore, the flexual strength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calcium silicate board at this content meet the Chinese standard JC/T564.1-200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季冻区多孔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减轻路面冻融损伤,采用玻璃纤维、硅藻土与沥青路面旧料以改善多孔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不同材料掺量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下的抗压强度、空隙率及应变变化,并考虑不同材料与不同材料掺量对多孔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损伤力学理论以抗压强度为指标表示强度率,研究改性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冻融损伤演化规律;基于CT无损检测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玻璃纤维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前后空隙数量与空隙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料抗压强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隙率与应变呈上升趋势;具有玻璃纤维掺量0.7%、沥青路面旧料掺量15%、硅藻土掺量25%和掺量15%沥青路面旧料及20%硅藻土的4种多孔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最好,其中玻璃纤维的改性效果最佳;掺入玻璃纤维、15%掺量硅藻土与15%掺量沥青路面旧料能减轻多孔沥青混合料的冻融损伤,但硅藻土再生多孔沥青混合料损伤程度均较大,损伤前期强度较高,更适用于短时冻土区;与硅藻土再生多孔沥青混合料相比,玻璃纤维多孔沥青混合料、再生多孔沥青混合料与硅藻土多孔沥青混合料经历了长时间的快速损伤期、短时间的损伤稳定期与损伤发展期;玻璃纤维掺量较低的试样空隙数量增加,平均单个空隙面积减小,而掺量较高的试样表现相反。  相似文献   

19.
硅藻土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藻土作为一种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其具有多孔性、吸附性强、轻质、熔点高、隔热、吸声、折射率低、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主要介绍了硅藻土在填料、助滤剂、农业、建筑建材等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