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9,(5)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党史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处于中国革命精神序列中的八一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所蕴含的听党指挥、敢于斗争、为民奋斗和百折不饶的内涵充分彰显了党史文化的精神价值和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体系的丰富内容,是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一精神在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制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通过将八一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史文化的功能,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八一精神的本体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灵魂是八一精神。本文认为,目前八一精神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要深化对八一精神的研究,就要以党史文化为视阈。以党史文化为视阈,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二是要改变研究方式;三是要保护利用遗址;四是要坚持资政育人。概括起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实现人们当代审美和思想品格的完美结合,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
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经典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但由于种种因素,对同属红色文化范畴的八一精神研究和运用,却相对滞后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不仅与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伟大意义和现实作用不相符合,而且极不利于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对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全面、完整和深入地研究与运用。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核心前沿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纠正对八一精神的偏见与错误,阐述八一精神形成的科学解读、承继的战略意义、能量的释放路径和品牌的塑造环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八一精神是南昌起义所孕育的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强有力思想武器,不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基石而且也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政治优势。当今文化软实力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本文以北大荒精神的红色文化特质为出发点,探讨以北大荒精神助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北大荒精神可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对中国社会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八一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又是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是两者的统一,其内涵为: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勇敢顽强,百折不挠。八一精神对于新的历史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实现强军总目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由实现和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与高校国防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工作,促进具有中国特色国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根脉,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对弘扬和传承乡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阈,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解读,剖析乡土文化蕴含的文化智慧,同时从规划建设视角,探寻乡土文化的规划传承思路及规划策略,旨在为新时期的村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5)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南昌城市精神提出至今,因宣传力度不够,并未达到广为人知、引导市民行为习惯的良好效果。八一精神是扎根南昌的革命传统精神,其民众知晓度和认同度均高于南昌城市精神。作为同属南昌城市文化范畴的两种精神,二者并不矛盾,且相互依托,交相辉映。南昌城市精神可以充分利用八一精神的美誉度来大力宣传自己,以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八一精神和黄埔精神一脉相承,它们是华夏儿女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既体现了各自特色:"精诚团结"是黄埔精神最鲜明的特点;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同时,又彰显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把"民族复兴"作为奋斗目标;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精神。黄埔精神和八一精神,与中国梦在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些精神力量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特质和魅力,必然迸发出无穷的正能量,成为引领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八一精神源自于南昌起义这一恢弘的历史画卷,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实践起点。八一精神是立足于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和斗争形势,依靠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革命道路的可贵勇气,在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征程中形成的。虽然南昌起义已经过去了九十年,但八一精神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4)
南昌起义是党史、军史上重要的事件。由南昌起义而产生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已有许多党史、军史界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对其内涵的表述方式,有多种多样。在参考诸多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八一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的英雄气概;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刚强毅力;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四句话,并逐一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
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形成的经典红色文化和宝贵革命精神,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优秀分子在"建党"、"建军"和"建国"(指建立新中国)壮丽事业中迸发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睿智胸怀和道德情操。四者紧密相关,薪火相传:同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同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中,同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鲜明坐标,同属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共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和宗旨,共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但因它们产生的时间地点、内涵表述、表现特点及各自承担的任务和历史地位等不同,又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和特异性、差异性。深入研究四者逻辑关系,有利于深刻把握四大革命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推进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向纵深发展,更是新时期红色传统发扬、红色基因传承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