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隋欣  姜铁民  陈历俊 《中外食品工业》2006,(9):14-14,16,18,20
六、菌体富集培养 1.乳酸菌富集培养时的特点 乳酸菌在富集生长培养的过程中,代谢乳糖产生大量有机酸类,其中主要是乳酸.随着发酵进程的继续,乳酸含量逐渐增加,导致培养基的酸度升高,乳酸菌的繁殖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所以普通发酵剂最高菌数一般仅达107-108cfu/ml.  相似文献   

2.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单概述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重点环节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以泡菜生产用的戊糖片球菌PP、植物乳杆菌P158为菌种,通过补料和等pH培养的方式实现菌种的高密度培养,以10%脱脂乳为基础,添加海藻糖、蔗糖、谷氨酸钠为冻干保护剂,优化预冻条件及保护剂配方。结果表明,采用补料与等pH培养时,戊糖片球菌PP与植物乳杆菌P158的最高活菌数分别可达9.01×109cfu/mL和2.14×1010cfu/mL;戊糖片球菌PP、植物乳杆菌P158的最适预冻条件均为液氮中预冻15min;戊糖片球菌PP的最适保护剂组合为:海藻糖7%,蔗糖7%,谷氨酸钠3%;植物乳杆菌P158的最适保护剂组合为:海藻糖7%,蔗糖7%,谷氨酸钠5%;在最适培养及冻干条件下,戊糖片球菌PP和植物乳杆菌P158的冻干存活率分别达到95.8%和75.6%。  相似文献   

4.
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研制出一种菌活高、使用简单,无需复杂的无菌操作技术与设备的直投式乳酸茵发酵剂,可用于发酵乳、泡菜以及动物饲料发酵和生产。本发酵剂以嗜酸乳杆菌LHlF为菌种,实验过程优化番茄汁增菌培养基的配方,细胞数目达4.25×10^10CFU/mL。最佳的抗冷冻保护剂的配方为:脱脂奶粉2.5%,甘油1%,葡萄糖2.5%,蔗糖1%,Vc2.5%。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4000r/min,20min离心获得菌体后真空冷冻干燥6h。通过优化的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活菌教可以i叁到1.27×10^12CFU/g;于4℃存放三个月后,乳酸菌活菌数仍i古互03×10^10CFU/g。因此,经过优化乳酸菌发酵条件及保护剂配方,所得的冻干型直投式菌种可用于乳品及动物饲料的发酵。  相似文献   

5.
直投式发酵剂制备中乳酸菌增殖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高浓度的乳酸菌细胞,对化学中和法培养乳酸菌的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菌落计数和显微镜检的方法,确定乳酸菌增殖的最佳温度、pH值及菌种中球菌与杆菌的比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即32℃、pH5.8及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2的培养条件下,乳酸菌活菌数达3.2×1010cfu/mL。  相似文献   

6.
直投式发酵剂生产四川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接入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自然发酵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菌数和产品品质的动态变化,确定直投式菌剂发酵泡菜时的菌粉添加量和食盐用量。结果表明:添加4%食盐,接入0.04%直投式发酵剂,室温25℃,发酵7d后制得的泡菜酸甜适口,色泽好。添加到直投式发酵剂终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仅为2.11μg/mL,且其乳酸菌菌数远高于自然发酵组,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数分别达到6.42×107cfu/mL和3.13×107cfu/mL。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接入乳酸菌直投式发酵剂和自然发酵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乳酸菌菌数和产品品质的动态变化,确定直投式菌剂发酵泡菜时的菌粉添加量和食盐用量。结果表明:添加4%食盐,接入0.04%直投式发酵剂,室温25℃,发酵7d后制得的泡菜酸甜适口,色泽好。添加到直投式发酵剂终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自然发酵组,仅为2.11μg/mL,且其乳酸菌菌数远高于自然发酵组,肠膜明串珠菌和植物乳杆菌菌数分别达到6.42×107cfu/mL和3.13×107cfu/mL。   相似文献   

8.
直投式酸奶发酵剂的商品化生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菌株的酸化活力、黏度、蛋白水解能力和共生能力等生理学指标的测定,筛选出4对适于发酵生产用的菌株组合,并以菌株Y6+ST1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获得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番茄汁为2.5%,乳糖为1.0%,酵母膏为0.5%,蛋白胨为1.5%,42℃培养6h后其活菌数达到1.4×109mL-1;Y6+ST1组合的最佳保护剂组成为脱脂奶粉为18.0%,甘油为2.0%,谷氨酸钠为1.0%和吐温-80为0.5%,经冷冻干燥后其活菌数达到3.62×1011g-1。该组合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是培养温度42.3℃,pH值为6.4,搅拌转速86.8r/min和3%的接种量,1.0%补料(脱脂乳),发酵时间6h;-40℃,15h后,最终冷冻干燥产品活菌数为1011g-1。  相似文献   

9.
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酸豆乳的发酵菌种,对发酵型酸豆乳菌种的驯化、增殖条件,以及对酸豆乳直投式液态发酵剂的浓缩条件进行了研究,制得了发酵性能良好的直投式液态发酵剂。  相似文献   

10.
六.菌体富集培养1.乳酸菌富集培养时的特点乳酸菌在富集生长培养的过程中,代谢乳糖产生大量有机酸类,其中主要是乳酸。随着发酵进程的继续,乳酸含量逐渐增加,导致培养基的酸度升高,乳酸菌的繁殖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所以普通发酵剂最高菌数一般仅达107-108cfu/ml。  相似文献   

11.
姜铁民  陈历俊 《中外食品工业》2006,(11):14-14,16,18,20
乳铁蛋白作为一种活性蛋白,在功能营养食品及医药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很久以来,如何获得廉价的人乳铁蛋白一直是开发乳铁蛋白遇到的最大难题,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给乳铁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途径,这也是乳铁蛋白研究的发展趋势。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乳铁蛋白基因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深人了解,重组生产将成为的人乳铁蛋白来源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作为一种对人类有益的细菌的总称,能够帮助人体调整或维持微生态平衡、防止疾病、促进宿主健康的功效,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外对益生菌的研究比较成熟,而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水平。可是随着国内外连接、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内市场对益生菌产品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认知和需求。  相似文献   

13.
姜铁民  陈历俊 《中外食品工业》2006,(10):14-14,16,18,20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乳汁中一种重要的非血红素铁结合糖蛋白,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乳铁蛋白最初于1939年由Sorensen等在动物乳中发现,1960年首先由Groves从牛乳中分离获得,由于乳铁蛋白与铁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呈红色,故称之为“红蛋白”,1961年,Blanc和Isliker将从人乳中分离获得的此种蛋白命名为乳铁蛋白。大量的研究证明,乳铁蛋白具有促进铁吸收、抗微生物、抗肿瘤及病毒等多种生物功能,并能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抗感染和免疫过程,为机体抵御病源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了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因此乳铁蛋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酶技术在乳品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酶技术在牛奶生产,牛奶成分修饰,生物活性肽制备,干酪生产,乳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在酶的作用下,牛乳中的乳糖、乳蛋白、苯丙氨酸等可以降解成不耐受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成分,防止乳糖不耐症、牛乳蛋白过敏及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以扩大牛奶消费人群。应用酶技术还可以提高乳制品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和改善产品风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乳制品安全的普遍关注,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乳制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乳制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菌和志贺氏菌等。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国家标准中的培养法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中的PCR检测技术因具有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国家标准中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乳制品是鲜奶以及所有以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的总称,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为了对乳制品质量进行监控,目前已有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检测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周期较长,研究并开发灵敏、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近年来,一系列新的乳制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子学、光谱学...  相似文献   

17.
Coolmax针织新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Coolmax纤维的两种类型——四沟槽结构的纤维和中空“C-O”型结构的细旦纤维,开发了单面提花彩务织物和双面针织网眼布两种具有导湿快干功能的新面料。制定了上机工艺、染整加工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Coolmax(R)针织新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Coolmax(R)纤维的两种类型--四沟槽结构的纤维和中空"C-O"型结构的细旦纤维,开发了单面提花彩条织物和双面针织网眼布两种具有导湿快干功能的新面料.制定了上机工艺、染整加工工艺,并分析了各工艺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1):232-237
新版《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对肉品加工提出新的要求,如增加以瘦肉为原料的凝胶类肉制品的生产,重视对低钠和低饱和脂肪酸含量肉制品的加工技术研发,增强肉制品的健康属性,提高肉制品生产工艺的安全水平等。文中据此梳理了凝胶类肉制品加工和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论述了滚揉、斩拌和腌制工艺优化,异质肉加工特性改善,高压和超声波辅助热凝胶形成以及凝胶绿色加工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凝胶类肉制品加工科学与技术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