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信网络诈骗作为新型犯罪的典型代表,随着通讯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伴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多发高发,其受害群体也不断扩大,从小学生到老年人均已成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目标群体。大学生群体由于其学习生活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更是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群体,高校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据统计,近年来大学生受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它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便捷、高效的虚拟世界。与此同时,因网络而引起的诈骗层出不穷。尤其在高校中,网络诈骗已成为侵犯大学生财产安全的一大毒瘤,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易泄露、大学生涉世未深判断力不足、网络诈骗行为的密集覆盖与网络诈骗手法多样等。而当前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网络诈骗做出专门规定,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主要场所的高校,应联合多方力量将网络诈骗的苗头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不少大学生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损失惨重。高校环境相对开放,只通过电信、互联网等常规监管手段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并非长久之计,建立健全大学生反诈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提升大学生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筑牢高校反诈防线,维护校园安全。本文从如何增强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的角度出发,以西安市某高校本科生调查问卷为例,从个体心理层面、高校宣传教育层面和家庭教育层面分析大学生防骗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
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普及,已经逐步渗入到整个社会中,实现技术领域与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网络上所构建的虚拟空间,由于其开放性和一些漏洞的存在,让不良企图之人有可乘之机。电信诈骗就是在网络环境中产生的,给大学生造成了困扰,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本论文针对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电信诈骗预防及信息干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变。网络技术在带来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附带导致了许多网络诈骗犯罪的滋生。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实施诈骗行为,不仅给广大受害者造成了经济损失,也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近年来,随着网络诈骗活动的频频反生,法学界对网络诈骗犯罪高度关注,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网络诈骗犯罪的防范建议,对规制网络诈骗犯罪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和发展,大学生网络贷款也走进校园。然而网络借贷本身存在业务范围不明晰、法律监管漏洞、网络诈骗等风险,大学生又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及能力。因此,本文以我校学生为切入点,对其网络借贷现象展开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大学生借贷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互联网短视频社交软件的背后,隐藏着各类诈骗风险,其中高校学生屡屡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文章以短视频软件为例,跟踪描述了诈骗过程,解析大学生受骗的原因,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思想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8)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电信诈骗集团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翻新诈骗手段,使我国人民的经济财产安全遭受重大威胁。其中,大学生已然成了电信诈骗的主要受骗人群,本文就信息时代背景下电信诈骗中大学生这个受害群体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保护大学生的原则,了解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容易受到电信诈骗的原因,针对大学生提出防范电信诈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6):103-104
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技术更发达、辐射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且基于电信网络实施诈骗所得的非法收益可观,可谓"一本万利",致使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参与到网络犯罪中。另一方面,网络的私密性、信息高度共享性、快捷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和法律观。本文将从司法实务部门办理的一起涉众型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出发,对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防控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私人信息大量的暴露于网络媒体之下。从打扰人们正常的生活到一步步走向网络犯罪的深渊,私人隐私的泄漏引发的社会后果日趋加重。笔者基于私人信息的大量泄漏产生的网络诈骗这一事实基础之上,反思当前社会网络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保护私人信息的安全,预防网络诈骗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根源上有效遏止网络诈骗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