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1)
目前,我国对古代诗词鉴赏及研究日益开展,"苏轼"作为北宋著名诗词家、政治家,其思想独到、个性鲜明,其词从历史及艺术角度都具有一定价值意义。本文通过对苏轼词之豪放的窥探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采用人物概述、史料分析、词句举例等方式,对苏轼词的豪放特征及形成进行具体阐述,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51-52
张炎,早年词学周邦彦,又深受姜夔词风影响。他的词学理论更是独树一帜,其《词源》从作词步骤、创词方法以及论词标准等方面对词的题目、曲名、意境、韵律、字面以及句法的运用皆作出了详细的描摹。其中,他提出了"雅正"、"清空"、"意趣"这三个论词标准,并以姜夔、周邦彦等人的词为例具体地阐述了他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其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本文以人体部位词"head""头"和"month""口、嘴"为语料,从认知转喻的思维角度分析一词多义现象。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之间的映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
词最初被叫做"曲词"或"曲子词",它是一种适应音乐需要的能歌唱的诗体,文人写词时往往称"填词",是因为词这种文体受到声律的严格制约。北宋末年的著名词人周邦彦精通于音律,作词非常讲究格律,吴梅评价周邦彦时说:"余谓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本文选取他的自度曲《六丑·蔷薇谢后作》,试运用音韵学的知识,从平仄、词韵两个方面来论证周邦彦的"律最精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苏轼以他的创造精神和杰出才干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和"以诗为词"的词学观念,"以诗为词"构成了苏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115-117
"以诗为词"是历代论词者对苏轼词的固有评价,对"以诗为词"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词学史上讨论已久的问题。然而,大多数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解读,都只关注到协律、风格、题材、技巧等苏轼词的外在特点,很少对"以诗为词"进行深入源头式的探究。因此,本文采取寻源究底的方式,从何以形成对苏轼词"以诗为词"的评价的角度探讨"以诗为词"这一概念的深层内含,得到"以诗为词"实际包含着创作动机的"以词代诗"、贯通诗词的"东坡气质"、接受视角的"以诗论词"三个层面内含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77-81
罗素在前人对摹状词和专名这两个概念研究的基础之上,区分了专名与摹状词,提出了自己的摹状词理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可以解决日常语言中存在的同一替换规则失效、排中律失效和存在悖论这三方面困难,引发了后来学者的更深入研究。斯特劳森从句子使用的角度、克里普克从专名形成的角度等,分别对罗素的理论进行了批评,推动了语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
都市词在柳永《乐章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首创性,柳永大量创作都市词既与都市经济的发展与享乐之风有关,也与崇尚奢侈消费文化有关。柳永都市词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太平时、朝野多欢"的与民同乐;二是"灯火阑珊嬉游处"的节序风情;三是"人间三度见清河"的歌功颂德。柳永都市词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北宋社会风尚;二是促进都市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
都市词在柳永《乐章集》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且具有首创性,柳永大量创作都市词既与都市经济的发展与享乐之风有关,也与崇尚奢侈消费文化有关。柳永都市词的内容主要有三类:一是"太平时、朝野多欢"的与民同乐;二是"灯火阑珊嬉游处"的节序风情;三是"人间三度见清河"的歌功颂德。柳永都市词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领北宋社会风尚;二是促进都市文学审美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100-103
柳永与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两个人物,二人同为宋代婉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词人,但是他们却有着不同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细比较之,可以发现二人的词作风格差异。一是柳永词中体现的"市井气",一是周邦彦词中体现的"书卷气"。这种差异同他们的生平经历与仕途际遇有关,因而其创作风格上会有所不同。这种"市井气"与"书卷气"的差别在他们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抒情词、咏物词等。语言上、内容上以及取材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