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16)
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是马克思实现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中所体现的基本思考方式。在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其逻辑起点是"有界限的"(或"被限定的"),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别限定的对象的深入批判中,将其理论诉诸于现实的革命运动,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建立在创造未来社会的无限可能性上。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的探究可以引发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理论思考。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开启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当代哲学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
"古今之争"在传统中国儒家观念中是指三代与其后的时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在古今优劣问题上,王船山作为一名仍属于宋明道学范畴的儒者,固然承继北宋以来"回向三代"的传统,但又有创见,认为三代以后也有践行"仁义之道"者,如汉光武帝、唐太祖、宋太祖。其次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在如何效法三代的问题上,船山认为后世效法三代正确的做法是效法三代先王之德和先王之道,而不是因时而设的三代之法(政)。可以说,王船山在古今问题上的思考方式对当代思考传统与现代之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9)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思想史"的运用处,有许多不同意见。搞清楚"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哲学"之间的关系,对法学本科教育有很好的指引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引导理论法学,可以使课程设置更加规范、科学,便于明确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目的实现,也有助于学科本身的发展。文章对"西方法律思想史"与"西方法哲学"的概念予以阐述,指出"西方法哲学"就是"西方法律思想史",并探讨了对教学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6)
中江兆民是近代日本特立独行的存在,面对明治时期学界流行把philosophy译成"哲学",他却采用东亚传统的"理学"翻译这个来自西学的概念。然而,在他临终前的两部著作中,最终还是接受了"哲学",对自己一生的坚持表现出妥协的姿态。不过,与此同时他留下了"日本无哲学"的断言。中江兆民的"理学"立场,源于他对于汉学的体认与唯物论的哲学倾向所致;而他的妥协,一方面由于他无力改变日本近代的社会以及学界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标志着主导东亚两千年的经学地位的终结。此后的东亚学界,源于西方的"哲学"范式成为学术主流,在近代中日乃至东亚学界被人们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
20世纪西方哲学转型中的"身体"是一个重要主题,也是西方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德勒兹继承了尼采的身体哲学,是法国当代哲学家中以"身体"为导向并将哲学触角引向绘画的后现代革命性的哲学家。他从"感觉"出发探讨绘画中的"形象",认为培根的绘画以纯粹的形象替代具象绘画,成为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艺术创造的状态是一种身体上的整体运动,而不单单是精神上的内省观照,它是由身体的内在冲力突破"自我"界限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人》2019,40(5)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庄子在《人间世》中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1)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体系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肯定生命,肯定现实生活,提倡解放人性,反对禁欲主义,在酒神精神的影响下人们才可以释放自己的生命,才能有更好的创作,奇怪的是,这种"酒神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酒,作为一种食品,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但它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尼采用酒神精神来对生命和个体进行肯定,作为其哲学的核心思想,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里,诗歌、绘画、书法等等很多方面也都有"酒"的踪影。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本文通过对尼采哲学体系中酒神精神的解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中"酒"所扮演的角色,来分析一下酒神精神背后所蕴含的一种精神力量以及中西方文化为何对"酒"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改革开放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最为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学者称这是"中国经验",而西方学者则称之为"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离不开传统教育学思想及其话语体系的深入挖掘与系统梳理。先秦道家学习观主张致虚守静,而儒家则主张虚实相生、志静结合。西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民主生活能力的培养,但易导致个体自以为是或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等问题。了解中国传统与西方当代教育思想在学习观上的不同,对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178-179
<正>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学界对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多有思考。(1)不过,由于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哲学的讨论多出于文化或文明比较的动机,在中国哲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哲学史梳理而轻哲学创作的现象。有鉴于此,陈少明先生新著《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2)提出"做中国哲学"的应对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其长期致思的结果。关于本书对于当代中国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