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B煤组进行了煤质分析与显微煤岩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五彩湾矿区B煤组整体为中湿、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的长焰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为主,平均含量47.33%,镜质组次之,平均含量46.39%,壳质组含量极少。对煤岩样品显微组分的定量统计,计算出各个煤相参数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研究区内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经历了由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森林相过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对三塘湖煤田汉水泉矿区进行了显微煤岩组分测定与煤质分析,结果表明,汉水泉矿区原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平均含量67.38%,惰质组次之,平均含量31.27%,壳质组含量极少,为低水、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特低硫的长焰煤。通过定量统计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计算各煤相参数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到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分布在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森林相的过渡相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地区,盆地内侏罗系是一套重要的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特低灰-中灰分煤、特低硫-中等硫煤、中-中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微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惰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覆水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近湖沼-浅沼相,中下部煤层沼泽类型主要为湿地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形成过程中总体为一个缓慢下沉水进过程,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沉积环境为浅沼相,形成了巨厚C8煤层,之后沼泽覆水程度逐渐加深,沉积环境也向湖沼-浅沼相演变。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21,40(3):39-42
以准东煤田五彩湾三号露天矿田B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集了B1煤层露天采坑连续剖面样品71件,运用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测定、工业分析、硫分、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等。研究表明:B1煤层具有惰质组含量高、镜质组含量较低的特点,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而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具有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和低位泥炭沼泽相2种煤相类型。B1煤层为特低灰分、高挥发分及特低硫煤,垂向上挥发分、灰分及硫分变化不大,煤灰类型属于钙质灰分,煤灰中Na_2O含量高,属于高钠煤,煤的结污指数属于严重类,熔渣指数属中等类,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需注意高温结渣沾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以准格尔煤田西南部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样品的煤岩显微组分、煤质参数、硫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确定了6上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结合煤层厚度变化及煤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深成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低变质程度烟煤,低水、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形态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不易脱除。有机显微组分组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煤中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结晶度较高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类。含煤沉积体系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原始泥炭沼泽覆水条件良好,为还原性中~高位泥炭沼泽,成煤时部分分层曾受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准东煤田的煤炭资源,采集准东煤田5个矿区的31个样品并测定其全硫和各种形态的硫含量,研究不同矿区、不同埋藏深度、不同岩相中的硫分布特征,并通过筛分和浮沉试验以分析硫分在各粒度级的分布特征及浮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准东煤田主采煤层的硫分以硫化铁硫为主,硫化物矿物主要存在于惰质组中,硫分随煤粒度逐渐变小而增大;硫分不能通过洗选而有效降低,独立或析出的硫化物矿物易分离。 相似文献
10.
11.
大兴安岭聚煤区煤岩煤质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兴安岭聚煤区是早白垩世聚煤沉积。对大兴安岭煤区的煤层、煤质进行了研究分析,认定了煤岩、煤质特征,为今后的勘探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黑龙江省中生代煤的分布特征和煤岩煤质特征 ,说明了黑龙江省中生代煤为低硫、低磷 ,中~富灰(以中灰煤为主 ) ,发热量较高的低~中变质烟煤 相似文献
14.
在煤层气的产出过程中,煤岩的润湿性对煤岩孔隙中气和水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控制着煤岩裂隙中毛管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对煤岩微粒的运移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测试煤岩的煤质特征和煤岩表面的润湿性,分析了煤岩的灰分、挥发分、水分、固定碳含量对煤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随着煤的灰分、固定碳含量的增加,接触角减小,煤岩中水分含量越大,煤岩表面越容易被润湿,而挥发分对煤岩的润湿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16.
17.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2、Al2O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为低硫煤,10#煤和11#煤属于低中硫煤,13#煤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和11#煤)和海退成煤(8#煤和13#煤)两种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巴基斯坦Thar煤田的煤层结构及成因,分析研究了该煤田煤的煤岩显微组分特征、煤质特征及煤炭可选性,并对该煤的利用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河北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省,开滦、峰峰等老矿区都有很长的开采历史,而且至今仍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一些主要煤田的地质特征、煤质特点前人都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解放后的煤炭生产实践和大量的地质勘探工作又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