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32)
随着"互联网+"变成一个当下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纷纷对"互联网+"进行了不同的实践和解读。"互联网+"作为一种人们无法逃避的社会发展模式,它不断的渗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带给我们一个由创新2.0驱动社会发展的知识社会。针对这样的变化,本文尝试通过解读"互联网+",分析出"互联网+传统行业"给现代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相关观点来阐明培育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来浅论"互联网+"对于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装置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很多方面。文章试图以装置艺术与观众的互动关系为线索,对比中西方装置艺术的发展以及在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于当代装置艺术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孙洪磊 《建筑知识》2013,(10):85-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桥梁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距离拉近,在这种发展形势下,对桥梁结构进行有效分析,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国内板式桥、梁武桥、斜拉桥以及悬索桥等多种桥梁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并对未来桥梁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迎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致使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马尔库塞在他1964年出版的《单向度的人》这本书中深度的剖析了隐藏在资本主义社会虚假繁荣背后的一系列"单向度"问题。本文通过对《单向度的人》的文本解读力图探索出"单向度"所体现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而促使人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大的环境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对提高居住环境的呼声已越来越高。作为住宅重要组成部分的卫浴空间,它的性能及品质问题也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中国的卫浴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独立、私密的卫浴空间,逐渐取代公厕时代,各种精美陶瓷坐便器被广泛利用,随后"系统卫浴"的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系统卫浴凭借其优势给卫浴行业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3)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6)
印象派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现代绘画即将形成。印象派以新颖的绘画技法为人们展现出一个光色生动的世界。在莫奈等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下,印象派不断发展。对光、影、色的专注使印象派成了"绘画中的光学研究"。然而,这种观察方法既成就了印象派又将它推向衰落。塞尚等人由于不满印象派这种重表象、失内涵的手法而形成了后印象派。后印象派在继承印象派基本思想的同时将主观情感融入画面,将人们真正领进现代绘画。文章试从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发展的背景入手,以作品为主要方向对两者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陈奕斌 《广东建材》2007,(10):109-110
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质素逐步提高,信息化的生活飞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开阔了视野.对生活中凡与人有关的事物都比过去要求更高,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本质.往往人的感知是会比现实改变来得更块,社会出现了不少的断层.技术落后、教育跟不上是最根本的阻碍,所以我们经常在口头上、工作上、新闻报章上、等等各行各业都提昌推行"与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0)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主要体现了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是历史的、发展的,即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强调大众化,就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都是以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为基础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界继主体性理论之后凸显的重要思想,对哲学、美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行为方式。从海德格尔对建筑"主体"意义的探讨到现象学层面上对"主—客体"关系的统一,再到吉尔·德勒兹的"根茎"与"无器官的身体",主体间性为人们重新认识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等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诸关系的复杂系统建构与建筑的交互性提供了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