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固载单宁皮粉(IT-HP)作为含单宁的成品革模型物,以油酸模拟皮革中的不饱和油脂类加脂剂,研究植物单宁对油酸的抗氧化性。系统研究了固载单宁皮粉中3种不同单宁对油酸的抗氧化作用,并优选抗氧化性最好的黑荆树单宁,考察了单宁用量、pH值和温度等条件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单宁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油酸过氧化作用;抗油酸过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黑荆树单宁>杨梅单宁>落叶松单宁;黑荆树单宁用量为20%时,抗氧化性最强;较高的pH值有利于黑荆树单宁的抗氧化作用;温度主要对油酸过氧化速度产生影响;在油酸过氧化反应初期,温度对黑荆树单宁抗氧化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酸性染料染色废水中染料和重金属Cr(Ⅵ)引起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以零价铁(Fe0)/氧化石墨烯(GO)复合物作为吸附剂,以分别含有弱酸性蓝AS和Cr(Ⅵ)的水溶液模拟染色废水,探究Fe0与GO的质量比、溶液pH值及染料与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Fe0/GO吸附剂对酸性染料与Cr(Ⅵ)的吸附机制,研究其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结果表明:Fe0与GO吸附剂在质量比为4∶1时具有最佳吸附效果,弱酸性蓝AS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为75 mg/L,温度为30℃,pH值为4.0时,12 h后去除率为85.6%,最大吸附量达到85.6 mg/g; 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75 mg/L,温度为30℃,pH值为3.0时,12 h后去除率为95.8%,最大吸附量达到95.8 mg/g; Fe0/GO对2种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苹果渣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磊 《食品科学》2012,33(21):78-82
采用静置吸附法,以苹果渣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Cr6+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苹果渣对Cr6+的吸附率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Cr6+初始质量浓度相同时,吸附率随苹果渣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苹果渣加入量相同时,吸附率总体上随Cr6+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呈增大趋势;正交试验得到3个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吸附温度>pH值>吸附时间,最优吸附条件为pH4、吸附温度60℃、吸附时间5h,此条件下吸附率为72.43%;苹果渣对Cr6+的吸附是先快速吸附,吸附时间超过120min后为慢速吸附,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热力学情况,吸附动力学可以用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对于50mg/L的Cr6+溶液,苹果渣为吸附剂时的最佳固液比为8:1000(m/V);苹果渣对中、低质量浓度Cr6+溶液(≤30mg/L)的吸附效果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4.
通过预处理和酯化方法制备改性玉米秸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对比试验探究改性秸秆对Cr(Ⅵ)的吸附机制与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秸秆投加量和p H值对Cr(Ⅵ)的吸附影响较大,在温度40℃,投加量0.04g,吸附时间45min,pH=3,Cr(Ⅵ)初始浓度10mg/L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到最大值96.8%,吸附容量为121mg/g,是未改性秸秆的10.3倍。FT-IR显示改性后玉米秸秆有酯基生成和羧基的引入,电镋扫描结果表明纤维素结构更加有序,改性玉米秸秆作为新型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皮革废水中的Cr(Ⅵ)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稻壳为原料,经磷酸预处理后,将其用于废水中Cr(Ⅵ)的吸附。当废水中Cr(Ⅵ)初始浓度为200 mg/L、稻壳投加量为30 g/L、吸附温度为30℃、pH为2.5、吸附时间为2.5 h时,Cr(Ⅵ)的吸附率达91%。稻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93 9和0.999,不是颗粒内扩散控制速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热法合成Fe_3O_4@V_C磁性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粒子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六价铬Cr(Ⅵ)吸附的影响,并对Cr(VI)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1.50,25℃条件下,磁性纳米粒子对Cr(VI)的饱和吸附量可达39.12mg/g,吸附率为85%以上。吸附性能试验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和HO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酸(1+19)溶液对香芋皮粉末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利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吸附剂粒径、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初始废水的p H、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吸附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香芋皮粉末的粒径200目,投加量1.0 g、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60 min,初始废水p H 3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香芋皮粉末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Cr(Ⅵ)的吸附量可达到7.491 mg/g,Cr(Ⅵ)的吸附率可达99.88%。用HCl溶液(1+5)对吸附饱和的吸附剂可解吸再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自制阴离子交换纤维(3-脲基-2-羟基丙基纤维素)对铬(Ⅵ)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当Cr(Ⅵ)的原始质量浓度小于50mg/L时,吸附效果好;用不同酸调pH时,对Cr(Ⅵ)的吸附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次序为H2SO4>HNO3>HCl;先投离子交换纤维后再用HCl调pH值,比先调pH值后再投离子交换纤维效果好;pH值越低,达到最大吸附率时所需的温度越低,所能达到的最大吸附率越大;离子交换纤维的投加量越大,吸附达到饱和所需的时间越短;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时间越短,吸附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处理制革中Cr(Ⅵ) 的一种新生物材料的可行性.首先在LB培养基中加入Cr(Ⅵ),检测了Bacillus fusiformis在含Cr(Ⅵ)培养基中生长后细胞内外的Cr(Ⅵ)和总铬含量;然后研究了不同Cr(Ⅵ)初始浓度、温度、Ph值、细胞生物量对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的影响,并在最适温度、Ph值、细胞生物量条件下,对菌株连续培养以检验其对Cr(Ⅵ)的持续还原能力;最后探究了制革中常见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的方式可能主要为胞外还原.当初始Cr(Ⅵ)浓度不超过50 mg/L、温度32~37 ℃、Ph值7.0~8.0、细胞生物量6.7×1011 CFU/Ml时,Cr(Ⅵ)的去除率较大.在连续培养过程中,菌株具有持续的生长和还原Cr(Ⅵ)的能力.在各种金属离子的比较中得出Cu2+对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l3+、Fe3+次之,Cr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Bacillus fusiformis的还原特性可为处理制革中的Cr(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波预处理和马来酸改性制备花生壳吸附剂,用于研究Cr(Ⅵ)的吸附性能,并进行结构表征,吸附条件优化,探讨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特性。XRD分析表明:微波预处理后花生壳的结晶度明显下降。FTIR显示:改性后花生壳结构中有酯基和羧基成功引入。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值对Cr(Ⅵ)的吸附影响最大,在温度80℃,投加量6 g,吸附时间45 min, pH=3,Cr(Ⅵ)初始浓度30 mg/L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到最大值99.3%,远高于未改性花生壳。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单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以花生壳渣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能力,考察了花生壳渣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 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花生壳渣对Cr(Ⅵ)去除率随花生壳渣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 H的增加而降低。花生壳渣吸附Cr(Ⅵ)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花生壳渣对水中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Cr(Ⅵ)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若未经妥善处置直接排入水体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以氨基化石墨烯为填料,聚乙烯亚胺为基质,通过溶液共混-冷冻干燥可制得氨基化石墨烯/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GO-NH2/PEI),研究结果表明,固定GO-NH2的用量为35%,当溶液pH值为2、吸附剂用量0.4 g/L、Cr(Ⅵ)含量100 mg/L、吸附温度318 K和吸附时间300 min时,GO-NH2/PEI对Cr (Ⅵ)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分别为229.80 mg/g和91.92%。GO-NH2/PEI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基于化学吸附的单层吸附。经过循环吸附再生第5次使用,GO-NH2/PEI对Cr(Ⅵ)的吸附量207.92 mg/g,仍可保持90.48%的再生率,说明其重复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球形木素珠体(SLB)进行两步化学改性,接枝具有固化SLB自身结构和造孔功能的氰基官能团以及对重金属离子存在吸附作用的胺基官能团,得到胺化氰乙基木素吸附剂(SLBAN)。实验探索了SLBAN对Cr(Ⅵ)溶液的吸附行为,考察了SLBAN用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依据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LBAN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当吸附剂用量为2 g/L,pH值为2时,吸附约3 h达到平衡,Cr(Ⅵ)去除率达到86%左右,在328 K,SLBAN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2 mg/g;吸附过程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整个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吸附过程为熵推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酿酒废弃葡萄皮渣对Cr(VI)的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磊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8):930-932
利用酿酒后废弃葡萄皮渣(WGP)作为吸附剂,对溶液中六价铬离子Cr(Ⅵ)进行吸附试验,研究了吸附时间、粒径、用量、溶液pH、Cr离子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如下:WGP对Cr(Ⅵ)的吸附4 h就基本达到平衡,吸附率为87.97%;粒径小于60目的WGP表现出更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与WGP用量正相关,用量1 g以上吸附率趋于稳定在88%左右;WGP对Cr(VI)的吸附率随着pH值增加而下降,直至pH为3时,吸附率趋于平衡;溶液中Cr浓度越高,葡萄皮渣对Cr(Ⅵ)的吸附率越高。研究表明:酿酒后葡萄皮渣具有较强吸附铬Cr(Ⅵ)的能力,可作为铬吸附剂,用于废水治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特性。以废弃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制备原料,采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三聚磷酸钠进行固化,制备成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探究了pH值、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投加量对Cr(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用量为0.5 g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到92.30%,pH=6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84.32%。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同时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08.23mg/g;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证实吸附反应发生吸附剂的颗粒表层,主要活性基团为-OH,-COOH。上述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吸附性能良好,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了黑木耳对Cr(VI)的吸附作用,分析其在常温下的吸附特性,并模拟胃和肠环境中黑木耳对Cr(VI)的吸附特点,以及不同条件下的浸出情况,利用HPLC-ICP-MS测定Cr(VI)的浓度。结果表明:黑木耳吸附Cr(VI)受pH值影响较大,在25 ℃时,pH值为1.5时,吸附剂浓度1.0 g/L、Cr(VI)初始浓度5.0 mg/L时,最大吸附量为2059.4 mg/kg;相同的吸附条件下,无论是开水煮20 min还是凉水泡发120 min的黑木耳对Cr(VI)的吸附量基本相同;胃和肠中Cr(VI)含量的色谱图表明,由于黑木耳的吸附作用,从胃到肠的消化过程中Cr(VI)含量显著降低并最终完全消失。验证了解毒后含铬黑木耳在不同的浸取剂、温度、时间、pH等条件下浸出Cr(VI)的情况。实验进一步证实黑木耳解毒Cr(VI)的特性。黑木耳在各种条件下均能够对Cr(VI)有效吸附,同时也证明黑木耳食用后通过对Cr(VI)的吸附而起到解毒作用,为提升人们的膳食安全提供了一条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柠檬酸改性板栗壳、松子壳,微波辐射的条件下,对水中Cr(Ⅵ)进行吸附。考察p H、Cr(Ⅵ)初始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p H为1、温度313K、Cr(Ⅵ)初始浓度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5 mg、吸附时间为100 min时,2种吸附剂对Cr(Ⅵ)的去除率都达到98%以上。吸附剂对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K.K.  Singh  S.H.  Hasanb  M.  Talat  V.K.  Singh  S.K.  Gangwar  龚英 《北京皮革》2010,(4):74-80
麦麸,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吸附剂,已经成功地用于去除水溶液中的Cr(Ⅵ)。本研究考察了多种工艺参数(包括接触时间、吸附物浓度、介质pH值、温度)对于Cr(Ⅵ)的除去效果的影响。去除Cr(Ⅵ)的最大能力为310.58mg/g,这是在pH值为2.0、Cr(Ⅵ)起始浓度为200mg/L以及温度为40℃的条件下得到的。pH值不仅会影响Cr(Ⅵ)的去除效率,还会影响Cr(Ⅵ)还原为Cr(Ⅲ)的效率。参照一级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Cr(Ⅵ)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考察了不同温度时Cr(Ⅵ)从溶液中吸附到固体(麦麸)表面的过程,并分析了多种热力学参数,即△G0、△H0、△S0。吸附过程本身是吸热的自发过程。当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平衡进行描述时,发现该吸附平衡是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的。脱附试验证实Cr完全从麦麸表面脱附的情况发生在DH值为9.5时。  相似文献   

19.
印染废水中的Cr(Ⅵ)是一种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而功能化聚吡咯材料对重金属离子具有优良的吸附性。通过共聚改性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复合吸附剂聚[1-(2-氨乙基)吡咯](PPy-NH2),并将其用作吸附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剂,重点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去除Cr(Ⅵ)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PPy-NH2的吸附能力随溶液pH的降低而增强,当pH=1.6时,吸附量为164.3mg/g;吸附量随着PPy-NH2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PPy-NH2用量为4 g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为97.11%;任一共存离子浓度增加均会降低PPy-NH2对Cr(Ⅵ)的去除率。PPy-NH2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的Cr(Ⅵ)吸附剂。  相似文献   

20.
以醛鞣革屑为吸附剂,去除模拟单宁废水中的水解类粟木单宁或缩合类落叶松单宁,考察吸附剂用量、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因素对2类单宁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醛鞣革屑对2类单宁的去除率逐渐增加到最大。栗木单宁在30℃、pH值2、3h条件下的去除率较大;落叶松单宁的去除率在吸附条件为35℃、pH值6、5.5h时较大。醛鞣革屑对废水中落叶松单宁的去除率要高于栗木单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