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自然灾害是指在大范围地区发生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飓风、雪暴、森林大火、海啸、饥荒和流行病等。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灾害多发、易发地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和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自然灾害已成为我们大家必须携手面对的共同挑战,而减轻灾害风险也成为了全社会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本刊在我国第6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采访了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的防灾减灾方面的专家,希望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大家有所裨益,也作为对汶川地震的周年祭。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重灾区的范围已超过10万平方公里,道路、桥梁、隧涵、城镇、学校、房屋、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近10年来中国年均各类自然灾害损失总和的70%至75%.而国际巨灾风险模型公司AIR环球公司5月20日表示,AIR原先估计的1400亿元人民币经济损失,描述的是对地震灾害模拟出的5个版本中受损程度最轻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区。1978—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8.1%攀升至56.1%,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6亿。在生态文明目标大背景下,未来我国将进入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有可能达到70%,城镇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人。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扩张、高度聚集的人口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各类灾害呈现出频率高、巨灾化、破坏严重的特点。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以下简称"UNISDR")公布的数据:2005—2014年的1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发生29次灾害事件,死亡10469人,经济损失265.6亿美元。城市作为人  相似文献   

6.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同时我国也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气象灾害的损失和影响趋多趋重.气象灾害不仅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2)
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近年来频发的巨灾风险,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目前我国针对农业巨灾风险的管理措施和补偿机制仍处于相对单一、落后的状态,亟待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健全的巨灾保险体系来化解风险、补偿损失。以农业大省河南为例,通过分析农业巨灾风险的特点,梳理总结国内外管理措施和经验,提出具体的保险对策,旨在构建高效完善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学术对话的背景。首先,我国自然灾害形势是非常严重的。2016年度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台风、泥石流灾害,当然去年幸运的是没有地震,但也对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今年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还没评出来,但2017年6月24日四川阿坝的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的山体高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可持续因素与综合灾情回眸20世纪,人类遭遇的不幸前所未有,并且灾害损失逐年增加,据国家减灾委专家组组长王昂生教授的统计,1989年自然灾害损失为525亿元,1996年已达2882亿元,1997年虽总值有所下降,但灾情突发后果仍很严重。中国安全文化研讨会筹备组在《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总结指出: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自然巨灾、事故、公害三类损失之和已占国民生产总值10%以上,占国家财政收入40%以上。数据惊人且大量损失及危害都集中在减灾能力脆弱的城市中。现在及未来的城市灾害类型应归纳为:“气、染、…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台风等巨灾频繁侵袭,严重影响了海南民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由于主要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捐助和灾民自救的传统救灾方式,却没有发挥出巨灾保险的防灾减灾功能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政府承担了巨灾中的绝大部分损失,给财政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借鉴宁波市已有经验,尽快完善海南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发展公共巨灾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