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29)
在新型课堂下,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顺思而问、顺学而"追",以"问"促思,以"问"促学,"问"出别样的精彩,在把握好"因地制宜、锦上添花和因势利导"的"契机"下巧妙追问,让学生在对问题的不断"审问"下思考、联想、探究,实现由"教孩子知识"向"用知识教育孩子"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
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其创新潜能,提高其创新能力。教师要打造充满情感的、灵动的和开放的新型课堂。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素养教育也被快速地提上日程。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教师要增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得增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教师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所以,教师要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建立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研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以保证教育血液的更新和活力,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努力完善不足之处,改进各个教学的环节,无论是教师对课堂的主导部分,还是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参与积极程度部分,都可以对症下药,力求打造更加优质的初中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7)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它的原则是师生之间能彼此相容,心灵上能互相接纳;它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其具体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的互相理解、尊重与合作中能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人生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能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尊严的存在,感受到健康成长的愉悦与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5)
<正>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如何将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课堂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战场,学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进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自己,使自己得到发展。教师必须对课堂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中有计划地活动,有针对性地展示与讲评。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课堂,课堂应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在新课程实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0)
如今,科学素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具有较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人们逐渐地将视线聚焦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基于科学素养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素养教育融入其中,能够使得学生的科学性思维更好更快地发展,更好地体现出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因素。同时,在小学阅读课堂中,教师需要将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当中,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良好的提高,并且还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0)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驾驭能力强的教师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可以从语言表达、应变能力等方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进而提高自身课堂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0)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已不是课堂的唯一主角,而是课堂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活跃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积极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0)
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要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智慧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注重课堂整体把握。高效的课堂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应当是教师们不懈的职业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