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静  王文忠 《炼铁》2000,19(1):48-50
1 概况 马钢四铁厂新1号高炉制粉系统距离喷吹站550m,制好粉后需经仓式泵输送至喷吹站。由于每罐煤粉重13.5t,需20min左右才能输送至高炉喷吹站集粉仓,这样难以满足日后2500m~3高炉150kg/t以上煤比的要求,且能耗较大,不符合节能降耗原则,再加上气源压力波动大,对整个制粉系统带  相似文献   

2.
长钢高炉喷煤系统主要由备煤系统、制粉系统、喷吹系统和向8#高炉输煤的管道组成,总结了高炉喷煤技术的进步.通过对制粉设备、喷吹设备以及煤种选择、高炉操作等方面的探索和改进,重点解决了制约煤粉产量、输送和风口前燃烧状况的难题,在远距离输送和浓相输送喷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1 600m远距离输送,中间无加压装置,浓相输送固气比达到80 kg/m3.4座高炉煤比均达到200 kg/t,并且稳定保持在190 kg/t以上.  相似文献   

3.
炼铁厂煤粉输送过去采用螺旋泵。该设备对于制粉系统远离高炉喷吹站的武钢,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不能满足向高炉喷吹站输送煤粉的要求,是高炉喷吹量受到限制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高炉喷吹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个限制环节会更加突出。因此,要加以改造,使之能适应高炉大喷吹量的要求。 1.仓式泵输送系统的选择炼铁厂拥有四座大型高炉,目前高炉平均日产量在11000~12000t,四座高炉都喷吹煤粉,喷吹量已达50~60kg/t铁,个别高炉有时达70kg/t铁以上,每天的煤粉需要量在600~700t。在“七五”期  相似文献   

4.
2004年梅钢高炉喷煤系统由球磨机制粉、串罐多支管压缩空气稀向输送无烟煤粉喷吹,更新换代为中速磨制粉、3罐并列、炉前主管加分配器、德国KUTTNER公司1罐喷3炉、N2浓相输送混合煤粉喷吹。新工艺投用后,喷煤比从100kg/t快速提高并稳定在150kg/t以上,最高煤比突破170kg/t,喷煤比取得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5.
宣钢10号高炉(炉容2500m^3)喷煤采用浓相输送技术,固气比不小于30,管道内煤粉流速为4~8m/s,混合喷吹无烟煤和烟煤,喷吹系统逐步改造完善,系统运行稳定,到2009年1月煤比达到154kg/t,烟煤比65%。  相似文献   

6.
陈茂熙 《炼铁》2002,21(4):14-17
重钢高炉新建喷煤系统采用直接喷吹方式,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负压制粉,喷吹系统采用了浓相输送、双罐并列、喷吹主管加分配器等技术,全厂3座高炉共用1套喷吹系统。设计煤比200kg/t,制粉能力可满足煤比250kg/t的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上钢一厂2500m~3高炉喷吹烟煤系统的喷吹、流化及煤粉罐加压使用氮气,制粉采用双系列中速磨负压系统,喷吹采用双罐并列、双主管、双分配器形式。输粉速度1~3m/s,固气比40~50kg粉/kg气,分配误差≤|4%|。  相似文献   

8.
上钢一厂2500m^3高炉喷煤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茂熙 《炼铁》2001,20(1):25-28
上钢一厂2500m^3高炉喷吹烟煤系统的喷吹、流化及煤粉罐加压使用氮气,制粉采用双系列中速磨负压系统、喷吹采用双罐并列、双主管、双分配器形式。输粉速度1-3m/s,固气比40-50kg粉/kg气,分配误差≤│4%│。  相似文献   

9.
周建刚 《炼铁》2002,21(1):10-13
邯钢2000m^3高炉叶煤系统设计采用布袋收粉器、浓相输送、炉前分配器等先进技术,设计喷吹能力为200kg/t,目前煤比已到150kg/t。该系统具有固气比高、耗气量少、速度低、控制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于进水  王家骏 《炼铁》1998,17(5):47-48
唐钢二铁厂现有两座1260m~3高炉,于1994年3月31日和8月31日相继喷吹煤粉,主要工序设备的控制均采用气动系统装置。由于设计存在缺陷、生产经验不足等原因,生产中出现了动力气源和控制气源压力波动大、气源污染严重等问题,致使仓式泵煤粉输送和喷吹站喷煤极不稳定,系统投产后长时间达不到设计要求,满足不了高炉需求。为此,我们采取了净化、稳定输粉、喷吹气源的技术措施,使高炉煤比由1994年的11.12kg/t提高到了102.21kg/t。  相似文献   

11.
广钢高炉喷煤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文  胡中意 《钢铁》2003,38(5):15-18
广钢现有高炉两座 ,其容积分别是 30 0 m3(3号高炉 )和 35 0 m3(4号高炉 )。高炉喷煤工程在 1998年4月投产 ,先后进行了弥补设计缺陷的技术改造和喷吹烟煤、提高制粉量的适应性技术整改 ,有效地提高了制粉能力 (提高近 6 0 % )。同时进行了高炉工艺的技术调整 ,为高炉提高喷吹量创造了条件 ,喷吹量提高 4 0 % ,并取得了煤比逐年提高和 181kg/ t的历史最高月煤比的实绩。实现了不同煤种的混合制粉和混合喷吹 (其中烟煤比例占 6 6 .7% ) ,提高了置换比。广钢高炉喷煤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新区3 200 m3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中速磨负压制粉,一级高浓度低压脉冲长袋式收粉器收粉。喷吹系统采用双系列双罐并列单管路加分配器浓相输送工艺。喷煤系统按烟煤和无烟煤混喷设计,制粉系统按强爆炸性烟煤设计,最大喷煤比250 kg/t,尾气排放煤粉质量浓度≤30 mg/m3,喷煤系统投运后,运行正常,烟煤配比达40%,高炉喷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韶钢高炉通过对现有喷煤系统的技术改造,主要是新建室内贮煤场、采用皮带机输送煤、增大磨煤制粉能力、采用大喷吹罐喷吹、实现喷吹PLC自动控制发展喷煤技术和优化生产管理等措施,煤比连续8个月达到153kg/t,入炉焦比下降到390kg/t。  相似文献   

14.
施宏  张洪海  庞江 《炼铁》2001,20(5):14-17
宣钢8号高炉喷煤系统采用中速磨制粉、一级布袋收粉、双管路喷吹等技术。通过改善原料条件、提高风温、富氧、优化高炉操作等措施,煤比稳步提高,2000年全年煤比平均为123kg/t,2001年3月份达到143kg/t。  相似文献   

15.
杨寿文 《炼铁》2002,21(Z1):72-76
通过对喷煤设施的改扩建,昆钢高炉喷煤系统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年制粉能力已达40万t,6号高炉煤比现已达到140 kg/t,并已具备煤比170kg/t的喷吹能力,5号高炉煤比可达100 kg/t.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高炉喷煤粉技术发展很快,随着煤粉浓相输送技术的成熟、高炉炉料结构和操作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喷吹量越来越大,远距离单支管直接喷吹方式逐渐取代有中间喷吹站的间接喷吹方式,工艺流程更为简单,喷吹量调节手段增多,操作方便可靠。采用高浓度输送技术可以将固气比由以前的5~20kg(粉)/kg(气)提高到30~40kg(粉)/kg(气)以上,输送用气量减小,输煤管径也变小,从而降低输送成本。煤粉在输送前通过流化器流态化,使料流稳定,输送均匀,脉动小,与管道内壁摩擦阻力变小,更适合远距离输送。但随着喷吹量的提高,输送浓度变大,输送过程附加阻力系数增大,气体压力损失变大,要求喷吹压力相应提高,而一般生产单位气源压力有限,这样阻碍了喷吹量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远距离的大喷吹量输送煤粉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杨寿文 《炼铁》2002,21(3):72-76
通过喷煤设施的改扩建,昆钢高炉喷煤系统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年制粉能力已达40万t,6号高炉煤比现已达到140kg/t,并已具备煤比170kg/t的喷吹能力,5号高炉煤比可达100kg/t.  相似文献   

18.
太钢高炉喷煤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友三  吉永业 《炼铁》1999,18(2):14-17
太钢高炉喷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常压喷吹到高压喷吹,稀相输送到浓相输送的过程。经过对制粉和喷吹系统的一系列改造,实现了集中制粉、远距离浓相输送和浓相喷吹,输煤浓度达到56kg/kg以上,喷吹浓度达到90kg/kg以上。  相似文献   

19.
宣钢10号高炉2008年3月投产,高炉有效容积为2500m3,喷煤系统采用了ZGM133G中速辊式磨煤机,大布袋一次收粉、三罐交叉并联倒罐喷吹、罐中央氮气流化板和罐底氮气流化装置等设备和工艺技术,设计制粉能力74~78t/h。在试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由于设计和设备存在的缺陷等原因,设备故障率高,生产不稳定;通过对原煤配比比例、制粉各工艺参数的及时、有效的调整,原煤输送、中速磨磨机本体、制粉、喷吹等设备一系列改造后,使喷煤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截止2008年6月,10号高炉中速磨台时产量均达到了45t/h以上,故障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高炉喷吹煤粉量,提高喷煤比节焦降耗,确保了高炉顺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幸晓均 《重钢技术》2002,45(3):10-12
文章介绍了重钢三座高炉喷煤设施构成及采用浓相输送技术的喷吹系统工艺特点,该喷煤系统以N2作为输送介质,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负压,喷吹系统采用一组并列喷吹罐对应喷吹三座高炉的工艺形式,输粉速度1-3m/s,输粉浓度40-50Kg粉/Kg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