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为背景,拟定了组合-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结构形式.新拟定的混合结构形式中,钢混结合段采用填充混凝土后承压板连接方式,结合段内力的传递主要由承压板、预应力钢筋和PBL剪力板来完成.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组合-混凝土结合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运营过程中各种最不利荷载工况,计算分析了结合段种工况下的应力状态,检验拟定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结构中钢梁绝大部分应力值都在-200MPa-200MPa之间,混凝土大部分应力值都在-20MPa~3MPa之间.组合梁钢梁在折角和过渡处存在少部分应力集中现象,混凝土极少部分面积区域内力超过规范允许值,但总体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可以通过改善预应力钢筋和承压板、混凝土的连接,在钢梁折角处适当增设加劲肋和使用纤维混凝土作为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法对使用荷载下的钢筋砼连续梁做了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建立了矩形单元模式,用增量法对连续梁进行非线性分析。编制了计算程序,并对两根连续梁做了对比计算,计算结果与相应的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混合连续梁桥主梁钢—混结合段构造繁琐且受力复杂,是混合连续梁桥设计成败的关键。文章以某混合连续梁桥主梁钢—混结合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和ANSYS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局部应力分析,并数值模拟分析了PBL剪力键(开孔板连接件)和剪力钉受力状况,研究了承压板厚度变化对结合段构件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混结合段的钢箱梁和混凝土箱梁应力、剪力钉及PBL剪力键最大剪力均符合规范要求;承压板厚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结合段钢构件的应力水平,缓解结合段连接处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混合梁结合部的承载性能、破坏形态和受力机理,以主跨为818 m的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为研究背景,选取混合梁压剪式结合部典型格室,并设计进行比较的承剪式结合部格室,开展了两个缩尺比为1∶2的结合部局部模型承载性能试验,测试了钢与混凝土的应变及相对滑移。研究结果表明:压剪式结合部承载能力是承剪式的两倍;压剪式结合部承压板传力约占总轴力的62.5%,承压板传力减小了钢格室应力,限制了钢混凝土间相对滑移,降低了连接件传力比例,使结合部受力更合理。  相似文献   

5.
异型箱梁桥受力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异型桥梁的特点及其与普通箱梁在受力特性上的差异,介绍了异型桥梁的空间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梁格法、板单元法、实体单元法;以某异型箱梁桥为背景工程,结合相应的空间计算理论,分别采用以上方法对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异型桥梁在外力荷载及预应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斜拉桥混合塔结合部受力机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斜拉桥混合塔钢-混凝土结合部传力机理,对某斜拉桥桥塔钢-混凝土结合部进行1∶3缩尺模型试验,测试结合部的应变分布及钢-混凝土间的相对滑移.结合试验模型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一步探讨该类型连接件的受力特点及各结构参数对连接件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构件应力水平较低,钢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较小,二者协同作用较好;承压板和连接件是主要的传力构件,分别承担了约40%和60%的荷载;距承压板0.6倍结合部长度内连接件竖向剪力较小,0.6~1.0倍结合部长度内连接件竖向剪力逐渐增大;结合部长度、连接件间距对连接件剪力影响较大,开孔板孔径和承压板厚度对连接件剪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有限元法对4WS、4WH 和6WI三种转子密炼机流体的流动和混合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UG软件进行三维几何建模,利用Gambit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同时采用Bird-Carreau本构模型及Polyflow 软件对三种转子密炼机的流场进行了三维等温数值模拟对比研究。通过对平均速度、轴向速度和剪切速率等进行对比,得到了三者流场的流动规律。同时,利用粒子对数拉伸指数、粒子平均对数拉伸指数、粒子拉伸指数概率、平均混合效率概率和停留时间等参数对三者的分布混合情况进行描述。模拟结果表明,由于6WI转子密炼机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变间隙转子结构,更易改变流场的规则流动,其混合性能高于其他两种转子密炼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推出试验确定剪力钉荷载滑移曲线得到剪力钉的刚度取值,进而建立了考虑钢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的某三跨连续下承式系杆拱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在温度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剪力钉的受力情况,利用增量方法分析了恒载效应随着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时间发展历程.分析结果表明,局部温差作用对剪力钉的受力影响较大,端横梁处剪力钉的受力较中横梁处剪力钉受力要大;由于收缩徐变的作用,随着时间发展恒载引起的剪力钉受力相比于成桥时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的蜂窝梁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蜂窝梁作为一种经济合理的构件形式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关于孔洞对蜂窝梁弹塑性性能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六边形孔蜂窝梁进行了弹塑性分析,研究了孔洞对蜂窝梁的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及挠曲变形的影响,并与实腹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为背景,对原桥主跨跨中的110m钢箱梁重新拟定为组合梁结构形式.运用桥梁专业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对新拟定的模型进行抗震计算,得出接头在最不利偶然荷载组合下最大内力值,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组合-混凝土结构的接头与钢-混凝土结构的接头.在偶然荷载作用下对两种接头内力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桥梁性能及工作状态,对苍溪某新建连续梁桥进行静动载试验。运用有限元法建立试验模型进行计算,再用等效的车辆荷载对桥梁进行静力加载;通过不同速度的跑车试验和跳车试验对桥梁进行动力加载,并通过模态软件分析,可得到跑车和跳车试验对桥梁的冲击作用;结合计算和静动载试验数据分析,获知该桥的结构现状及整体受力性能情况,确定该桥符合桥梁规范公路Ⅱ级荷载等级要求,桥梁的静动力性能良好。该次试验为了解施工质量、全面检验桥梁结构的可靠性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也可为以后同类型连续梁桥的竣工验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干海子钢管混凝土预应力连续桁架梁桥为工程背景,结合大桥具体的实际施工过程,将大桥主体结构视为典型的预应力叠合结构,采用有限元联合截面模拟叠合梁,对该桥35、36试验跨预应力叠合结构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采用叠合梁模式对该桥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4.
结合梁的计算分析仍建立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表征结构受力状态的量值已具体到结合部位的混凝土板和钢主梁,对于一些关键问题,如组合截面的内力分解、结合部位混凝土板收缩和徐变的计算、温度荷载的计算等提出解决的方法并且推导出适合利用有限元进行计算的公式.按照本文思路编制成的计算软件,已在芜湖长江大桥、福州青洲闽江大桥和泰国八世皇大桥的分析中应用,经考核验证结果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连续梁进行力学分析,提出了在矩阵位移法基础上改进的传递矩阵法.利用有限单元法对连续梁进行离散化,得到各杆单元位移向量、力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并利用传递矩阵法确定了杆端状态向量的传递关系.引入支承条件后可求解各结点位移和弯矩.连续梁的工程实例证明,本方法是正确和可行的,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更适合于计算机进行连续梁内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综合施加强迫位移、预加静荷载和张拉高强钢筋等方法对大跨度钢一混凝土连续结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研究各参数对负弯矩区混凝土内施加预压应力值的影响.方法结合实际工程,采用ANSYS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以强迫位移、预加静荷载、张拉高强钢筋面积值为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预压应力随各参数变化规律.对比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施工方案.结论预压应力随各参数独立线性变化;3种方法综合使用可有效解决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问题,其中预加静荷载和张拉高强钢筋方法更为有效:提出了可用于类似结合梁桥负弯矩区处理的预压应力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下洋悬索桥横梁病害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下洋悬索桥横梁的现场检测,应用有限元法对该桥横梁及斜杆的病害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该横粱斜杆病害的主要原因及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midas有限元桥梁计算软件,建立三跨连续梁桥模型,确定合适的地震波,计算了某设计桥梁在静载作用下的支座摩阻力和汽车制动力对桥墩影响,通过对三跨连续梁桥不同支座在E1地震力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法计算,得出了地震作用下的桥墩内力情况.结果表明,在E1地震作用下,结构在弹性范围内,采用减震支座和非减震支座的计算影响差别不大,并且严寒地区桥梁的桥墩强度设计是静力计算控制的.  相似文献   

19.
以带横梁的分离式双箱主梁的某大桥为背景工程,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建立全桥的实体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实桥静载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值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该有限元模型改变横梁厚度的方式,分析了横梁刚度对这种组合宽桥拱肋、主梁与横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横梁厚度的增加,拱肋的挠度与内力有小幅增加,而主梁与横梁的横桥向应力可有效地减小;但其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州横桥向应力减小作用会减弱;背景工程的横梁设置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