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5)
高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课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各个高校之间可以建立体育社团联盟,加强体育社团的规范和管理,高校体育社团可以充当联系学生与学校、社会的中介,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教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黑龙江省西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主要从体育社团种类、社团规模、成员构成、参与动机、活动频率和社团组织管理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得知: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社团占据主导地位;社团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低年级学生是体育社团成员构成的中坚力量;兴趣是学生参加体育社团主要动机;每周活动两至三次的体育社团最多;社团组织管理主要采用"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体育社团"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在新课程研究逐渐深入广泛开展背景下,如何广泛、有效地开展高中体育社团建设,高中体育社团对于文化学学习的影响与作用,以及高中体育社团建设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正成为当下许多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建设健康的体育社团,积极推进社团活动,可以促进文化成绩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5)
学风,是一个学校学生学习的风气和氛围,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直接影响,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特别对于初升本的院校来说,院校正处于专科向本科过渡的时期,学生的生源结构并不像其它单一院校,积极探索初升本时期院校促进学风建设路径尤为关键;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学校活动中的重要载体,利用学习型社团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院校学风建设同时推动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大学生社团为重要载体,探索初升本院校学风建设路径为目的,详细阐明了学习型社团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也是新形势下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因此,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本文从这一角度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
在当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形式的陈旧性、教学质量的低水平等现状,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这十分不利于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科学、健康发展。因此,应大力革新农村初中体育教学观念,引用具有凝聚性、活力性、新颖性的社团教学模式以促进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优化,本文将探讨社团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山杉 《建造师》2010,(2):58-59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拓展教育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大学生越来越要求追求个性发展,而学生社团在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彰显学生个性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5)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在学生学业的促进、实践能力的锻炼以及人格造就等方面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社团的创立和管理中都存在许多问题,很难让学生从社团活动中受益,有些社团甚至影响着学生的学业的发展以及人格的造就。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本文从学生社团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从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对高职院校学生选报社团的引导,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社团、对待社团活动,能够真正在社团中锻炼自己、发挥特长、提升自我,最终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0)
大学生社团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会对大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潜在地影响着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本文在对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大学生社团调研、座谈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我院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适合当下学生群体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社团管理研究,实现大学生社团健康蓬勃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