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旭佳 《华中建筑》2010,28(11):153-155
该文是由中国古代城池图引发出的对中国传统空间意识的思考。在提出了"内向型空间意识"这一概念后对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和衍生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传统文化的多个视角来分析、验证其存在性,以期能对现代的建筑与艺术创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祠堂是宗族力量的象征和宗法制度的物化。文章从鄂西严家祠堂相关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入手,重点分析了严家祠堂的雕刻艺术及家风家训的视觉表现特征、赣派建筑风格与土家吊脚楼营造工艺有机融合等特征,体现了建筑地域性中的文化流动现象,反馈出建筑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3.
在徽州地区,祠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保留很多遗存。在徽州游历不可避免地会遇见祠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祠堂。本文所陈述的是祠堂中的最重要类型——宗族祠堂。文中概述了祠堂的起源以及宗族祠堂与徽州宗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宗族祠堂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对徽州宗族祠堂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从罗东舒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等角度,通过对罗东舒祠的再认识、再分析,解读了这座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这种祠堂文化对古祠堂建筑风格的影响,以便使徽州传统祠堂建筑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祠堂是中国农耕社会宗族制度的产物,其极具特色的空间形制是村落文化的物质化体现。以汝城金山村祠堂群为研究对象,整理归纳了祠堂的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并借助家屋社会理论对祠堂进行了“物质形态—个体—社会”的能动性解读。研究表明,作为村落核心的祠堂,其物质空间形态与村落文化有着相辅相成的互动关联,其承载的文化精神内核也是组织构建传统村落社会关系的内因,对祠堂的内外能动性解读和认知,有助于发掘祠堂的文化内涵及传播途径,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会 《山西建筑》2009,35(17):36-37
论述了祠堂建筑的演进及功能,探讨了祠堂的社会教化意义,指出祠堂建筑的演进及其功能与“自然、人文、人伦”相通,有提高人之精神、兴发人之志气、开辟人之智慧之源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张类  许秋华 《华中建筑》2020,38(7):95-99
在庐陵地区34个古村落祠堂资料的基础上,整理筛选出代表宗祠—房祠—家祠的典型建筑,采用类型学原理总结出庐陵地区祠堂的一般形制规律,并基于空间句法的"凸空间模型",对祠堂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其空间特征并解读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炎松  徐靓  朱锋 《华中建筑》2006,24(11):91-93
该文通过对湖北省阳新县祠堂的分析研究,探寻和阐述了阳新当地祠堂的形成过程,历史文脉,空间形态和独有特征,并由此引发对鄂东南阳新祠堂加以保护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贡坚  郭珩 《山西建筑》2008,34(12):75-77
通过介绍历朝历代祭祀制度的修改和变更,以龙川胡氏宗祠建筑为例,讲述中国祠堂建筑"殿、寝、门、堂"之制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祠堂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颖滢  曹蕾 《建筑与文化》2022,(11):173-175
文章以修水县鹦鹉街祠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现场勘测,对修水县祠堂群的形成缘由、平面形制、纵向空间形制、结构体系以及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了修水县县城内祠堂群地域性的特征与城区商业的依存关系,为后续对祠堂建筑的保护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