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两阶段法推导了考虑管道剪切效应时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管道竖向位移的解析解.在第1阶段采用Loganathan公式计算盾构隧道下穿管道施工引起的管道轴线处土体竖向位移,第2阶段采用考虑剪切效应的Timoshenko梁模型模拟管道,并结合叠加法对管道位移控制方程进行求解,提出简化计算方法.通过与工程监测、既有文献结...  相似文献   

2.
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小净距公路隧道在我国的修建越来越多。小净距公路隧道一般采用一先一后的施工方法,后行洞是在先行洞扰动之后的围岩中修建的,后行洞的施工又对已建的先行洞产生影响。为了揭示这类隧道的施工相互作用规律,本文结合重庆市金山大道岚峰隧道工程实践,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各关键点的变形、应力场和塑性区的特征,研究表明:这类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后行洞的开挖对已修建的先行洞产生较大的作用,其分析结果能够为小净距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般BP神经网络特点,特别是在缺陷认识的基础上,采用改进BP神经网络对隧道软弱围岩进行位移反分析.通过增加神经元输出反馈量、运用二分法原理确定隐层单元数和改进惯性校正法、变步长算法、改进误差函数等方法,分别从BP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并将现场监测数值和反分析计算位移值进行比较,其综合相对误差均控制在4%以内,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将有限元数值仿真与BP神经网络原理结合,可为软弱围岩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参数信息.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声环境复杂,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严重影响疏散信息的传递。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公路隧道的声学模态及衰变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隧道的声学模态在横向具有对称性,对称的区域声压幅值相等,相位相同或者相反,模态频率越高,声压幅值最大值越大,隧道长度对模态频率影响较小。与扩散声场的线性衰变特性不同,公路隧道内各点的声压级随时间的衰变是非线性的,在声源停止激励1.5s内,衰变速率较快,从停止激励到声压级衰变30dB的时间需要5.5~7.0s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以一条特长公路隧道为例,按照分区控制的思路,研究了其信号设置的方法,防灾控制时的信号逻辑,控制手段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降噪用吸声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公路隧道降噪用材料的性能要求设计了吸声材料的组分及组成,研究了材料的制各工艺及外加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对材料吸声性能有显著影响,当减水剂含量为0.2%--0.4%,引气剂含量为0.2%--0.5%时,材料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采用驻波管法测试了材料的吸声性能,结果表明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为0.42--0.60,降噪系数达到0.4--0.55。  相似文献   

7.
隧道围岩的变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演化过程,按照数学思想依据自然界生物生长动态过程建立Logistic-Verhulst模型,模拟计算围岩应力重分布过程的位移.通过在十漫公路云岭隧道实地监测验证,得到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过程中软弱围岩变形的超前预报值、收敛趋于稳定的值和趋于稳定的时间,以较高的预测精度,证明了Logistic-Verhulst模型在隧道围岩位移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修建地铁的过程中,隧道洞口开挖会不可避免地对隧道洞口周围的土体产生影响。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来分析由于隧道开挖而引起的土体位移。在数值模型中,假设衬砌为线弹性材料;而土体则是由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控制的弹塑性材料。将采用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得到的土体位移结果同采用解析法以及经验法得到的位移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不同土层刚度以及衬砌刚度的情况,来分析以上两个因素对土体位移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1)通过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得到的地表土体沉降曲线能够与采用解析法以及经验法得到的沉降曲线很好的吻合,但是采用数值方法得到的沉降曲线相对较宽并且较浅。(2)在上软下硬土层中,地表土体的最大沉降值将变大而沉降曲线将变窄;而在上硬下软土层中,地表土体的最大沉降值将变小而沉降曲线将变宽。(3)随着衬砌刚度的增大,土体的位移将会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根据隧道实测位移反算二向不等压地应力场中的初始应力及围岩流变参数的方法。本文所述方法能用于 Burgers、Kelvin、Maxwell 等五种介质。  相似文献   

10.
三峡翻坝公路秋千坪隧道塌方的岩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质构造作用以及风化作用,在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局部围岩较差的地段,这也是工程事故的多发地段.2009年2月,三峡翻坝公路秋千坪隧道在施工以及塌方的处理过程中,先后产生过2次大面积的塌方.针对塌方的地质构造及实际塌方情况,对已经产生失稳的岩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其结论是地下水以及施工工艺不当,是造成2次连续塌方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给出了类似工程的事前预防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雪峰山隧道通风方案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制约因素之一的隧道营运通风问题,以湖南雪峰山隧道(7 000m)的通风方案为对象,开展全射流风机通风模式、斜(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模式以及送排风口(道)几何参数等的研究和计算分析,并指导该隧道通风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其相关的通风用土建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污染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用于描述隧道内火灾事故污染物的一维扩散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在短时间污染物的流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通过模拟分析结果和实验统计结果的对比,表明了模型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勘察方法和技术缺陷等原因,导致在勘察设计阶段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与实际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差异很大,应该寻求动态的对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进行描述的定量评价方法,以确保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对走马岭隧道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采用多变量分析法对走马岭隧道围岩进行了动态分级。结果表明,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结果与原来勘查设计部门的结果有较大出入;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结果更加真实,正确反映了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行选择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方法上的不足,遴选影响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根据因素的不同层次与类别,借鉴层次分析法,运用模糊优选理论建立并求解高速公路隧道结构型式优选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确定最优方案,结合实例介绍该方法的具体运用.实例研究表明,运用优选模型选择隧道结构型式能有效克服现行方法的缺点,优选结果正确,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2种方法,对偏压连拱隧道分步开挖过程的边坡位移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隧道分步开挖过程中,1)隧道正上方位置边坡沉降变化最为明显,谷侧隧道上台阶开挖步为对沉降影响最为明显的开挖步;2)隧道正上方中间部位及边坡下部水平位移较大,边坡上部较小。谷侧隧道上台阶开挖步为对水平位移影响最大开挖步;3)边坡地表位移有增大趋势。开挖对边坡体位移的影响范围从隧道向上直至边坡自由面,在其他方面约为3倍隧道尺寸。其中,隧道正上方地表位移量远大于边坡上部与下部位置,谷侧隧道上台阶开挖步为边坡中部地表位移影响最大的分析步。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长大隧道在事故救援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诱导方案,分类讨论了不同事故状态下的诱导路线及其对应的信号状态。将长大隧道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区域,以事故发生在不同区域为基础,重点对两个区域同时发生事故进行讨论,给出了不同区域内事故状态下的诱导方案,并以图的形式表明了诱导路线和信号状态,综合讨论了长大隧道的事故诱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隧道属于线状隐蔽和穿越性的工程项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穿过崇山峻岭,经过诸多岩类,其结构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特点,而围岩又是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的对象,这也是对其进行支护的主要原因。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公路隧道塌方事故的出现。由此可见,探讨公路隧道塌方诱因及处治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蒲掌隧道为依托工程,介绍了高速公路隧道洞身开挖的施工方案,光面爆破的炮眼布置、炸药用量、炮眼数量及其它施工工艺参数的确定,并根据依托工程的实施效果总结出洞身开挖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与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西南高烈度地震区勒不果喇吉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改进的Newmark隐式积分方法和无限元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对主隧道与横通道组成的空间交叉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横通道开挖后,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形成的空间结构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地震过程中,各部位安全系数呈交替变化状态,拱顶部位容易出现拉应力,是抗震的薄弱部位,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地震作用下主隧道与横通道交叉结构的安全.研究结论对公路隧道横通道抗震设计、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