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关的性能评价参数和测试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以及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因素和整理工艺。测定了一般纺织品及纺织纤维材料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紫外线透过率,分析了纤维结构对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未经防紫外整理的纺织品远远达不到紫外防护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5,(16)
采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HLF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对涤锦交织物进行紫外线防护整理,研究了整理温度、时间、p H值,氯化钠和紫外线吸收剂用量对织物抗紫外线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HLF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对整理涤锦织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紫外线吸收剂在涤锦织物上具有较好的提升性能,整理后的涤锦织物在50次标准洗涤后,UPF指数降低率分别为15.6%和32.7%。  相似文献   

3.
利用纳米无机氧化物对大豆蛋白织物进行防紫外线复合涂层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制订了涂层整理工艺方案和工艺条件,分析了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后的大豆蛋白织物不但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功能,还具有良好的抗红外线功能和隔热效果。  相似文献   

4.
TiO2-ZnO复合水溶胶对纯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TiO2-ZnO水溶胶,通过浸轧、烘干、焙烘等工序对纯棉织物进行整理,然后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进行比较,评价其抗紫外线等级,对整理后未皂洗织物和皂洗30次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进行比较,以评价抗紫外线性能的耐久性.结果表明,经整理的织物UPF等级为50+,皂洗30次后的UPF等级为35,即经过此法整理的纯棉织物具有很好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和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筛选了11种不同规格的锦纶防晒衣面料,测试其防紫外线性能。对紫外线防护值UPF小于40的10种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并对整理前后织物的抗撕裂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和拒水防水性能进行测试及比较。结果表明:经抗紫外线整理的1#、6#、11#织物是抗紫外线产品,所测UPF值最大。而其余8种织物抗紫外整理前UPF值很小,不具备抗紫外线能力,整理后,织物均获得非常好的抗紫外线等级;大密度面料的透气和透湿效果差,易产生闷热感,但防风效果佳;经过防水整理的防晒衣面料具有优良的抗沾湿性能;经抗紫外线整理后,织物吸湿透气性略有下降,抗沾湿性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珍珠纳米整理剂对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并对整理效果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珍珠纳米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紫外线防护效果,UPF值可达到50+以上;珍珠纳米整理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用性,对织物的强力等服用性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纳米抗紫外线整理苎麻织物功能性及服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纳米抗紫外线整理剂对苎麻织物进行整理,通过对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紫外线防护因子,透气性、湿热传递性、刚柔性等功能性及服用舒适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为纳米抗紫外线整理在苎麻类织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与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实现紫外线防护的方法,紫外线防护剂,影响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因素以及紫外性防护织物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6,(7)
采用MZ酸性染料和紫外线吸收剂UV-FAST HLF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和抗紫外线防护整理一浴加工,分析了染色锦纶的抗紫外线性能,探究了染料、紫外线吸收剂质量分数,浸渍p H值、温度和时间对染色和整理后锦纶织物K/S值和UPF值的影响,测试了锦纶织物的耐洗性能。结果表明,锦纶织物染色和整理一浴的优化工艺为:酸性染料0.5%(omf),紫外线吸收剂5%(omf),p H值4,在100℃保温60 min。经染色和整理的锦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织物经30次标准洗涤后UPF值降低率为20.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染苑精粹     
《印染》2017,(12)
正超疏水抗紫外尼龙织物的纳米SiO_2涂层整理2017111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SiO_2,并采用轧-烘-焙工艺处理尼龙针织物。纳米SiO_2涂层织物通过ZnO原位沉积改性后,再采用硬脂酸钠进行疏水改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整理织物进行表征,采用水接触角评估织物亲水性,并评估了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织物的水接触角达到151°,具有超疏水性;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279.68,紫外线防护性能优异;经过10次水洗后,改性织物仍具有较好的超疏水和紫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棉织物的抗紫外线、疏水和柔软性等服用性能,以纳米ZnO、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反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核壳型纳米ZnO/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然后用于棉织物整理。借助红外光谱仪、X光电子能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制备的乳液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使用织物风格仪等测试了整理后棉织物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乳液呈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45.64 nm,Zeta电位平均值为-43.4 mV;整理后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为2.13%,紫外线防护系数为50.18,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防护性能;整理棉织物的水接触角为136.14°,其弯曲刚度和动、静摩擦因数均明显下降,具有优异的柔软性及光滑的手感。  相似文献   

12.
PBA/TiO2接枝复合整理剂及其整理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原位乳液聚合制备了TiO2粒子表面接枝率为13.5%的PBA/TiO2接枝复合胶乳,以其为整理剂,通过浸轧对棉织物进行抗紫外线整理。研究表明:经PBA/TiO2接枝复合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和耐洗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PBA/TiO2整理的棉纤维表面TiO2粒子附着量大,分散更均匀。认为是纳米TiO2粒子表面存在的PBA接枝聚合物抑制了TiO2在棉纤维表面的团聚倾向,提高了TiO2与纤维聚合物的相容性和结合牢度,因而经接枝整理剂整理的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  相似文献   

13.
棉丙交织物抗紫外线和抗红外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纱和抗紫外线、抗红外线的丙纶长丝,采用交织的织造方式形成交织织物。通过抗紫外线性能及抗红外线性能的测试,并分析了纤维材料及织物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认为棉丙交织物具有抗紫外线、抗红外线性能和隔热效果,起到了抗双重热辐射的作用,适应夏季织物服用功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依据GB/T6529-2008和GB/T18830-2009,采用HB902型紫外线测试仪,对竹浆/棉针织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混纺比对竹浆/棉针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竹浆针织物在波长280~305nm之间,防紫外线性能优于全棉针织物;波长在330~400nm之间,全竹浆针织物防紫外线性能差于全棉针织物;竹浆/棉混纺针织物防紫外线性能明显优于全棉或全竹针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并随着竹浆/棉混纺纱线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防紫外线性能越好,在混纺针织物中竹浆纤维含量在3.44%~98.12%之间时,织物符合防紫外线纺织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陈莉  张蓓 《纺织学报》2016,37(4):86-90
为研究植物料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防紫外线性能,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黄芩提取液的紫外光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表征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测试了其染色棉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提取液在紫外光区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其提取物主要成分为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苷和黄芩素,含有能够吸收紫外线的化学基团,属于紫外线吸收剂;染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紫外线防护效果,直接染色织物紫外线防护系数为82,紫外线透过率为1.33%,达到国标规定要求,可被称为防紫外线纺织品。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了纯棉热升华转移印花的技术成果,针对现有方法中纯棉化学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和膨化剂处理纯棉印花颜色不鲜艳的问题,提出采用聚酯乳液涂层实现纯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新思路,分析了聚酯乳液涂层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纯棉转移印花工艺的适应性,以及该技术的优缺点,阐明了该方法具有转印色彩鲜艳、保持棉纤维优点、工艺简单环保、便于推广应用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7.
柿漆作为天然染料,其染色织物具有防水防腐的优点。以赋予棉织物抗菌性和紫外防护性能为目的,采用柿漆对棉织物进行直接染色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态,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测定织物风格,得到染色棉织物存在硬化问题;探究染色次数和染液浓度对棉织物K/S值、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染色工艺,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接触角、紫外线防护性能、色牢度以及风格评价,分析柿漆染色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染色时间为15 min,柿漆稀释浓度为1∶4,染色次数为8次,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良好,且具有较佳的疏水性能、抗菌性能和抗紫外性能,硬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水性聚丙烯酸酯发泡胶(PA)、阻燃剂FRC-1、增稠剂、蜡乳液为主要原料合成泡沫阻燃胶,使用该泡沫阻燃胶整理棉织物.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阻燃效果达GB B1级,同时具有一定的防水性、透气透湿性且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19.
朱敏  周向东 《印染》2012,38(16):13-17,20
以聚丙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等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含氟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红外光谱、粒径分析和Zeta电位表征乳液的结构和性能.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5h,引发剂偶氮二异丁氰1.5%,TFBMA 40%.经FPUA乳液整理剂处理的棉织物与去离子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到130.3°.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棉织物的防紫外线能力,以柠檬酸、乙二胺和硼砂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硼氮掺杂碳点(BN-CDs), 将BN-CDs水溶液、BN-CDs/聚乙烯醇共混水溶液和BN-CDs/水性聚氨酯共混水溶液分别喷涂于棉织物表面,再对棉织物进行碾压干燥处理,测试了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及其耐水洗性能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N-CDs表面上含有丰富羟基和胺基的石墨状纳米晶体,兼具良好水溶性;在紫外区具有强吸收峰,在紫外光激发下可以发出蓝色荧光,且荧光发射波长不依赖于激发波长;整理后的棉织物均表现出极高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经BN-CDs/水性聚氨酯整理后的棉织物效果最佳,水洗10次后UPF值仍保持在48左右,达到较高的保护级别,且棉织物表面形态基本不变,手感良好,可满足棉织物紫外线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