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现如今,在很多大学里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抓的相对较严,而且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思政工作越来越接近"生活化",这无形之中也给我们做好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挑战。在很多人的传统意识里面,思政工作永远居于生活之上,这样的做法使得思政工作脱离了实际,缺少了生活化。本文从什么是思想政治生活化,以及目前思想政治生活化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实现的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
思政课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当代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有助于大学生正向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受到多元文化思想冲击甚重。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育大多停留于表层,难以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内化,因此当下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互动式教学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式,其中审美互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整体素养,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是值得探讨尝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12)
思政教育以及双创教育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活动,可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为以后的就业以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时期背景下,对于大学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思想教育活动,双创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以及创业精神的,因此本文主要从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相契合的角度进行研究,二者之间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推动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8)
国内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普遍都非常重视,但关于就业指导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针对性的内容,也缺乏此类培训教育的新的方式方法。我们必须紧密结合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解决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142-14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高职辅导员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目前我国高职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当中的工作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是从高职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时倾听的运用来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一些更好的倾听方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1):172-173
虚拟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直接映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网络日益日常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网络素养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然需求,这使移动互联网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范围渐趋一致。因此,网络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成为必然趋势,网络素养教育走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成为了思政教育的新领域,促使思政教育不断改革,以符合时代性,具有针对性,产生实效性。网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使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原则。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20)
新媒体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高度耦合,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应该依托新媒体的优势,及时转变育人理念,拓展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同时高校也应该为辅导员搭建教育平台,以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9)
目前理论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案例教学的研究尚停留在针对所有高校学生的共性探索上,针对不同院校、专业学生个性特点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探讨艺术案例教学法在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步骤和需要妥善处理的"四个关系"。这对于推进高等艺术院校思政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
大学的思政课是我们国家对年轻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基于思政课自身的一些特点,思政课教师很难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性。因此,在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之前,教师应该先培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积极性。本文首先区分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其次分析大学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三点培养大学生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授体与受体分离,教育内容与方式无吸引力等问题,需树立"大思政"教育观,推进思政教育生活化,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引导,才能达到预期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