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9)
粉丝作为一种特殊的受众,不仅是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同时也兼具生产者的角色。粉丝往往会根据共同的爱好在互联网上自愿组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社区,并利用这个共享的平台进行粉丝文本的生产。本文选取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百度贴吧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分析粉丝们在百度贴吧里的互动交流以及他们生产出的各种粉丝文本,从而对他们的文本生产行为进行归类梳理,并试图探讨粉丝从事文本生产的意义与动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0)
随着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与发展,旅游目的地在推广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倾向于将关注点放在新媒体上。古镇旅游作为近年来的热门旅游项目,如何高效利用新媒体,如何在众多推广路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媒介,却成为众多古镇旅游目的地正在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在新媒体背景下,以乌镇为例,分析其旅游资源在各主流路径中推广的现状,探究其在粉丝互动、推广内容和推广形式上的问题,并根据新媒体在乌镇旅游营销中的作用,探讨适应新媒体大环境背景下乌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7)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强势而上,传统媒体尤其是都市报的路越来越窄,新媒体在传播中与生俱来的优势特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仅不能无视新媒体,更要有互联网思维,勇敢地尝试新媒体。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探索中,必须坚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用原创内容满足新媒体个性化需求,聚拢粉丝;改变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模式,坚持新媒体双向互动的特点,黏住粉丝;同时用利好政策,在机制上扶持转型探索中的传统媒体。实践表明,传统媒体人也能做好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新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粉丝群体意见交流更加方便、迅速,但其决策也往往呈现出不理智、极端化的倾向。这些非理性的群体行为不仅污染了网络风气,还威胁到现实的社会公共秩序。本文针对粉丝群体乱象,主要从群体压力、信息茧房的存在以及粉丝意见领袖的非理性引导三方面分析其产生原因,同时也从粉丝教育、平台管理、法律规制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本文以偶像剧《爱情公寓》为案例,对其粉丝的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偶像剧粉丝的行为模式及特点。研究发现在网络视频和社交网络的驱动下,传播方式的革新对偶像剧粉丝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和改变。具体来说,偶像剧粉丝不那么疯狂,参与度有所降低、积极性有所减退,粉丝之间也不需要组成粉丝团以求得"归属感"和"依赖感"。  相似文献   

6.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课题组从2011年开始,在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成立课题组,开始承担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工作。"2月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经验交流会。以中组部"共产党员"为代表的优秀公众号,成为中央级政务新媒体的一面旗帜。截至目前,"共产党员"订阅用户已近600万,国资委"国资小新"等一批中央部门公众号,赢得了百万级的"粉丝"。北京"平安北京"、上海"上海发布"、贵州"贵州发布"等公众号特色鲜明,是地方级政务新媒体的佼佼者。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指导下,国家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0)
近年来,"粉丝"作为一个群体,在众多娱乐事件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而百度贴吧作为国内最大的粉丝交流平台,将其作为粉丝文化研究的文本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本文通过使用文化变迁和迷群理论,结合贴吧十年间的粉丝大事件,来阐释贴吧粉丝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分析其变化的深刻的内外部原因。并对如何引导健康的网络粉丝文化传播给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本文以《人民日报》的一版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民日报》一版内容和编排上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探究当前报业媒体如何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创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1)
电视剧《甄嬛传》能得到众多阶层的喜爱和关注,是因为其反映了当下"女性"、"职场"、"古典文化"等现实。对其的解读和参与形成了一种受众参与式文化,他们不仅热爱文本,还具备高度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建构了自身的虚拟社区。本文以粉丝型受众为视角,分析《甄嬛传》受欢迎的原因,粉丝型受众的参与表现,以及由此反映的当下的价值观念、道德判断、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现今世界,风起云涌的新媒体不仅是一个较之传统媒体的变化形态,更能开拓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平台和文化语境。儿童刊物与新媒体的融合和对接首先要考虑到技术的介入对少儿读者的阅读影响——以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是否会因我们通常所说的"异化"而烫手?在笔者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真问题"。相反,新媒体为儿童杂志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全新的发展空间,在多个层面上能对传统纸质文本产生推进作用——电子刊物优点颇多,而微博、微信等平台也能为儿童刊物的良性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