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X9937是高边检流放大器,采用外部电阻设置电压增益,大大提高了设计灵活性。其可提供电池反向(错误)连接保护,还具有-20~+40V感应电压及瞬态(抛负载)保护。MAX9937的输入共模范围为4~28V,与VCC电源电压(2.7~5.5V)无关。当VCC为5V时,电源电流低至20μA。当VCC为0V时,检流电阻上的输入偏置电流仅为1μA,以使ECU关断期间电池消耗最小。器件的电压增益由两个外部电阻的分压比设置,精度与电阻有关。输入失调电压(VOS)非常小,仅为±1.2mV(最大值)。MAX9937提供微型、3mm×3Mm、5引脚SC70封装。  相似文献   

2.
影响Shunt电流检测精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于Shunt电阻精度及其温漂,运算放大器偏置电压及其温漂,运算放大器非线性误差及其温漂。可见,要想提高Shunt电流检测精度,一颗性能较好的运算放大器必不可少。同时Shunt电阻检测方式可根据Shunt电阻个数分为三类,1-Shunt,2-Shunt和3-Shunt。  相似文献   

3.
跟踪自保电路中使用的运算放大器积分器的漂移,可通过从每个运算放大器输入端到地线加上一些大型的等效电阻而得以降低。 运算放大器类型的积分器经常在图4所示的跟踪自保电路中用作存贮元件。在大多数运算放大器电路中,一般做法是平衡偏流所必经的电阻来降低输入偏流引起的编移。利用图5的样式对积分器漂移所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运算放大器的同相比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为而式中:R_1为运算放大器的偏置电阻;R_2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电阻;R_3为运算放大器的偏置电阻,R_3=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新型模拟电压可切换无触点开关电路。该电路由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场效应管组成,能有效地消除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和夹断漏电流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开关的精度、稳定度和高速度,并具有可调节的信号放大能力,功能比较接近理想开关。具体分析了开关电路消除导通电阻、减小关断漏电流、提高开关速度的原理。该开关已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的介绍仪表放大器(INA)对小差动信号进行了放大。大多数INA都包括若干个电阻和运算放大器(op amps)。虽然可以使用分立组件来构建这些INA,但是使用单片集成电路INA的优点颇多。使用分立组件很难达到单片INA的精度和尺寸。  相似文献   

7.
正反馈以及串联输出电阻可从运算放大器电阻提供一个受控输出阻抗,其损耗要低于使用实际电阻器所产生的损耗.在驱动必须端接在其特性阻抗(通常为50Ω)每一端的同轴电缆时,这种电路是很有用的.在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上增加一个50Ω串联电阻可明显减少可用的信号摆动.  相似文献   

8.
光电二极管可分为两类:具高电容(30pF至3000pF)的大面积光电二极管和具相对较低电容(10pF或更小)的较小面积光电二极管。为了获得最佳的信噪比性能,最常见的做法是采用一个跨阻抗放大器(由一个反相运算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电阻器组成)来把光电二极管电流转换成电压。在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中,大面积光电二极管放大器需要更加关注的是降低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噪声,而小面积光电二极管放大器则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降低运算放大器输入电流噪声和寄生电容上。  相似文献   

9.
恒流电路在电磁测量、电子技术及某些高精密仪器和仪表中,有广泛的应用。不同场合,对恒流源的精度要求亦不同。低精度的恒流源,一般是利用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恒流管)的恒流特性来实现的,高精度的恒流源一般采用线性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放大器并利用负反馈原理进行电压-电流变换。恒流源输出电流的变化,主要由于负载的变化、供电电压的变化、温度的变化、以及元器件(如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稳压管、取样电阻等)的老化。本文扼要分析几种典型电路的稳流系数、动态内阻及电流温度系数。一、低精度恒流电路最简的恒流电路可由一个元件——恒流管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场效应晶体管和一个电阻串接而成。稳压电源中用简单的恒流源代替某些电阻后可使稳定度  相似文献   

10.
光电二极管可分为两类:具高电容(30pF至3000pF)的大面积光电二极管和具相对较低电容(10pF或更小)的较小面积光电二极管。为了获得最佳的信噪比性能,最常见的做法是采用一个跨阻抗放大器(由一个反相运算放大器和一个反馈电阻器组成)来把光电二极管电流转换成电压。在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中,大面积光电二极管放大器需要更加关注的是降低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噪声,而小面积光电二极管放大器则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降低运算放大器输入电流噪声和寄生电容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两种新型有源-R 电路,产生近似正弦波,其频率范围宽。第一种电路使用三只运算放大器加六只电阻,第二种电路使用两只运算放大器加四只电阻。对仅使用两只或三只运算放大器而不使用任何电阻也能产生振荡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文后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研制了基于0.5 µm 标准CMOS工艺的,用于气压测量的片上微机电系统。传感器采用微热板结构并与轨至轨运算放大器及8 位逐次逼近式模数转换器进行单片集成。微热板上的钨电阻作为敏感元件用来测量气压变化。牺牲层由多晶硅制作,并采用表面微加工工艺进行腐蚀。配置运算放大器使传感器工作在恒电流模式。系统输出一组数字位流。测量结果表明:真空传感器的气压敏感区间是1-105 Pa。在1-100 Pa的气压范围内,传感器的灵敏度为0.23 mV/ Pa,线性度为4.95%,最大迟滞为8.69%。运算放大器能不失真地驱动200 Ω的电阻,SAR A/D转换器在采样频率为100 kHz时有效位为7.4位。运算放大器及SAR A/D转换器的性能满足传感器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集成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运放)是由十几只乃至近百只晶体管和其他阻容元件构成,并带有深度负反馈的直接耦合放大器。运放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线性集成电路,它不但可对微弱信号进行放大,还能作为反相放大器、电压跟随器使用,对电信号做加减法运算,因此被称为运算放大器。  相似文献   

14.
图中所示的线驱动器电路采用两只运算放大器来合成输出阻抗。传统的线驱动器电路使用一只带电阻的运放,该串联电阻往往就是运算放大器的等效电阻。通过分析传统电路原理,若希望在输出端获得某一电压输出,则势必要求运算放大器有2倍的输出以克服在输出电阻上的压降。 图中电路类似于有名的Howland电流泵,但却具有不同的电阻值,为了计算输出电阻R.,输入对地短路,则:  相似文献   

15.
互阻抗集成运算放大器=[刊.俄]/-1993,22(1).-47~51八十年代中期,许多公司推出的互阻抗集成运算放大器都属于模拟集成电路类。采用这种电路可做成不同用途的模拟器件,如宽带放大器、脉冲放大器、模拟信号线性转换器等。与传统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不...  相似文献   

16.
轨到轨输入输出范围运算放大器的噪声分析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设计了一个轨到轨(Rail-to-Rail)输入输出范围的低噪声运算放大器,在输入级采用电流补偿的方法来稳定该运算放大器在整个输入共模范围内的跨导,在输出级使用了AB类的输出方法来提高运算放大器的输出范围,且详细分析了该运算放大器的噪声性能,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改善该运算放大器噪声性能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该运算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17.
资讯博览     
《现代电子技术》2004,27(6):108-109
Maxim的亚微米运算放大器耗流800 nA Maxim Integrated Produets公司的 MAX4036,MAX4037,MAX4038和MAX4039亚微米运算放大器的集成参考电压是业内最小的。单运算放大器MAX4036/MAX4037和双运算放大器MAX4038/MAX4039工作电压从单1.4~3.6V(无参考电压)和1.8~3.6V(带参考电压),每个放大器耗流800nA,可选参考电源耗流1.1  相似文献   

18.
上期介绍了FET输入的运算放大器OPA604。这一回介绍在音频应用中性价比高、广为发烧友采用的低噪声运算放大器5532/5534。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及其应用电路。 一、5532/5534的种类 5532/5534型运算放大器的历史较之其他运算放大器可以用久远二字来形容。这两种型号的运算放大器最早是由SIGNETICS公司开始生产销售的,现在TI(TEXASINSTRUMENTS)公司和JRC(新日本无线)公司仍在生产销售该型号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电子与电脑》2011,(12):80-80
日前,德州仪器(T1)宣布推出具有业界最高性能一功耗比的最新单双通道模数转换器(ADC)驱动器,进一步壮大了其通用型低功耗轨至轨输出运算放大器的产品阵营。与类似解决方案相比.该0PAx836运算放大器可将功耗锐降33%,带宽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科书都阐述了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放大器和同相放大器。这些放大器都有不同的增益公式。反相运算放大器的增益是反馈电阻与输入电阻之比,而同相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则多了一项。在某些设计中,为了简单起见,反相和同相放大器最好有一个简单的比例增益比(表示大于1和小于1的增益)。图1所示的同相放大器具有一个简单的比例增益公式:V_(OUT)=V_(IN)(R_2/2R_1)。这一增益正比于一个电阻比,并可取任何数值。R_3对增益没有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