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与降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好地研究马尾松林水土流失规律,从水土流失主要控制因子——降雨因子出发,通过对红壤侵蚀区不同林下配置模式马尾松林径流试验小区2009—2011年的产流、产沙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得到如下结论:①各小区的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性相关,回归模型主要以一元二次回归最优,个别小区以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最优,其中以马尾松地表裸露小区模拟方程可决系数最大;②各雨型在同一郁闭度条件下,除去郁闭度为0%的小区外,各小区基本满足乔+地表裸露〉乔+百喜草〉乔+胡枝子,伴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各小区的径流系数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尤其在暴雨和大暴雨以上的雨型更加明显;③产沙方面,各雨型条件下,除去郁闭度为O%的小区和个别郁闭度为24%的小区外,基本上满足乔+地表裸露〉乔+胡枝子〉乔+百喜草。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林地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研究马尾松林下种植植物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选择4种不同郁闭度的林地设计3种试验小区,其中两个小区分别种植百喜草、胡枝子,与保留的自然小区进行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郁闭度对小区产流及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尾松纯林地郁闭度低于0.3时,不同郁闭度间的细微差异对小区产流和产沙的影响不显著;植被盖度对小区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呈现一定规律性,当自然小区植被盖度低于30%时,产流、产沙量随植被盖度增大而下降;百喜草小区植被盖度达到45%以上时,形成乔草复层结构,比单一草被覆盖保水减蚀效果更好,且与是否有枯落物覆盖等因素有关;胡枝子小区产流、产沙量与植被盖度、乔灌草立体结构是否形成有关,人工种植胡枝子更有助于马尾松纯林形成乔灌草立体结构群落。  相似文献   

3.
川中紫色土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壤流失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总结报告,建立小流域土壤流失量、轻度以上侵蚀土地面积与农地、林地、荒地、其他用地面积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流失量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面积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1)农地、林地、荒地、其他用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2 353、2 319、12 162、-2 750t/km2·a;前三者的土壤流失比分别为56%、25%、19%,水土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是农地,但在个别小流域,林地或荒地也会是产生土壤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其他用地对土壤流失起到抑制作用;(2)农地、林地、荒地的土壤流失率分别为52%、34%、100%,土壤流失面积比分别为72%、16%、12%,农地流失面积比远高于其他用地类型,但在个别小流域,林地流失面积比大于农地; (3) 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81、2 500、484、8 068t/km2·a;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土地土壤流失比分别为8%、33%、59%,强度侵蚀土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毕节地区地理位置为例对贵州山丘地区坡地不同下垫面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侵蚀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对不同坡度和坡长以及各水土保持措施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利用2014—2016年水土侵蚀量、地表径流量和实测降雨量等观测资料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治理水土流失最佳的措施为坡改梯措施;暴雨强度和降雨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决定性因素;侵蚀模数变化规律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随坡长、坡度的变化而表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坡面是辽西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的主要来源,以锦州市巧鸟径流场的试验观测数据为依托,研究4种不同用地类型下的泥沙、径流和氮流失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雨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试验表明,林地的氮素流失及产流、产沙量最小,而裸地最大;年内I30与径流量呈显著指数关系,二者的拟合系数>I10及I20,平均雨强与径流量呈3次函数关系,泥沙流失量也呈现出相似特征。高强度降雨条件下,坡耕地的氮流失最高,雨强相同情况下年度内氮流失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刘海洋 《河北水利》2008,(11):35-36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辖12个镇和7个乡、534个行政村,总面积1208km^2.其中低山丘陵区633.6km^2。平原谷洼地区574.4km^2.属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根据2002年卫星遥感调查.迁安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655.5km^2。占土地总面积54.3%.其中轻度侵蚀335.7km^2.占流失总面积的51.2%;中度侵蚀308.9km^2,占流失总面积的47.1%:强度侵蚀10.9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7%。  相似文献   

7.
以川中丘陵区鹤鸣观小流域及其3个试验小区2个试验阶段(1983-1986年,1989-2000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径流侵蚀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效益。结果表明:对于第一阶段,不同雨强下的径流深变化依次是荒地>草地>坡耕地;侵蚀模数的变化依次为坡耕地>荒地>草地。对于第二阶段,其径流深变化依次是梯地>草地>林地;侵蚀模数的变化依次为梯地>草地>林地。荒地、低覆盖草地、坡耕地径流量、侵蚀量与降水变量相关系数较高,土壤侵蚀主要受降水变化影响。林地、高覆盖草地、梯地径流量、侵蚀与降水变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且没有显著性,可能是植被覆盖、土壤特性对减缓径流和侵蚀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说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明显分异的水土流失效应。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1990-2004年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比1985-1989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30.67%,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少91.29%,多年平均含沙量减少76.05%。  相似文献   

8.
巩义智恩铝土矿区位于豫西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类型区为西北黄土高原区,区内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强度为中度流失。在矿区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地表,造成水土流失,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及方案实施进度,该方案的全面落实,有效地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条件好,辽西低山丘陵区坡地具有较大的农业生产潜力,研究降雨等引起土壤侵蚀的驱动因子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辽西低山丘陵褐土区土壤侵蚀受降雨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最大30min降雨强度(I30)、侵蚀性降雨量、降雨量、降雨动能、降雨侵蚀力、径流量等特征量均与土壤侵蚀量呈极显著相关性;降雨历时、降雨侵蚀力、侵蚀性降雨量、降雨量、降雨动能、侵蚀量等特征量均与径流量呈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降雨各特征量因子对径流量、侵蚀量的综合影响方程,径流量以及降雨侵蚀力对侵蚀量的影响方程,结合降雨观测数据可以估算侵蚀量及径流量,可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选择未治理地、治理10 a与30 a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林下有芒萁覆盖(MQ)与林下裸露地(CK)土壤碳氮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未治理地芒萁覆盖度和生物量均很低,治理10 a和30 a的马尾松林下芒萁覆盖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各林地芒萁覆盖下的土壤(1 m)有机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林下裸露地(P0.05);治理10 a和30 a马尾松林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分别比未治理地增加了153%和296%、24%和101%;治理后芒萁覆盖下的土壤有机碳积累快于氮的积累,总体上芒萁覆盖的土壤C/N均高于林下裸露地.以上结果显示了芒萁对侵蚀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恢复和氮素积累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方来水来沙对细沟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细颗粒的流失是土壤质量恶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利用试验土槽和供沙土槽双土槽径流小区系统,分析了黄土坡面在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含沙水流汇入条件下的细沟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变化特征,探讨了降雨强度、坡面上方不同含沙水流汇入、细沟水流流速对细沟侵蚀泥沙颗粒组成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上方水流的汇入使侵蚀泥沙中<0 001mm的粘粒含量呈增加趋势,0 05~0 001mm的粉砂粒呈减少趋势,而降雨强度对侵蚀泥沙颗粒组成的影响不甚明显;同时,侵蚀泥沙中粘粒含量随细沟水流流速和细沟侵蚀产沙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生草措施对红壤区果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下生草措施能有效控制果园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本文以艾蒿、马齿苋、白三叶为研究对象,野外监测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研究不同生草措施对脐橙园水土流失和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脐橙园林下种植艾蒿、马齿苋、白三叶均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和产沙量,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37.87%、41.97%和61.79%,平均产沙量分别减少63.30%、67.36%和89.61%.艾蒿和马齿苋拦沙效果差异不大,白三叶效果最好;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白三叶控制氮素流失效果最好,其次是艾蒿.不同生草措施均能减少果园水土流失及氮素流失,坡地果园带状植草为可行的生草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石漠化、水土流失空间分布与面积变化趋势,以石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5,2010,2015年遥感影像获取务川县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与估算石漠化等级空间分布,并运用修正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建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方程进行水土流失计算。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有显著影响,林地、草地面积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水土流失量。务川县2000~2015年林地面积增加80.37 km~2,旱地面积减少91.69 km~2;2010~2015年重度石漠化面积减少263.73 km~2;2000~2015年微度侵蚀面积增加636.13 km~2,轻度侵蚀面积减少157.21 km~2,中度侵蚀面积减少356.28 km~2,强烈侵蚀面积减少111.23 km~2。务川县2000~2015年实施的退耕还林与石漠化治理工程使得水土流失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4.
长期的侵蚀性降雨对黄土塬区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植被种植和覆盖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文章开展了不同类型降雨条件下,植被措施的减沙量和减流量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林地措施较灌木措施、耕地措施和草地措施在不同类型的降雨条件下,林地措施的减沙率最高,灌木措施的减沙率次之;(2)林地措施较耕地措施在不同类型的降雨条件下,林地措施的减流率最高,耕地措施的减流率最低,在相同类型的降雨条件下,林地措施的减流率最高,耕地措施的减流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呼盟水蚀区不同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土地利用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以呼盟水蚀区宝龙泉小流域为观测基地,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降水量和与之相对应的径流观测小区的径流量、土壤冲刷量的观测分析,说明了顺垅坡耕地、横垅坡耕地、荒坡、梯田、次生林地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土壤流失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时径流量与土壤冲刷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为呼盟水蚀区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调控原理与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色土区是我国水力侵蚀的重要区域之一。坡面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大而增大,15°和25°是坡面水土流失的两个重要质变点,该结论成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小流域水土流失调控范式则与大尺度自然地理条件和小尺度空间位置关系有关。根据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不同条件下坡面和小流域尺度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蓄水池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郑彩霞  黄静 《山东水利》2011,(3):23-23,25
泗水县芦山小流域治理工程位于泗水县城西南部,圣水峪乡、金庄镇交界处,尹城水库上游。地处鲁中南部泰沂山脉低山丘陵强度侵蚀区,为泗水县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该地区缺水严重,灌溉用水根本无法保证,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皖西山丘区系指安徽省西部的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西南部分及六安县中、南部分。总面积8227.6平方公里,1982年水土流失调查,区域内不同程度的流失面积为4930.9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7%。每年流失泥砂总量970万立方米(折合1309.5万吨),年侵蚀深为1.18毫米,是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灾地区之一。本文根据水土流失初步凋查的成果,就皖西山区地貌、岩石、土壤、降雨强度等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的作用与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汉水属于甘肃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地貌上游属于黄土山丘区和下游为陇南山石林区,主要泥沙来源于上游和河道的冲积扇。影响水土流失的直接水文因素有降雨和径流,为直接反映西汉水流域的水土流失年特性同年降雨和年径流量的关系,先采用单一因素相关分析,后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建立泥沙同降雨和径流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并绘制三维直观图,得出径流侵蚀能力呈指数关系,降水在一定范围内会改善生态植被,会降低径流的侵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降雨因子、植被盖度因子等。以商南县西湾小流域5个不同植被盖度的侵蚀观测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在地块尺度上,影响输沙量的主要降雨特性是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是影响流域输沙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一定降雨条件下产生的流域输沙量,坡耕地最高,其次是弃耕地、草地、疏林地,最低的是天然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